王廷軍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笨梢妼嵺`的重要意義,我們不僅在實踐中能夠總結出正確的結論,而且通過整個實踐過程可以直觀地了解行事的經過,加深對做事的整個過程的印象。在英語作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完成一篇作文,這樣通過實踐寫出的作文內容充實,有血有肉,還通過實踐提高了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同時,還讓學生學會一種英語寫作的科學方法。下面我來列舉教學中遇到的一個
案例。
有一次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文題:讓學生學做三明治,學會后用英文寫一篇制作三明治的小作文,老師提出這個作文后,學生一定會想:“需要哪些食材,制作的工藝流程是什么?”這時候老師可以積極地引導他們,做三明治需要的食材:二片面包(two pieces of bread),一個梨(a pear),一些蜂蜜(some honey),黃油(butter);需要的制作工具:湯匙(spoon),小刀(knife),讓學生熟悉這些食材和工具的英語單詞,積累與之相關的詞匯,熟練之后備用。為了寫作時的表達條理性,我們先來學習一些詞:首先(first),接下來(next),這時(then),然后(after that),最后(finally)等等。接下來就是三明治的制作工藝流程,老師一邊做一邊講解,首先(first):拿出兩片面包,老師一邊表演這個動作一邊說:“take two pieces of bread”(老師把關鍵詞寫在黑板上), 其次(next):拿出一個梨并切成薄片(take out a pear and cut it into small pieces),學生跟老師說幾遍(把關鍵詞寫在黑板上),然后(after that):在面包的兩面抹上黃油,把切好的梨片放在上面(spread the butter and put these small pieces on them),最后(finally):倒蜂蜜在上面,把兩塊面包合在一起(pour some honey over them and put them together),
熟練用英語練習這些制作工藝流程之后,學生就可以自己一邊練習做,一邊練習與之相關的英文句子,這樣學生邊做邊說,他就成了“有米之炊”的“巧媳婦”。他們在用英語寫作文時制作工藝這個素材就有了,需要用到的句子熟練地練習過了,再想想如何寫開頭和結尾,一篇作文大概就有了一些眉目,下筆就會如行云流水,成竹在胸,而且條理清楚,提高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
給學生20分鐘的時間去寫作文,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寫完之后,老師請一位學生來讀自己的作文,其中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
Learn to make sandwich
Today we learned to make sandwich,We prepared for some materials of food before we made it,They are two pieces of bread,a pear,some honey and butter, We also took some tools like spoons and knives, I am glad to tell you how to make it.
First:Take two pieces of bread.
Next:Take out a pear and cut it into small pieces.
After that:Spread the butter on the bread,Then put these small pieces of pear on it.
Finally:Pour some honey over them and put them together.
Would you like to learn to make sandwich ,It is so easy ,Do it by yourself,That must be great fun.
學生讀了之后,老師和學生共同進行點評,我們在做三明治時準備的食材在文中提出來了,這是在warm-up環(huán)節(jié)的一個體現(xiàn),接下來按做三明治的程序用英語表達出來了,最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做一個簡單的結尾。讓我們讀起來有條理,思路清晰,雖然開始和結尾簡單了點,學生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來加以完善。下面再來分析一下實踐性學習對寫作文的幫助,他能夠把食材一 一列舉出來,說明他在制作三明治的過程中熟悉了這些食材的英文單詞,有條理地把制作的流程在腦海中記錄下來,而且每個操作環(huán)節(jié)都能用英語表達出來,在制作過程中加強了英語的表達。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可以看出,學生能夠有條理地寫出這幾點的占絕大多數(shù),說明在實踐中記住了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表達。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動腦,盡可能學會組織語言,我認為當他們的詞匯、句型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順利寫出好文章。
在英語的“實踐性”教學輔助作文寫作時,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也就是說我們實踐的根本目的是要為寫作文服務的。因此,我們要把實踐的部分潛移默化地用在練習與之相關的句子和組織句子上來,否則就會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情況,可能會出現(xiàn)實踐的內容學生是理解的,但是在寫作文時寫不出來?!皩嵺`”是用來幫助練習句子的,練習寫作流程,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認真體會。這也契合新課改的精神。
在進行英語的“實踐性”教學作文時如何做到“不跑偏”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去思考。
第一,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盡可能用英語教學,用學生容易看懂、容易理解的簡易動作輔助英語教學,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由慢及快。比如在教學“I have a headache,I am feeling terrible now”時,老師可以用手指壓住頭,做出頭痛的一個夸張的表演,老師一邊表演一邊用英語慢慢地表達,學生在看老師的表演和表達中學會用英語表達。然后讓學生一邊跟老師表演一邊用英語表達,反復幾次讓學生熟練。
第二,如果條件允許,老師可以用實物來進行教學,用實物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練習單詞、詞匯等。形象的記憶對學生記單詞是非常有幫助的。我曾經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我教一位從來沒有學過英語的小學生一個單詞apple,過幾天后,我叫這個學生說出這個單詞,他經過老師的提示后才勉強說出這個單詞,后來我拿出一個蘋果,教他說幾遍,然后把這個蘋果給他,教他吃完一口用英語念一下這個詞,當他吃完蘋果后練習了很多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再來問這個學生,結果這個學生很快就準確說出來了??梢姡瑢嵨锝虒W在英語教學中,尤其在教學單詞中非常重要。
第三,在進行英語的“實踐性”教學作文時,我們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東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完成任務教學,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和寫作的興趣。
總之,“實踐性”的英語作文教學,是植根于生活或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在實踐中羅列英語的寫作思路,在體驗式的教學活動中更好地完成英語寫作。
?誗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