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鴻門宴》中有一處項羽設宴款待劉邦時的人物座次描寫牽涉到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座次禮儀。中國歷史悠久,5000年來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并且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guī)范。這些“禮”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思想。古人要求人們很早就要“懂禮、習禮、守禮、重禮”,尊卑有序,長幼有別。場合不同,會面的對象不同,行的禮節(jié),坐的座次也不相同。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禮儀;文化;鴻門宴;座次
《鴻門宴》中有一處項羽設宴款待劉邦時的人物座次描寫“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古人惜墨如金,為何在此不惜筆墨描寫人物的座次呢?這就牽涉到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座次禮儀。
中國歷史悠久,5000年來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并且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guī)范。早在先秦的“三禮”即《周禮》《禮記》《儀禮》中就已經(jīng)記載了較為完備的禮儀規(guī)范,“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可見先秦時禮儀形式之繁多之完備。“禮”在表現(xiàn)形式上可分為稽首、頓首、揖讓、虛左等,在功用上可分為古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五種。這些“禮”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思想。
《禮記·曲禮》言“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jīng)緯也,民之所以生也”,在古人看來“禮”是天地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xiàn),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國家和諧的重要力量。不僅如此,古人還把“禮”作為個人的文化學識和心性修養(yǎng)的基礎,是個人融入社會實現(xiàn)自身理想價值的必要條件。禮教恭儉莊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不學禮,無以立身。所以古人要求人們很早就要“懂禮、習禮、守禮、重禮”,尊卑有序,長幼有別。場合不同,會面的對象不同,行的禮節(jié),坐的座次也不相同。
與現(xiàn)在的建筑結(jié)構(gòu)不同,古代建筑特別是宮室建筑一般為坐北朝南,通常是堂室結(jié)構(gòu),前堂后室。其內(nèi)部空間前部分是堂,通常是行吉兇大禮的地方,不住人;堂的后面是室,住人;室的東西兩側(cè)是房,分東房和西房。如《禮記·問喪》中有“入門而弗見也,上堂又弗見也,入室又弗見也”的句子,可見其堂在前,室在后的位置。所以人們稱皇帝為面南背北,稱臣子為北向而侍之?!稘h書·董仲舒?zhèn)鳌贰肮胖跽呙饔诖耍枪誓厦娑翁煜?,莫不以教化為大務?!边@里的“南面而治天下”說的就是皇帝面向南方治理天下,他所坐的位置是最尊的。相對于皇帝的位置,面向他的臣子離他的位置越近官位就越尊。
作為上層建筑,古代官場座次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等級森嚴。官職級別高的居上位,官職級別低的居下位。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為卑,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之所以對藺相如不滿就源于藺相如比他的官位高。左為卑,則體現(xiàn)在古人稱貶職為“左遷”。但也不盡然,在不同時代、不同場合也有尚左的,如《逸周書·武順》:“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左傳·桓公八年》:“楚人上左?!薄妒酚洝ば帕昃袀鳌罚骸肮訌能囼T,虛左,自迎夷門侯生。”這里說的就是以左為尊。
同樣的作為古代主要交際渠道的宴會,古人也對座次十分講究。主客座次有別,尊卑位次有序,什么人坐在什么位置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且有專人負責打理。大家較為熟悉的“禮部”其中的一項職能就是“演禮”,即教人學習禮儀。
現(xiàn)在,我們再看“鴻門宴”上的座位次序。舉行宴會的具體位置當是在室內(nèi)或者在項羽的軍營大帳。兩漢以前古人進食用的案是東西向,而不同于后來的南北向?!跋舷虮毕颍晕鞣綖樯稀?。項羽、項伯朝東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僅次于項氏叔侄的位置;劉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張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場人中地位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項羽作為楚國世家子弟從小就要接受傳統(tǒng)禮儀教育,雖然后來跟隨叔叔逃亡,但不可能不知道座次的尊卑,同時久在官場的劉邦、范增、張良等也是心知肚明,可他們偏偏就這樣沒有異議地坐下了。按理說劉邦年齡長于項羽,并在楚懷王前結(jié)為兄弟,劉邦為兄,項羽為弟;且二人同為楚懷王派出的兩支滅秦軍隊的長官,地位相當,不管怎么說劉邦也應該與項羽平起平坐,最不濟也應該位在范增之上,可劉邦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可見劉邦對當時的形勢和項羽本人十分了解。
從項羽的角度說,其一自己出身楚國貴族,身份高貴,而劉邦出身泗水亭長,身份低微。其二自己力能扛鼎,有萬夫不當之勇,而劉邦武藝平平,沖鋒陷陣不值一提。其三自己挾巨鹿巨勝之威,兵強馬壯,猛將如云,而劉邦手下老兵弱卒,既無精兵更無強將,這一切都不可能讓項羽對劉邦另眼相看。同時這恐怕也是項羽對劉邦的一種試探,劉邦若有異議,那么就會是另一種結(jié)局。劉邦坐在卑位正和了項羽的心理。
而從劉邦的角度說,其一來鴻門前張良已經(jīng)給他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如若用強,自己沒有絲毫勝算;其二坐在項羽、項伯、范增之下,既是向項羽表明承認項羽的領(lǐng)導地位,自己沒有二心,也是在向項羽示弱,暫時委曲求全,使項羽放松警惕。由此看來,項羽、劉邦等人并不是真的不知禮儀,而是各懷心思、各有算計。這場表面看來風平浪靜、觥籌交錯的宴會,實則暗藏玄機,充滿著刀光劍影,“鴻門宴”的真意也應該來源于此。
當前傳統(tǒng)文化已是高中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體現(xiàn)在高考考綱中,而且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良好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當然,了解傳統(tǒng)文化也能夠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學和歷史,更進一步地接近文學的本源,窺探歷史的真相。
參考文獻:
[1] 錢穆.《論語新解》[M].三聯(lián)書店,2002:397.
[2] 《禮記》.
[3] 《左傳》.
作者簡介:
鄭文宇,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第二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