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軍
【摘要】初中時期是學生個性發(fā)展、品德培養(yǎng)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因此顯得尤為重要,其中以學生為本的生本理念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以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本文從生本理念教學角度出發(fā),提出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以學生為本的主張,旨在依靠交流、尊重、引導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實現(xiàn)初中學習階段積極、活潑、健康的成長。
【關(guān)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生本理念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067-01
生本理念教學特點鮮明,其教學重心尤其突出學生思想的成長、個人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以及學習的自主能動,生本理念教學模式的宗旨重在端正學生品德、發(fā)揚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和上進心。因此要想很好地實現(xiàn)生本理念的教學目標,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緊扣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zhì)、生活學習的獨立性以及學生的身心健康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
一、改變教學心態(tài),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要深刻理解生本理念的內(nèi)涵,生本理念不是師本理念,為此在實際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生本理念教學模式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的德育教化。思想品德課實質(zhì)上應(yīng)該是一門智育德育課,它不同于其他理論性課程注重學生對理論性知識的吸收消化,生本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如果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課堂上,教師一味的把教學重心放在教知識點上,并且讓學生一味的記知識點、背知識點、考知識點,那么這就偏離了生本理念的教學重心。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一章第二節(jié)中有這么一個教學案例,閱讀教材第十頁故事“瑞恩的井”思考回答瑞恩的夢想是如何產(chǎn)生的?夢想對瑞恩的生活有什么影響?你從瑞恩的故事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發(fā)?對于這個案例教師不應(yīng)該機械地只是讓學生起來回答問題,然后指正學生不足并補充,最后告訴學生怎樣的觀點是正確的怎樣的是錯誤的,這種教學方法脫離了生本教學的教學理念,對課堂生動性的促進和對學生個人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作用甚微。針對這樣的教學案例,教師必須改變一下教學模式,跳出課本的問題框架,不只是讓學生客觀評價瑞恩的夢想而是從自己的夢想出發(fā)來發(fā)言,這樣教師不僅能從每個學生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點,激發(fā)學生為夢想而努力奮斗的精神,還能通過交流引導幫助學生學會如何細化目標、克服挫折、建立信心和堅定信念。
二、互問互答,相互啟發(fā)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步驟都是教師先展示案例,然后提出問題,接著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最后教師做補充。這種教學步驟雖然很實用,但卻是一種以師為本的教學模式,學生被老師牽引著去思考,像完成任務(wù)一樣去回答問題,課堂的主動性很差,因此教師需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教學步驟,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一個情境讓學生通過互問互答的形式來主導課堂。
例如教學《認識自我》一課時,教師在開課前可以先布置預習任務(wù),讓學生課后圍繞這個話題思考并準備一些問題,問題的形式不限,可以是生活中某個情景下的困惑,也可以是幻想情景下的抉擇,接著在上課時用游戲的方式來展開討論。首先讓一個學生先提問并指定另一個學生回答,然后通過接龍的方式讓回答問題的學生提出他的問題再指定下一個學生回答,規(guī)則是不能重復指定同一個人,用這種輕松活躍的游戲激起學生間思維的碰撞。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問題和答案的內(nèi)容形式,引導學生緊扣住教學目標并針對不同觀點展開討論,及時的予以評價和點撥,同學生在互問互答的游戲過程中加深交流認識并增進友誼,利用這種互問互答的上課模式拓寬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獲得相互啟發(fā)。
三、開展辯論活動,強化道德品質(zhì)
辯論賽也是體現(xiàn)生本理念的方式之一,在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過程中,開展辯論活動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在模擬的情境中提升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家庭親情的重要以及友誼的可貴時,教師可以以此為題材設(shè)定一個辯論情境:十一假期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做好了詳細的出游計劃,兩人準備的非常充分,定好了時間地點和內(nèi)容,但是在假期的前一晚你的父母為了給你一個驚喜告訴你他們制定了全家游計劃并且已經(jīng)定好了旅行社,而且去的景點還是你非常向往的一個景點,這時你感到非常迷茫,那么你是選擇犧牲友誼推掉與朋友的計劃參加全家游還是選擇犧牲親情放棄全家游繼續(xù)你和朋友的出行計劃呢?教師可以針對這兩個觀點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展開辯論,在整個過程中以一個裁判的身份角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解釋原因和尋找對策,通過辯論活動模擬的情境讓學生正視親情和友誼的價值并懂得珍惜,學會在特定的情況下合理解決兩難問題,提升自身道德素質(zhì)和智商情商。
做學問之前得先學會做人,對初中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是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wù)之一,因此教育工作者們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對其人格的塑造也是十分必要的,將生本理念應(yīng)用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中來,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對未來學生獨立人格的塑造產(chǎn)生持久和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曾榮.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156-157.
[2]王永新.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探討[J].新課程(上),2012,08:153-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