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彧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000)
通常來講,大型活動中的鋼琴曲很少以單獨的形式而存在,其往往與活動主題相契合,在不少社會活動中,鋼琴曲作為一種陪襯發(fā)揮著“綠葉”的作用。就茶文化活動而言,鋼琴曲的選擇應當服從于茶文化活動的主題思想,不能背離其活動的宗旨,也不能掩蓋茶文化活動的目的。同時,茶文化活動中鋼琴的彈奏方式也會根據(jù)曲目選擇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差異性,對于不同風格的茶文化音樂作品,鋼琴彈奏所表現(xiàn)的“線條美”藝術自然也是千差萬別。
鋼琴演奏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情,作為一種高雅藝術的象征,鋼琴演奏大多會表現(xiàn)得極為鄭重。然而,在曲目的選擇上有時候會呈現(xiàn)出即興性,也就是說鋼琴演奏者會隨著舞臺氣氛的變化而對曲目進行變換選擇,有時則不會按照活動原有預定的曲目進行表演。例如,在為即興的舞蹈伴奏時,鋼琴演奏者不僅要根據(jù)舞蹈演員的肢體語言判斷舞蹈的節(jié)奏與速率,而且還要運用和聲、樂理知識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曲目。同時,鋼琴曲目的選擇又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其不是完全隨機的選擇,不僅要與活動主題相一致,而且也要與演奏者的身心和生理要素相協(xié)調(diào),最重要的是必須同周圍的其他相關因素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例如,在音樂會上,鋼琴曲目的選擇不是鋼琴演奏者自己決定的,其是經(jīng)過協(xié)商之后全體成員的意見,最終的曲目既要符合鋼琴演奏者的身體狀況,而且也應是大提琴、薩克斯、鋼琴與合唱團等其他成員能駕馭的。此外,鋼琴曲目的選擇帶有明確性,在一個主題明確的活動中,鋼琴曲目的選擇通常是確定的。例如,主題演唱會中的歌曲基本上由歌手自己選擇,一旦歌曲確認之后鋼琴演奏的曲目也就隨之而定。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鋼琴彈奏最真實的寫照,無論是舒伯特、莫扎特還是巴赫、李斯特抑或是貝多芬與柴可夫斯基,每一位鋼琴家都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練習才習得深厚的鋼琴彈奏技能。鋼琴彈奏通常是從觸鍵練習開始,以手指觸碰琴鍵,充分運用手腕以及手臂的力量進行十指的斷奏練習,做到單音獨立,跳音、頓音以及半頻音清晰無誤。而后,鋼琴彈奏要繼續(xù)練習連奏,通過雙手與雙腳的配合,將一個個獨立的單音串聯(lián)起來,根據(jù)歌曲旋律音階的變化,將每一個音節(jié)進行自然順通的銜接,使高低音之間的轉(zhuǎn)換巧妙而又了無痕跡。因此,連奏對于手指的能動性要求非常高,觸鍵既不能太快也不能用力過猛,演奏者必須要對自身手指的靈敏度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協(xié)調(diào)也是鋼琴彈奏必須具備的要素之一,鋼琴演奏者在彈奏時,應該知道什么時候輕觸琴鍵,什么時候用手腕發(fā)力,什么時候踩踏板,并時刻保持自己思想與作品情感的一致性,從而使鋼琴彈奏更具藝術感染力。
茶文化活動中,鋼琴演奏不是獨奏就是伴奏,而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表演,鋼琴曲目的選擇都已形成固化模式,亦即對于任意性質(zhì)任意主題的茶文化活動,鋼琴表演者的心中均已經(jīng)列出了相對應的曲目選擇表。針對慶典類的茶文化活動,其會彈奏歡快的鋼琴曲;針對知識類的茶文化活動,其會彈奏茶樂鋼琴曲;針對競技類的茶文化活動,其會彈奏高昂的鋼琴曲。久而久之,鋼琴演奏者所出演的時間越長,其曲目的選擇也更加固定化。然而,這種固化的鋼琴曲選擇方式從鋼琴演奏者個人開始影響到鋼琴演奏圈,不同的鋼琴演奏者在參加同一類別的茶文化活動時,所選擇的鋼琴表演曲目呈現(xiàn)出相似性,并且甚至連曲目的先后順序都一致。因此,千篇一律的鋼琴曲對于觀眾來說只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缺乏創(chuàng)新,同質(zhì)化鋼琴的演奏也淡化了茶文化活動的意義。
鋼琴彈奏對于技巧的要求極高,但作為一種情感傳達藝術,其應該更多的注重情緒渲染。然而,茶文化活動中,鋼琴演奏者在進行表演時,其彈奏技巧極為高超,連奏、高低音的轉(zhuǎn)換以及音階的變化都處理得甚為巧妙,但是,其所寓含的感情卻并不充沛,也很難引發(fā)觀眾心中的共鳴。例如,在茶文化展銷會的活動中,很多鋼琴演奏者會選彈奏激揚的《采茶歌》,一些鋼琴彈奏者只會從技巧的層面考慮如何演繹,而不會從聲音傳達這一角度對《采茶歌》進行重新審視,雖然傳達出來的聲音依舊圓潤悠揚,但是,由于過于注重技巧使得情感意蘊盡失,聽眾無法從豐富的音調(diào)中聯(lián)想出茶園迤邐的風光,也感受不到采茶人的閑適通達。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近年來的茶文化活動都被打上了商業(yè)化的烙印,追逐利潤幾乎成為了茶文化活動的主要目的,至于文化傳承以及茶文化宣揚則被拋之腦后。而茶文化活動中的鋼琴彈奏自然也會帶有濃郁的商業(yè)氣息,鋼琴演奏者所演奏的曲目以及表演的形式都會服從于茶文化活動的舉辦方,也就是說茶文化活動方需要什么樣的鋼琴樂,演奏者就表演什么樣的鋼琴樂,至于鋼琴曲目是否與活動主題相關、是否能展現(xiàn)茶文化的深層藝術內(nèi)蘊,則不是演奏者所能左右的,甚至是無關緊要的事。所以,在這樣的活動氛圍中,鋼琴演奏者大多秉著草草應付的態(tài)度交差了事。因而,很多茶文化活動中的鋼琴彈奏大多流于形式,商業(yè)化的運作模式使得其毫無藝術美感可言。
鋼琴表演必須與活動的主題以及活動的類別相契合,否則就會失去其原有的襯托意義。因此,茶文化活動中,鋼琴曲目的選擇應當從茶文化的性質(zhì)入手,根據(jù)不同的茶文化活動目的選擇不同的鋼琴曲。首先,鋼琴演奏者應當與茶文化活動舉辦方相協(xié)商,從活動的理念以及所要達到的效果出發(fā),然后對茶樂元素進行深入探究,據(jù)此選擇與之相符合的鋼琴曲。其次,茶文化活動舉辦方也應該對鋼琴樂曲有所認知,依據(jù)鋼琴曲的表達方式以及演奏效果,確定茶文化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鋼琴曲。例如,鋼琴演奏者在參加北京茶博會的表演活動時,其不妨著眼于茶博會的國際化大規(guī)模,彈奏世界性的鋼琴名曲——《致愛麗絲》,給游客一種賓至如歸的溫馨感,而不是再一味地彈奏傳統(tǒng)茶樂。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鋼琴演奏是一種情感藝術,任何鋼琴曲都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豪放豁達,或纏綿悱惻,或悲壯低沉,而演奏者在茶文化活動表演中應該寓情于曲,從鋼琴曲所表達的情感著手,通過挖掘鋼琴曲的情感內(nèi)容來加強茶文化活動的藝術氣息。例如,在茶文化交流大會中,演奏者可以將《采茶撲蝶》這一鋼琴曲的歡樂喜慶之感以連奏流暢的方式彈奏出來,將采茶人的歡愉之情與自己的情緒融為一體,使茶文化大會中的參與者在跳動的音符中也能感受到快樂。同時,鋼琴演奏者有可以借鑒鋼琴彈奏的手法優(yōu)勢,從情感藝術渲染的角度下手,利用高明的技巧掩蓋情感表達不足的問題。
鋼琴表演一直被視作一種“高雅藝術”,當然其與大眾音樂文化也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鋼琴在大眾化的過程中沾染上了濃郁的商業(yè)氣息。其商業(yè)化色彩越來越鮮明,大部分鋼琴演奏都是商業(yè)演出,很少有純粹的鋼琴藝術表演。茶文化活動中的鋼琴表演也多具商業(yè)化,其鋼琴曲目的選擇是基于茶文化活動中商業(yè)受眾的偏好而進行的。受眾喜歡什么類型的鋼琴曲,表演者就會彈奏什么樣的鋼琴曲,而雋永深沉的茶文化意味則在彌漫著的商業(yè)化氛圍中消失殆盡。因此,無論是茶文化活動舉辦方,還是鋼琴表演者都應該明白活動的主旨,樹立文化與商業(yè)并存的理念,從茶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出發(fā),將茶文化與商業(yè)活動相結(jié)合。舉辦方可以立足于茶文化的本質(zhì),選擇既具茶文化魅力又能彰顯活動性質(zhì)的鋼琴曲;鋼琴演奏者則可以從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入手對采茶樂進行相應的商業(yè)化改編,使其盡量滿足大眾的審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