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詩詞療法:社會工作服務的文學探索及中國風格

        2018-01-18 12:07:58劉斌志羅秋宇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8年6期
        關鍵詞:閱讀療法社會工作

        劉斌志 羅秋宇

        摘要:作為社會工作服務的一種文學性探索,詩詞療法不僅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精華,更結合了西方詩歌療法的理論基礎和實證研究,體現(xiàn)了社會工作服務的中國風格。在對傳統(tǒng)詩詞意境闡釋的基礎上,詩詞療法依據(jù)不同維度發(fā)展出了多元性介入模式,并通過關系建立、詩詞甄選、意境帶入、循環(huán)賞析、人格代入、感悟升華和反思行動七個階段來協(xié)助服務對象實現(xiàn)心理復原和行為促進的目標?;跉v史經(jīng)驗與研究反思,社會工作者在實施詩詞療法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詩詞素養(yǎng),積累實務經(jīng)驗,增進專業(yè)反思,凝練服務規(guī)范,促進詩詞療法的科學化發(fā)展。

        關鍵詞:社會工作;詩詞療法;閱讀療法;詩歌療法;中國風格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3X(2018)06-0026-12

        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詩詞,用成熟的韻律節(jié)奏、凝練的語言風格、綿密的章法框架、充沛的精神情感和豐富的意念想象,高度集中地表達了詩詞作者以及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和精神世界,是靈活巧妙地闡述內(nèi)心世界的文學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禮贊。從詩經(jīng)、楚辭,到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乃至明清和近現(xiàn)代經(jīng)典詩詞,都飽含了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思想和彰顯人性的智慧光芒,沉淀于中華民族的文脈基因。《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創(chuàng)造了一場全球現(xiàn)象級的中華文化盛宴,帶動全民賞中華詩詞之美,感古典詩詞之趣,品萬象生活之味,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yǎng),涵養(yǎng)心靈。眾多參賽者更是切身體會到了詩詞帶來的心靈震撼和生活力量。河北農(nóng)婦白茹云,罹患淋巴癌,以詩慰藉傷痛;8歲留守男孩馮子一,讀詩寄托思念;苦中取樂的快遞員老曹,用詩詞給生活增色……他們,不僅賞析詩詞,更是用詩詞來療愈內(nèi)心、引領生活。作為一種專業(yè)和職業(yè),社會工作在解困救難、助人自助的實踐中,同樣也可以從中國古典詩詞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源泉。從國內(nèi)外研究與實踐經(jīng)驗的梳理中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工作專業(yè)在與藝術相互借鑒和融合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些別具一格的藝術性療法,如閱讀療法、繪畫療法、音樂療法等,并通過模式創(chuàng)新和程序規(guī)范來促進這些方法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適用性。

        一、詩詞療法的發(fā)展源流及其研究運用

        (一)詩詞療法溯源

        遠古時代,人類常用武術和祈禱來治愈疾病。原始術士們無論是使用草藥、礦物質、器具還是舞蹈作為手段,下咒語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并且這些咒語還被研究證明是真正起作用的治療要素??梢娬Z言文字自古以來就顯現(xiàn)出其治療的意義,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中華詩詞源遠流長,代代相傳,影響深遠。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詩詞有益身心健康?!墩撜Z》中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目之名”。而歷史上通過詩詞治愈疾病的例子不勝枚舉。唐代許多詩詞作者都主張詩詞賞析對于教化百姓、拯救萬民有重要價值。歷史上就曾有杜甫、李賀、韓愈等大家薦詩療病的掌故,柳宗元也認為閱讀詩詞有祛病療效。唐太宗則自覺運用詩詞閱讀來調(diào)節(jié)自我身心健康,經(jīng)常與學士們于“萬機之暇,游息詩文”。北宋時期的王安石則通過“開篇喜有得,一度療沉疴”,直接支持了閱讀詩詞可以療病的觀點。其他諸如蘇軾、黃庭堅、陳瑩中、朱熹等均身體力行地通過閱讀詩詞療愈身心。陸游一生讀書、知書、愛書、藏書、寫書、嗜書如命,認為“病經(jīng)書卷作良醫(yī)”,還在《閑吟》一詩里寫道:“閑吟可是治愁藥,一展吳箋萬事忘?!卑l(fā)展到明清之際,詩詞閱讀療病進入了理論自覺時代,詩詞賞析慢慢納入到保健、養(yǎng)生和醫(yī)療的理論體系中,明代養(yǎng)生家龔廷賢在《壽世保元·延年良箴》中就說“詩書悅心……可以延年”。明末清初的李漁在其所著的《閑情偶寄》中,有六段談及保健療疾的小品,名為“笠翁本草”,集中闡述了閱讀可以療心健身的想法。清代大才子張潮,是中國第一個開出閱讀療法書方的人,他的小品文《書本草》模仿中國傳統(tǒng)的本草一類的藥典體例,用揭示中藥藥性的方法來分析中國幾乎所有典籍的藥性、療效及副作用,堪稱世界首本閱讀療法書目。由此可見,中國古代一直有詩詞療心、詩詞療病的理論與實踐。

        在西方文化中,普遍認為醫(yī)藥和詩歌之父阿波羅是詩歌療法的源頭所在,而最早有意識地運用文字進行治療的則是古希臘人。比如,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就探討了“宣泄”具有治療情感的作用。近代以來,有學者已經(jīng)指出詩歌可以用于治療心理方面的疾病。本杰明·拉什(Beniamin Rush)被認為是第一位利用詩歌閱讀為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療的醫(yī)師。詩人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則說:“精選的詩集可以用來診療常見的精神上的錯亂,平時也可以做預防精神疾病之用。”英國教授弗雷德里克·克拉克·普雷斯科特(Frederick Clark Prescott)所撰寫的《詩思》也認定詩歌可以安慰被病痛或消極情緒困擾的人,并于1912年和1919年先后在《變態(tài)心理學》雜志上發(fā)表了兩篇論文,探討詩歌和夢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1925年,羅伯特·黑文·肖夫勒(Robert Haven Schauffier)就撰寫了《詩歌診療:袖珍的詩歌藥箱》一書,以開處方的形式針對患者不同的情緒問題提供不同的“詩歌藥方”,并根據(jù)14位患者的治療經(jīng)驗對治療性詩歌進行了處方分類。1931年,肖夫勒又基于青少年服務的經(jīng)驗出版了《詩歌診療:青少年的詩歌急救箱》一書。

        在當代,詩歌療法以其對詩歌的賞析閱讀特征逐漸與閱讀療法相結合。閱讀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卡洛琳·夏洛蒂(Carolyn Shrodes)認為讀者的性格與文學文本的積極互動過程有利于治療的性格評估和養(yǎng)成,并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探討了文學閱讀(尤其是詩歌閱讀)對患者心里的共鳴、宣泄和洞察意義,將詩歌療法納入了閱讀療法的范疇。與此同時,精神科醫(yī)生布蘭頓(Blanton)在《詩歌的藥石功用》中也主張用不同的詩歌治療不同的病癥,進一步延續(xù)發(fā)展了前人的“詩歌處方”。作為詩人、律師、藥劑師和醫(yī)療志愿者的伊萊·格里夫(Eli Griefer)首次定義了詩歌療法,并與精神科醫(yī)生杰克·利迪(Jack Leedy)一起組建了詩歌療法的團隊。1963年,格里夫完成了《詩歌療法的原則》一文,于1969年和1973年先后編撰了《詩歌療法:詩歌對情感紊亂的療效》和《醫(yī)治者:詩歌》兩本專輯,并于1969年成立了詩歌療法學會。此后10年內(nèi),詩歌療法與閱讀療法深度融合并取得了理論研究和經(jīng)驗研究的巨大發(fā)展。1972年,哈羅爾(Harrover)出版了《詩歌的療效》一書,系統(tǒng)梳理了詩歌發(fā)展的歷程并用埃里克森的“發(fā)展階段理論”剖析了自己的詩歌和日記。1973年,詩人、心理學家阿瑟·勒內(nèi)在洛杉磯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詩歌療法研究院。吉爾伯特·施洛斯(Gibert Schloss)基于對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法律顧問等的194份有效問卷調(diào)查,進行了治療性詩歌的分類,并采集了許多詩歌治療的案例,于1976年出版了《心理詩歌》一書。貝利(Berry)則第一個將統(tǒng)計學研究方法引入詩歌療法,1978年發(fā)表了《從科學的視角看詩歌療法》一文。1986年,海因斯(Hynes and Hynes-Berry)出版的《閱讀/詩歌療法:互動的過程》認為“互動性閱讀療法”與“指令性閱讀療法”截然不同,因為“互動性閱讀療法”強調(diào)的是“參與者、文學與推介者三者的和諧統(tǒng)一”,從臨床診療的視角認定詩歌療法的實質就是“互動性閱讀療法”。

        一方面,詩歌療法源于閱讀療法并在其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所謂閱讀療法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保健、養(yǎng)生以及輔導治療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導他人通過對文獻內(nèi)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養(yǎng)護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另一方面,詩詞療法主要以詩詞為媒介,通過品讀過程所產(chǎn)生的共鳴、凈化和領悟機制,對參與者進行一系列的心理暗示、情緒輔導、潛能激發(fā)以及整體復原,最終實現(xiàn)社會功能的提升。由此可見,詩詞療法作為詩歌療法的一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運用,既屬于詩歌療法的范疇,又利用中華詩詞的獨特文化內(nèi)涵創(chuàng)造出中國風格。

        (二)詩詞療法的主要特征

        詩詞療法具有悠久歷史及心理輔導與治療的實證經(jīng)驗,因此具有專業(yè)的科學性。一方面,詩詞療法主要通過個體心理機制的激發(fā)來實現(xiàn)其治療作用。夏洛蒂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認為無論是閱讀療法還是詩詞療法,都是通過情感的共鳴、宣泄和洞察等心理機制發(fā)生作用的。王波則將這一機制歸結于發(fā)生學原理、心理學原理、生理學原理、心理生理學原理四方面。湛佑祥等人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弗洛伊德學派理論和認知理論。一般認為,詩詞療法通過共鳴、凈化、平衡、暗示、領悟和情志相勝等心理機制發(fā)生作用。另一方面,詩詞療法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增強其證據(jù)為本和精準服務的導向。近代以來,詩詞療法不斷強調(diào)其實證案例的作用,并通過案例收集和整理來實現(xiàn)治療的規(guī)范性。在心理科學理論引入的基礎上,詩詞療法更加強調(diào)與統(tǒng)計學等數(shù)理學科的融合。當代西方詩歌療法在兒童職業(yè)幻想研究、受虐兒童服務、青少年自殺干預、受暴婦女的介入以及老年婚姻服務等方面都有實證性研究的證據(jù)。

        中國學派的詩詞療法不僅借鑒了西方詩歌療法發(fā)展的科學經(jīng)驗,更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因此,詩詞療法更具有中國文化的藝術性和民族性。一方面,詩詞療法以中華古典詩詞為主要媒介。詩詞療法的核心要義就是以詩詞為載體,通過讓服務對象感受詩詞的語言之美、意境之韻、情感之鳴以及背景之境而達到情感的宣泄、共鳴、升華以及反思。詩詞療法中的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按照治療的類別和題材可分為懷古詩、詠物詩、寫景詩、戰(zhàn)爭詩、行旅或閨怨詩、送別詩等。另一方面,詩詞療法具有深厚的中華文脈背景和資源。五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高度凝練在古典詩詞之中。中華詩詞既有唐代詩詞的壯大情思、明秀空靈、清剛勁健和慷慨悲壯,又有晚唐五代的憂傷哀婉和清幽奇峭,更有大宋詩詞的古樸平淡、清曠神逸和俠骨柔情。這些詩詞蘊含著中華民族在悠久歷史中所積淀的文化傳統(tǒng)、道德情操、家國情懷、社會美德以及個人修養(yǎng),諸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自強不息、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這些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既是詩詞療法素材的豐富來源,更是社會工作通過詩詞療法所達成的價值目標。通過詩詞療法,社會工作在實踐中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

        (三)詩詞療法的研究與應用

        在西方,詩歌療法廣泛應用于兒童、青少年以及老年等不同群體的服務,并取得了一些實證研究成果。金茲伯格(Ginzberg)在1951和1972年分別用詩歌療法對10歲以下兒童的職業(yè)幻想進行了介入研究,發(fā)現(xiàn)詩歌療法對兒童自我觀念的發(fā)展以及職業(yè)幻想的引導具有積極的作用。尼古拉斯·瑪扎(Mazza N)1987年通過詩歌療法對受虐兒童進行干預發(fā)現(xiàn)詩歌可以充分發(fā)揮兒童的想象力,并能很好地調(diào)動兒童的情緒和消除兒童對治療的抵觸心理。1979年,瑪扎也運用了詩歌來對有酒精依賴的17歲男孩羅賓進行治療,《彈鋼琴的人》讓羅賓找到了絕望情感的共鳴,而《無名之卒》則幫助他進行了自我定位,并在行動中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和情緒。1991年,狄特思和倫凱(Deats S M,Lenker L T)結合受虐婦女反復經(jīng)歷的“暴力三階段”,利用不同的詩歌協(xié)助受暴婦女走出心理陰影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老年群體因其具備較為豐富的閱歷而對詩歌療法具有更好的適用性。格特茲(Getzel)于1983年深入分析了詩歌寫作團體在老年社會工作服務中的意義。西爾弗瑪麗(Silvermarie)1988年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口頭作詩可以有效地協(xié)助那些養(yǎng)老院的老人們減少孤獨感和疏離感并增進彼此的友誼?,斣?998年的行動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不同詩歌的詩性分析,可以有效地協(xié)助老年人處理失落、人生轉變和婚姻關系中遇到的問題。除此之外,瑞特(Teiter)在20世紀90年代系統(tǒng)地探討了如何將詩歌療法的各種模式和方法運用于老年人心理服務中。波爾曼(Berman)則于1998年通過“故事興趣組”來探討詩歌療法如何運用于老年人小組服務。通過講述故事、整理故事、參與故事三個環(huán)節(jié),波爾曼從情感、認知和行為等層面帶動了8個77—86歲老人傾訴不幸、處理危機并走出創(chuàng)傷。近年來,詩歌療法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更多地運用于不同群體的問題處理中。

        近二十年來,我國詩詞療法經(jīng)歷了理論引進、本土探索、理論建構與實證運用、理論和實務深化四個階段。雖然古代不乏大量運用詩詞進行心理療愈的故事,但作為專業(yè)方法的詩詞療法包含于閱讀療法中,獨立的詩詞療法研究與運用現(xiàn)在仍處在起步階段。2002年,王國祥在《醫(yī)學與社會》期刊上發(fā)表了‘詩詞療法探析”一文,首次將詩詞療法從閱讀療法中分離出來,并將之與詩歌療法做了區(qū)分,并就詩詞療法的客觀依據(jù)、審美過程、“處方”分類、治療目標和意義等內(nèi)容做了簡要分析。在詩詞療法實證研究方面,國內(nèi)許多學者都做了多方面的詳細探索。季秀珍和王萬清在探討兒童閱讀療法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中國古典詩詞來輔導兒童心理并啟發(fā)兒童的成長。高文鳳等則強調(diào)了詩詞在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閱讀療法中的獨特價值,并通過對50名大學生閱讀治療前后SCL-90評定進行了初步分析,認為詩詞閱讀對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在詩詞療法實務深化方面,心理咨詢專家朱美云對詩詞療法的運用進行了發(fā)掘與拓展,他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用詩文來描述患者癥狀,揭示患者癥因,以此治療患者心病,將癥狀、癥因以及治療都融于詩文中,寫詩文、讀詩文、用詩文的操作方式也獨具特色。朱美云詩文療法中的“詩文”與傳統(tǒng)的詩詞相比更具時代特征也更通俗易懂。由此可見,隨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復興,社會工作中的詩詞療法將會具有更多的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并逐漸形成詩歌療法的中國風格和中國學派。

        二、詩詞療法運用的理論基礎及其可能模式

        將詩詞療法運用到社會工作領域,不僅要充分考量服務對象不同生命周期的特點以及干預的實證研究基礎,更要從學理上厘清詩詞對個體身心靈以及社會功能發(fā)生作用的機制及其路徑,因此,需要從社會工作本土化的視角出發(fā),探討詩詞療法運用的理論基礎及其服務模式。

        (一)詩詞療法的理論基礎

        作為詩詞療法中國風格的詩詞療法,其對服務對象發(fā)展作用的核心來自于心理機制的激發(fā),同時也需要團體動力學的輔助,更需要來自文學分析和文化鑒賞的催化。

        心理學理論是詩詞療法的基礎理論。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看來,作為個體內(nèi)在本能的潛意識、矛盾、欲望以及各種情感都需要通過某種形式外化為鮮活可感的言語、行為、符號以及其他象征。夢境和幻想是內(nèi)在本能和潛意識的一種更為內(nèi)隱性的表達方式,而文學尤其是詩歌則能更積極、更直觀和更為活躍地表達個體內(nèi)蘊的、秘密的和糾結的情感。布蘭德就認為弗洛伊德關于詩歌和精神分析學共享著潛意識材料如夢境、幻想以及通過這些進行自我分析的論述,對心理學者后來的診療實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傮w而言,弗洛伊德認為詩歌是個體內(nèi)在精神困擾的一種表達而不關注詩歌是否可以改善個體內(nèi)在精神。所以,詩歌在弗洛伊德看來僅僅是心理治療的一種評估工具而非治療手段。但榮格(Jung)卻認為詩歌不僅僅是個體內(nèi)在精神困擾的癥候,而更多地是個體內(nèi)在情感、意義和訴求的一種外在符號,更進一步講是一種寄托其表達、訴求和創(chuàng)造的象征。在榮格看來,詩歌對于個體心理而言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阿德勒(Adler)心理學認為詩歌在反映個體的基本交流需要、情緒、情感模式和潛能的過程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并將這種個體內(nèi)在的反映放在社會語境中進行分析和解讀。阿德勒心理學認為詩歌是個體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自我表達,是個體對未來“虛擬目標”的一種文學表達。因此,阿德勒心理學更多地強調(diào)詩歌的創(chuàng)造性、目標性、社會性和激勵性。格式塔心理學高度重視文學和詩歌在心理學中的意義,嚴格區(qū)分了詩人創(chuàng)作與精神病患者的絮絮叨叨,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就是尋求和解答心中疑慮的過程。臧克爾(Zinker)在《格式塔療法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一書中認為通過比擬和隱喻對詩歌進行重復創(chuàng)作,就是一次思想的重新發(fā)掘和體驗,也是對詩人經(jīng)歷、理念和意象的重新闡釋。

        團體動力學也非常注重詩歌在團體凝聚力、互動力、影響力、生產(chǎn)力和結構性方面的影響。作為團體心理療法奠基者的莫雷諾,在治療過程中非常強調(diào)“心理詩歌”的運用,并通過心理劇形式實現(xiàn)了詩歌在團體輔導中角色演繹、行動、美感共鳴以及宣泄的功能。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經(jīng)常被用作一些重大儀式和活動的一個部分,以此烘托氛圍、表達情感和凝聚士氣等。比如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柴??谂P龍吊喪,耒陽縣鳳雛理事”中,諸葛亮就充分運用了詩歌祭文、音樂和舞蹈藝術的方式來實現(xiàn)其哀傷情緒的呈現(xiàn)、表達和轉換來引領整個祭奠團體的情緒釋放。在現(xiàn)代團體輔導中,社會工作者也經(jīng)常會使用詩歌來營造團體氛圍、引導團體互動方向以及強化團體學習的經(jīng)驗和成果。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瑰寶,詩詞的寫作醞釀、章句解讀、詩情體委、意境賞析、文化透視以及解讀思維等方面都蘊含了詩詞療法的涵義。因此,詩詞的解讀藝術就成為詩詞療法的一種實踐性理論。詩詞解讀學主要是以讀者的詩歌解讀活動為對象,通過對詩詞字面意思的理解去透視詩人的文化人格,了解詩歌的文化土壤,發(fā)掘詩情的文化意境,透視詩境的文化底蘊,加強詩詞的文化影響。就其具體的理論基礎而言,包括了審美生理運動說、冥想說、情志相勝說等。

        (二)詩詞療法的模式探討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佳作如林,既有初唐詩歌的南腔北調(diào)、盛唐詩的精氣神之美、中晚唐詩歌的新奇和唯美,更有歸于平淡的宋調(diào)、瘦硬拙樸的宋詩、纏綿悱惻的唐五代詞。一首經(jīng)典詩詞的背后,既有精工練達的用語、對仗工妙的詞句,又有悅耳傳情的聲韻、起承轉合的意境。無論從哪個角度去品讀賞析,中華詩詞都可以給予美的感受和心靈的升華,既適合獨自鑒賞,又適合小組分享,更適合群體吟唱。因此,社會工作在運用詩詞療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運用目的探索不同的模式,但一般有三種分類方法。

        1.根據(jù)治療的人數(shù)進行區(qū)分

        根據(jù)社會工作開展服務時治療的對象人數(shù)不同,詩詞療法可以區(qū)分為個別賞析模式、小組賞析模式和社區(qū)賞析模式。

        個別賞析模式是指社會工作者面向服務對象個別化的問題及需求,帶領或指導一個服務對象,通過對詩詞的章句讀解、詩情體味、意境賞析、文化透視,來達到協(xié)助服務對象紓解情緒、改變認知、升華思維和促進行為的過程。該模式基于個別化的服務原則,強調(diào)個性化的服務模式,注重與服務對象共同商定閱讀的進度以及領悟、收獲和反思程度。社會工作者并不一定需要全程參與服務對象的閱讀活動,最多只是在預備閱讀以及文獻交接時同其進行簡單晤談,并進行必要的基線測量。在服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在建立了專業(yè)關系以后,需要通過心理支持、方向引領、行為改變等技巧突出服務對象自身的作用。具體來說,一是要注重誦讀,盡量讀出韻律節(jié)奏,讀出語感;二是要注重背景了解,把握詩詞內(nèi)容要旨與感情基調(diào);三是要注重詩詞意境,分析詩眼,透視情感;四是要重技巧分析,把詩詞分析推向縱深,以此增加詩詞療法療效。

        小組賞析模式是基于小組氛圍、小組互動以及小組情境等小組動力要素,把服務對象聚集起來共同賞析具有治療意義的詩詞,通過小組帶領技巧,促進組員實現(xiàn)彼此情緒的釋放、認知的重建、信心的互助以及成長的共進。該模式強調(diào)通過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組員彼此之間就詩詞所表達的情感主題和事件意境進行相互的分享、分擔、支持、交流和教育,在賞析詩詞過程中得到自我的反思、人際的溝通和生命的成長,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不斷深化以實現(xiàn)由他人他事而帶來的自我改變成效。在小組賞析模式中,組員間除了能建立起支持系統(tǒng)幫助他人更好地適應社會外,也能“以詩會友”加快彼此間的了解及發(fā)展興趣。

        社區(qū)賞析模式是指在一個特定區(qū)域、人群或者場合舉行超過20人的詩詞賞析,通過群體性的氛圍營造、程序編排、朗誦引領以及情感升華,從而實現(xiàn)所有參與詩詞朗誦活動者都能夠獲得認知、情感和意志提升和群體性心理療愈的效果。社區(qū)賞析模式有四個主要特點:一是強調(diào)參與者自己選擇適當?shù)脑娫~,強調(diào)參與者的自我組織,社會工作者更多扮演著資源提供和輔導者角色;二是所選的詩詞一定要具有強烈的情感渲染效果,并適合多人共同朗誦;三是需要有一定的契機,主要適用于一些特定的節(jié)日或者活動;四是治療對象針對性較差,效果成效有待進一步測量。

        2.根據(jù)詩詞介入形式進行區(qū)分

        根據(jù)治療實踐中引入詩詞的形式不同,詩詞療法可以被分為接受性或指令性模式、靜態(tài)性或創(chuàng)作性模式和象征性或儀式性模式三種模式。

        接受性或指令性模式指的是僅僅將詩詞作為治療活動的一種途徑和被動要素,由社會工作者將詩詞讀給服務對象聽或者服務對象自己賞析,之后配以一些互動和分享環(huán)節(jié)。在該模式中,社會工作者不僅預先熟悉詩詞的種類并選擇適合服務對象需要的詩詞種類,更要對服務對象詩詞賞析過程中的反映有及時的反饋,并據(jù)此分析治療的效果與下一步策略。反饋過程中,社會工作者一般可以詢問服務對象從詩詞中領悟到什么,或者是最能打動服務對象的一句詩詞,或者是對詩詞感受的其他開放性問題。

        表達性或創(chuàng)作性模式強調(diào)通過服務對象以自創(chuàng)的詩詞表達來實現(xiàn)治療的目的。其中,服務對象可以通過精心的選題、精選的詞語和精致的邏輯安排,以原創(chuàng)性詩詞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情緒、意志和力量表達出來。結合中國詩詞的題材,服務對象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寫作方式,可以是自擬題目、自定題材的自由式寫作,也可以限定形式和內(nèi)容,最終以利于服務對象的內(nèi)心表達為便利。

        象征性或儀式性模式指的是在治療過程中,充分運用隱喻、典禮儀式和故事講述對詩詞所包含的情感、意境、文化以及思維進行再造,從而促進服務對象心理的成長。該模式非常強調(diào)隱喻、儀式和講故事技術的運用。隱喻主要是幫助服務對象用自己現(xiàn)實的情感、物件、事件或者現(xiàn)象去映射、反映或者替換詩詞中所表述的類似事物,從而實現(xiàn)服務對象現(xiàn)實體驗與詩詞體現(xiàn)的共情,并從詩詞所展示的力量和策略中吸收經(jīng)驗和得到成長。對于服務對象一些特殊的需要和特定的境遇,諸如離婚、殘疾、親人逝世等,儀式具有顯著的“標志”和“斷代”意義。儀式不僅可以幫助服務對象意識到生命中的諸多事情已成定勢并將隨風而去,從而切斷負面事件對現(xiàn)在及未來的影響,更可以協(xié)助服務對象確立一個新的開始并鼓勵采取新的未來行動。寬泛意義的儀式包括賀詞、悼詞、頌詞以及個人日記等。作為一種廣泛運用的心理治療技術,詩詞療法中的講故事具有兩個功能: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需要通過講故事來協(xié)助服務對象透視詩詞作者的文化人格,了解詩詞的文化土壤,發(fā)掘詩詞的文化底蘊,體味詩詞的文化意涵,分析詩詞的文化影響,更為全面地了解詩詞背后的社會背景和故事發(fā)展;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需要通過故事來外化服務對象自身的問題和困境,實現(xiàn)服務對象由問題的主體向解決問題的主體轉變。

        3.根據(jù)心理作用機制進行區(qū)分

        在詩詞療法中,社會工作者通過共情力和虛擬感受技術,促進服務對象模擬體驗、即興投入和心理委身于詩詞所描繪的自然、心理和社會意境,進而實現(xiàn)虛擬意境與現(xiàn)實自我的交互,促進自我認知、情感、意志以及社會功能的提升。該模式非常強調(diào)“人在此情此景”的原則,將讀者的生理感受、心理體驗和社會想象融合,使讀者在誦讀詩詞和詩詞營造的情境中身心合一,強調(diào)內(nèi)外互為一體的心理體驗。具體來說,該模式可以分為獨立想象模式、影像輔助模式和親身體驗模式三種。

        獨立想象模式強調(diào)服務對象在完成對詩詞的理解和欣賞時,根據(jù)詩詞描繪的意境及服務對象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移情能力而加深認知,進而達到情感共鳴的過程。這一過程特別強調(diào)服務對象的聯(lián)想能力。

        影像輔助模式即是將詩詞的場景和情感用影像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觀看影像視頻來感受詩詞所描繪的畫面,幫助服務對象更快融入詩詞意境之中,從而給服務對象帶來更為直觀和顯著的沖擊。圖像文化以失去原本的“幻象”和加工后的“類象”帶給服務對象“超真實”的體驗,從而幫助服務對象重新理解、虛擬和建構新的生活意象和行為動機。因此,影像輔助模式在當代具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但其持續(xù)性有待提升,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種輔助性治療手段。

        親身體驗模式指的是服務對象親自到詩詞作者創(chuàng)造詩詞的地方或詩詞中所描繪的地方去體驗詩詞描繪的景象和詩詞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通過具體景象和物件的觸動,服務對象將自己與詩詞作者的生活狀況進行比較后,再通過共鳴、暗示、情志相勝等多種方式讓內(nèi)心處于平衡,從而激發(fā)詩詞療法對服務對象的治愈效果。詩詞作為中國本土文化核心要素融入于華人的血液之中,歷來有許多名勝古跡留下了詩詞的痕跡,這為親身體驗式詩詞療法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與獨立想象和影像輔助模式相比,親身體驗模式更具真實性、沖擊性和代人性,只要將服務對象置于詩詞描繪的心理和社會環(huán)境中,服務對象、心理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三者就將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詩詞療法的社會工作實務指引

        雖然弗洛伊德的研究暗示了心理詩歌影響包括認同、投射、凈化和領域四個階段,但后來者對閱讀療法的心理階段有不同的理解。如認知、省察、自我比較、自我應用的四階段說,準備、閱讀、復述、討論、后續(xù)治療的五階段說,還有涉入、認同、投射、凈化、領悟和應用的六階段說。而社會工作服務過程中的詩詞療法主要包括關系建立、詩詞甄選、意境帶入、循環(huán)賞析、人格代入、感悟升華和反思行動七個階段。

        (一)關系建立

        作為詩詞療法的第一個步驟,接案評估就是了解服務對象的求助原因及其求助過程,初步評估服務對象的問題,決定是否納入服務進程,并訂立初步的服務協(xié)議。這一階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能夠充分了解服務對象方面的狀況,評估其基本狀況以及是否適合詩詞療法;二是決定是否接案并鼓勵服務對象積極參與治療的進程,建立彼此信任合作的關系。詩詞療法以其獨特的心理影響機制而產(chǎn)生獨特的效果,但也不是萬能的,自有其適用的群體和癥狀。詩詞療法適用的基本前提是具備小學教育及以上水平并具有相應的漢語水平能力者,可以是兒童、青少年、老年,也可以是婦女、殘疾人和其他群體等。詩詞療法適用的領域包括情緒輔導、學習障礙、婚姻關系、自我發(fā)展、自殺干預、關系協(xié)調(diào)、行為教養(yǎng)、藥物戒斷、殘障康復、臨終關懷、哀傷輔導以及社會救助等。當然,在不同的群體運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詩詞療法的適用性限制。比如,在兒童服務中,有些兒童在受到虐待、忽視或者性侵的時候,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其真實的需求和狀況,此時社會工作者需要更多利用繪畫、音樂、游戲等手段。一般認為老年人更傾向于詩詞療法,但社會工作者得事先考慮很多問題,比如說老人自身的經(jīng)歷、應對強烈情感的能力、對詩詞持有的看法、身體狀況及其處所的環(huán)境等。

        為了更好地開展詩詞療法,社會工作者必須對服務對象做好六個方面的預估:一是生理方面,包括健康程度、肢體缺陷、特殊疾病以及生命階段等;二是心理方面,包括認知水平、情緒狀態(tài)以及興趣愛好;三是社會方面,包括人際關系、經(jīng)濟地位、宗教信仰等;四是問題方面,包括面臨問題、處理經(jīng)歷、治療需求和投入程度等;五是自身優(yōu)勢,包括個人特長、社會閱歷以及個人能力等;六是要適當評估服務對象對詩詞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及其欣賞程度。社會工作者在對服務對象基本狀況做了預估,并厘清其問題性質和治療需求后,才可以確定詩詞療法的適用度并與服務對象確立專業(yè)的服務關系。

        (二)詩詞甄選

        古人云“是藥三分毒”。在醫(yī)療領域,特定藥物針對特定的疾病癥狀,使用不恰當?shù)乃幬飳頍o可估量的后果。對于詩詞療法而言,服務對象誤讀誤用詩詞不但對疾病沒有效果,反而有副作用。因此,詩詞甄選是詩詞療法的首要步驟,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趯Ψ諏ο笊怼⑿睦砑吧鐣顟B(tài)和需求的充分了解,社會工作者需要與服務對象共同討論治療的目標,并確定適合治療主題和目標的詩詞。作為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社會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建立治療性詩詞的數(shù)據(jù)庫,并結合作者的經(jīng)歷與創(chuàng)作背景對詩詞進行分類,比如按主題、情感、流派或節(jié)奏等進行分類;另一方面需要分析服務對象的心理特征、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及表達的情感,并向其推薦一些能夠闡述情感共鳴、情緒引領和心理升華的詩詞。早在唐代,司空圖通過《二十四詩品》一書在劉勰等前人探討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提升,將詩的風格細分為二十四種,即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每種都以十二句四言詩加以說明,形式整飭,針對諸如功利、自私、墮落、狹隘、叛逆等問題而提供了不同的“詩詞藥方”。有鑒于此,具有不同問題和需求的服務對象,可以選取不同的詩詞作為“藥方”??傮w來說,詩詞甄選要遵循九大原則:一是詩詞難度與服務對象的閱讀能力相適應;二是詩詞主題與服務對象面臨的問題和需要相對應;三是詩詞框架具有開放性空間;四是詩詞意境能夠蘊含問題的答案;五是詩詞風格應該積極向上;六是詩詞語言優(yōu)美精煉、通俗易懂、避免生僻;七是詩詞故事性強便于拓展和解讀;八是詩詞節(jié)奏緊湊、意境深遠;九是服務對象一定要參與詩詞甄選并初步認可該詩詞,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則。

        (三)意境帶入

        詩詞療法作用的發(fā)揮建基于專業(yè)關系的建立,這不僅需要社會工作者建立一種包容性、治療性的服務情境和氛圍,更需要將服務對象帶人詩詞的情感和意境。因此,社會工作者可以綜合使用氛圍營造、藝境模擬、情感帶人三種技巧。

        營造詩詞氛圍有利于將服務對象帶人詩詞情境中,讓其自然而然地受詩詞描繪出來的意境的感染,引起服務對象的共鳴。以下三種方法可用于醞釀詩詞的氛圍。一是適當保持沉默。適當?shù)某聊梢詭椭蹇辗諏ο髢?nèi)心的雜念,給予其整理自我思緒和進人治療的心理空間和時間。此時,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眼神或身體語言而非口頭語言去鼓勵服務對象主動進入詩詞的藝境和意境。二是播放背景音樂。社會工作者可以依據(jù)詩詞所表達的感情、韻律和心象去選擇與之相應的背景音樂,古箏、笛子以及其他傳統(tǒng)民樂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要選用投影的話,最好使用靜態(tài)的照片而非視頻。通過適當?shù)囊魳饭?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等緩解服務對象的抑郁和焦慮,促進其正向思考、積極行動和身心放松。除此之外,音樂還能激發(fā)個體的巨大潛能,使頭腦中眾多彼此分散、孤立的信息組合起來,推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三是布置閱讀場地。詩詞的意境體驗需要治療空間的身體體驗來實現(xiàn)。因此,社會工作者可以有意識地布置閱讀場地和物件擺設,包括地板的材料、坐墊的材質、桌椅的擺放、場地的色調(diào)以及飾品裝扮等,使之協(xié)調(diào)達成溫馨、放松、清新和安全的氛圍。

        藝境模擬指的是社會工作者通過親身體驗或角色扮演的方式給服務對象營造一個詩詞的“情境”,協(xié)助服務對象更快速地融入詩詞所營造的藝境,并從中得到心靈感悟和心理療愈。模擬技巧的實現(xiàn)方式包括三種。一是模擬場景,指的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塑造出詩詞所描述的場景,讓服務對象在這個場景中去體驗和感受。二是角色扮演,服務對象用詩詞作者的角色去感受詩詞中的思維模式、性格特征和情感變化,從而映射和分析自身當前的心理特征并得到思維啟發(fā)。三是模擬寫詩,指的是社會工作者引導服務對象模擬賞析詩詞的形式、內(nèi)容、情感等,進而自創(chuàng)出一首全新的詩詞。模擬既有利于服務對象情感的表達,也便于社會工作者觀察和評估服務對象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更能夠加深服務對象對詩詞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和升華。

        情感帶入是藝境帶入的最終目的。這里的帶入,是指社會工作者在對服務對象運用詩詞療法時,充分發(fā)揮其敏銳的觀察力和靈活嫻熟的主持技巧,通過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和恰當巧妙的提問、介紹和引領方式,使服務對象很快融入既定的情境與氛圍之中,形成彼此情緒情感的互動,使服務對象從中獲得審美享受。實現(xiàn)成功的情感帶入,可以使用以下帶入技巧。一是語言帶人。社會工作者在組織服務對象進行詩詞治療時,既可以用豐富的語言為服務對象營造詩詞所需要的情境和氛圍,也可以用自我披露的方式引導服務對象的共鳴。二是音樂帶入。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播放一些與詩詞描述意境或者表達情感相似的歌曲,讓服務對象在音樂引導中自然而然的被帶入。三是動作帶入。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同樣可做出一些鼓勵的動作或者詩詞作者的經(jīng)典動作,讓服務對象看到這個動作時就聯(lián)想到對應的詩詞。四是場景帶入。社會工作者不僅可以利用新媒體播放影片,把服務對象快速帶人詩詞的情景和氛圍中,還可以在條件允許下帶領服務對象親自去創(chuàng)作詩詞的地方或詩詞描繪的場景中體驗,身臨其境可讓服務對象得到最直觀、最真實的感受。

        (四)循環(huán)賞析

        在文學作品中作者經(jīng)常運用反復的手法來體現(xiàn)作品的層次感,既起到了強調(diào)的作用又層層遞進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詩詞療法中需要反復賞析,一方面是因為服務對象簡單的朗誦一遍詩詞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服務對象還不能做到內(nèi)心的開放;另一方面服務對象每次朗誦詩詞時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反復多次賞析利于其步步深入,既能逐步理解詩詞作者的感受,又能慢慢發(fā)現(xiàn)詩詞中的自己。循環(huán)賞析具體包括三個步驟。一是反復誦讀詩詞的內(nèi)容。此一階段,社會工作者需要與服務對象一起反復探討詩詞背景、釋義詩詞語言、詮釋詩詞藝境、揣摩詩詞意涵、反思詩詞哲理,層層遞進。因此,投人、理解和感性地反復誦讀詩詞是詩詞療法的基本功。這一方面可以幫助服務對象深入理解詩詞本身的含義,做到“推人度己”,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另一方面,反復誦讀的過程也是服務對象宣泄情緒和釋放壓抑心理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增加其對真善美的感受。由于詩詞具有韻律美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也讓服務對象增加了正向而積極的感受。二是反復分析詩詞所體現(xiàn)的情感。每一首詩詞都有其感情基調(diào),服務對象在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反復誦讀才能真正把握詩詞作者表達的情感。在把握詩詞作者的情感后,不僅需要協(xié)助服務對象發(fā)揮自己聯(lián)想的能力,更要協(xié)助其將自己內(nèi)心感受與詩詞作者的感受進行對比。豐富的想象力可以讓服務對象體會詩詞作者在創(chuàng)造詩詞時內(nèi)心的感受,而與詩詞作者情感的比較則可以促進服務對象的人身、情感和行為代人。三是反復分析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創(chuàng)作的背景,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更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學習內(nèi)容。有經(jīng)驗的社會工作者都會帶領服務對象對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反復深入的研究。這一方面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對詩詞作者產(chǎn)生共情,并將自身的問題外化到詩詞作者身上,從而以第三者身份去看待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將困境升華為積極情緒,通過詩詞作者困境中積極向上的行為引導自身的正能量。

        (五)人格代入

        人格也稱個性,這個概念源于希臘語Persona,原來主要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類似于中國京劇中的臉譜。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用來說明,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人也會根據(jù)社會角色的不同來換面具,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現(xiàn)。在面具后面還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這里的人格代人指的是服務對象扮演詩詞作者的角色,將其當成一個面具,然后發(fā)現(xiàn)面具后面真實的自我。服務對象在進行人格代入時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進行角色選擇。一方面,社會工作者要給予服務對象充足的空間去進行自我角色探索,并在此基礎上協(xié)助服務對象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并最終選擇與自己關聯(lián)最大的角色,為后面詩詞療法的功效發(fā)揮做鋪墊;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要帶領服務對象分析自己與角色的相似點,可以是處境、氣質、性格以及情感的相似。第二步是進行角色扮演。為了讓詩詞療法的效果最佳,社會工作者在組織服務對象進行角色扮演時不宜給出過多的準備時間,而是讓其在限定時間內(nèi)根據(jù)各自情況隨意發(fā)揮,強調(diào)當時當下的真實狀態(tài)。社會工作者不僅要在服務對象表演過程中記錄下其與角色的異同及他們的情緒與身體語言,而且要結合服務對象的心理特征和處境分析其與角色的表現(xiàn)異同的原因。第三步是進行角色討論。服務對象在進行角色扮演后會有許多不同的感受,社會工作者需要將其組織起來進行角色討論并分享其在扮演過程中的感悟。一方面,服務對象在扮演過程中會加深對真我的了解,角色討論有利于其更加清晰認識自我;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可將先前觀察到的內(nèi)容與服務對象的感受進行對比,通過詢問、澄清和對質等技巧協(xié)助其自我探索、自我分析以及自我再現(xiàn)。

        (六)感悟升華

        拉康認為升華就是把一個對象提高到具有物的尊嚴的高度。這里的感情升華指的是產(chǎn)生新的積極的情感或者將原有的情感提高到具有物的尊嚴的高度。詩詞療法實現(xiàn)情感升華的主要途徑有三個。一是閱讀具有哲理的詩詞。通過賞析歷史檢驗具有哲理的詩詞,可以有效促進服務對象情感的正向激發(fā),不僅可以幫主服務對象轉化思維,用辯證的眼光重新審視自我或當前處境,更有利于促進服務對象將情感轉化為態(tài)度和行動。只要付諸行動,服務對象就具備了情感升華的動力和契機。二是引導服務對象轉換視角。服務對象看待問題的單一視角導致其負向思維和消極行為。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詩詞分析打開一個多元化的分析視角,激發(fā)其對于生命、人生以及事物多種可能性的想象力,從更為創(chuàng)意的、辯證的、多樣性的角度看待自身、社會以及困境本身。三是化悲痛為力量。痛苦、憤怒等不良情緒既可能消耗人體的能量,也可能激發(fā)新的能量。這種將負面能量轉化為正面能量的過程,也是升華的一種方式,比如“化悲痛為力量”就是一種升華。通過以上三個途徑,社會工作者一方面協(xié)助服務對象對詩詞作者以及自身的問題和處境有獨立的見解和看法,并明白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影響及其后果,尤其是能夠將問題放到歷史時空、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生命周期中來考慮,并認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另一方面協(xié)助服務對象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即能夠將詩詞的文化意境、作者的文化人格以及表達的文化氣概轉移到自身心理認知體系,從而將自身的消極情緒升華為積極情緒。

        (七)反思行動

        無論是情感的投入、人格代入還是感悟升華,最終都需要服務對象從詩詞所描述的世界中脫離出來,并將其中所體會的積極經(jīng)驗和正向思維運用到現(xiàn)實處境的應對當中。也有部分服務對象沉迷于詩詞世界,逃避現(xiàn)實矛盾,反而可能產(chǎn)生新的情境依賴。因此,協(xié)助服務對象反思詩詞對自我的啟示并將從詩詞中獲得的經(jīng)驗付諸實際行動,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所謂反思就是社會工作者協(xié)助服務對象思考詩詞對自我的啟發(fā),具體來說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對生命的反思,即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對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成長的規(guī)律以及人生的多樣性有更為積極、更為獨立和更為深刻的認識;二是對社會的反思,即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對社會的規(guī)則、規(guī)律、體系以及社會發(fā)展的客觀性、多樣性、曲折性以及適應性有更為客觀的了解;三是對自我的反思,即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認識到自我的價值、優(yōu)勢、夢想和發(fā)展至今的人生脈絡,從中認識到自我的潛能;四是對問題的反思,即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認識到問題的性質、本質、關鍵、影響及其癥結所在,并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和途徑;五是對治療的反思,即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思考詩詞療法的最終目的、價值和意義在于通過詩詞改變?nèi)松ξ磥碛懈忧逦髁撕颓袑嵖尚械囊?guī)劃和認識。

        在反思的基礎上,社會工作者需要推動服務對象采取切實的行動踐行詩詞所蘊含的理念以及詩詞療法所獲得的經(jīng)驗,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確立未來發(fā)展的規(guī)劃與目的,可以是確立人生的夢想、奮斗的目標和人生的規(guī)劃等,也可以是樹立一種人生的價值、理念和方向,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公之于眾;二是制定具體的生活目標,可以是人生的修養(yǎng)計劃、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良善行為的標準、社會關系的改善等,也可以是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生活技能的發(fā)展、生活質量的改善以及休閑娛樂活動等;三是落實為具體的行為和行動,可以是每天一句贊美鼓勵的話、每天一定量的運動量、每天一定量的閱讀量,也可以是其他具體的求職、溝通、學習和運動行為等。總之,沒有反思的行動是盲目的,沒有行動的反思是浮夸的。反思行動階段的最終目的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采取具體、可行和實踐的行為。

        在反思行動階段,社會工作者可以使用多樣性的思維啟發(fā)和行動促進的技巧。一是使用摘要總結的技巧提煉詩詞療法的心得體會;二是通過情感支持的技巧鞏固詩詞療法的經(jīng)驗和成果;三是通過自我披露、鼓勵和建議的技巧增強服務對象采取行動的信心;四是可以通過潛能激發(fā)、臨界預防、習慣養(yǎng)成、榜樣示范等技巧防止服務對象舊問題的復發(fā),激發(fā)其發(fā)展的潛能和多樣性,促進其積極行為的養(yǎng)成。

        四、詩詞療法運用的社會工作反思

        湛佑祥等人在《閱讀療法理論與實踐》中指出:“閱讀既可治病,也能致病,其副作用不可忽視?!睙o論是閱讀療法中的書籍還是詩詞療法中的詩詞,都強調(diào)獨特性,既然有其獨特的適用人群,也有其不適應的人群。詩詞療法作為閱讀療法的一種,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唐婉與陸游的凄美的愛情故事就體現(xiàn)了詩詞療法的副作用。唐婉讀了陸游所做的《釵頭鳳》闕一后,提筆在后面寫下了《釵頭鳳》闕二,回去后情緒郁結在心里,不久后就去世了。這充分證明了詩詞療法的適當運用具有積極作用,反之可能具有消極作用,需要在社會工作服務的運用中有所限制與反思。

        首先,詩詞療法作為閱讀療法的一種,是現(xiàn)代主流心理療法的一種輔助手段和有益補充,主要適用于不太嚴重的心理、情感和人際關系問題,不能單獨適用于較為嚴重的心理和社會問題的干預。因此,社會工作者應該鼓勵和引導服務對象在接受專業(yè)醫(yī)藥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其他專業(yè)治療手段的基礎上,輔以詩詞療法進行情感和意志的引導和提升,切忌盲目夸大詩詞療法的作用而忽視和耽擱了傳統(tǒng)專業(yè)療法和服務手段的運用。對于社會工作者而言,詩詞療法并不是其主要服務手段和基本功,而是其針對特定服務對象可以選擇的一種輔助性療法之一。

        其次,社會工作者運用詩詞療法的水平和素質難以得到有效保證。一方面,世界范圍內(nèi)只有詩歌治療師的職業(yè)認定和執(zhí)業(yè)職格制度,并且也是處于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之中。在我國既沒有閱讀療法的職業(yè)標準和資格認定制度,也沒有相關的執(zhí)業(yè)經(jīng)驗積累,就更勿論詩詞療法治療師的專業(yè)培養(yǎng)、評價和認定制度了。另一方面,詩詞療法屬于心理學、文藝學、社會工作學的多學科融合范疇,因此要求社會工作者具有多學科的知識背景并具有實踐經(jīng)驗的支撐。而目前在任何一個學科領域都沒有詩詞療法的系統(tǒng)研究,僅有零散的相關論述,更沒有一定規(guī)模的成功實踐經(jīng)驗,因此詩詞療法的專業(yè)水平有待認定,其相關適用性也有待實證研究的驗證。因此,對于社會工作者而言,學習和掌握詩詞療法不僅要有扎實的社會工作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和方法基礎,更要具有古典詩詞的文學素養(yǎng)和詩詞解讀的技術和方法,并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多元敏感度以及心理引導技術。

        再次,詩詞療法缺乏科學系統(tǒng)精準有效的詩詞療法分類目錄。雖然中國有悠久的詩詞文化傳統(tǒng),也有浩瀚而優(yōu)秀的中華詩詞,但這些表達不同時代、不同個體、不同情感的詩詞各有不同的心理療愈針對性。目前暫時沒有科學的詩詞療效分類標準和分類目錄,就很難確定不同詩詞具體針對哪些心理癥狀、需要采取哪些介入策略以及如何確定具體的療效。因此,缺乏有信度和效度的治療詩詞,社會工作者運用該療法就會顯得過于主觀性和隨意性。比如社會工作者可能為一個心情抑郁和憂傷的服務對象選取一首結尾積極向上的詩詞,有可能會因此引導了服務對象正向的心理發(fā)展,也有可能會讓服務對象認為社會工作者并不了解其遭遇絕望的心境,由此破壞專業(yè)關系的建立。正如前面所述,詩詞療法最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如何選用合適的詩詞。因此,選用詩詞療法的社會工作者要更加注重提升自己詩詞鑒賞、詩詞解讀和運用的能力,在詮釋這些詩詞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而采取不同的詩詞甄選策略。

        最后,詩詞療法最大的限制來源于其缺乏科學規(guī)范的運作框架和實證研究的支撐。正因為其時代性、主觀性、表達性和藝術性,中華詩詞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同時也給詩詞療愈心理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在詩詞療法的實施過程中,這種不規(guī)范性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建立關系階段對服務對象的預估缺乏科學規(guī)范的框架和評估指標體系。除了評估服務對象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狀況以外,如何評估其詩詞鑒賞的文學藝術水平就很難做到規(guī)范統(tǒng)一,至少目前還沒有發(fā)展出相應的評估指標和量表。二是人格代人階段缺乏一個可控機制。在詩詞鑒賞中,也有讀者過分代人詩詞意境,從而沉迷于詩詞所營造的一種幻境,甚至產(chǎn)生一種新的成癮性心理和行為問題。三是感悟升華階段的情感和意志方向難以把握。一般來講,表現(xiàn)壯大情思、氣勢豪爽、激情澎湃、高華俊爽、精麗雋永、拙樸渾厚或圓轉流美風格以及題材為送別、懷古、詠物、行旅和敘事的詩詞更容易把握升華的正面積極方向,但那些表現(xiàn)明秀空靈、沉郁頓挫、落寞清幽、尚奇好異、憂傷哀怨、高風絕塵、銷魂情場、看破紅塵或情癡綺語風格以及題材為悼亡、閨怨、戰(zhàn)爭或宗教的詩詞就有多種意境感悟和情感升華的方向,由此也可能帶來不確定的治療效果。四是基于詩詞療法諸多要素的主觀性以及現(xiàn)代服務案例的缺乏,其療效暫時缺乏實證性證據(jù)支撐。

        綜合而言,詩詞療法源于中華詩詞文化發(fā)展脈絡,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風格和特色的創(chuàng)造性療法。雖然悠久的發(fā)展歷史賦予其可循的規(guī)律,但在當代運用又有其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社會工作者不斷提升自己跨學科的理論基礎和專業(yè)能力,整合中華詩詞的智慧和專業(yè)服務的科學,創(chuàng)造出體現(xiàn)中國風格的社會工作詩詞療法。

        猜你喜歡
        閱讀療法社會工作
        閱讀療法應用研究的發(fā)展與干預模式分析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qū)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5:18:18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5:50:05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城市隔代教育問題探究及社會工作的介入
        臺灣大學陳書梅教授的書目療法研究述評
        失戀引發(fā)的大學生抑郁障礙閱讀療法書方分析及配伍
        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探究
        日韩高清毛片|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86| 亚洲网站地址一地址二| 亚洲无码啊啊啊免费体验| 女同恋性吃奶舌吻完整版| 乱码av麻豆丝袜熟女系列|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专区无遮 |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首页| 国产粉嫩美女一区二区三| 成年人干逼视频水好多|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国产精品刺激好大好爽视频| av免费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av在线久色播放|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麻豆国产成人AV网| 91盗摄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调教| 国产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第一集|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蜜桃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观看国产 | 日韩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一级韩国欧美日本国产| 日本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蜜桃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少妇的诱惑免费在线观看| 蜜桃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色欲av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