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成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一到作文課時,教師教學起來費時又費力,而學生怎么也寫不出好一點的文章來,教學效果收效甚微。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樂于寫、勤于寫,又能把自己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還能寫出自己內心最深、最真的感受呢?這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急需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六年級 作文教學 方法
一、指導學生深入社會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社會生活是學生寫作素材的源泉,社會生活包羅萬象,材料豐富,把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想到的等有機組合起來,就可以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即使是看到的一件小事,通過藝術加工,也可以寫成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關鍵是我們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去做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情景、聽到的新聞,體會到的感受,聞到的氣味等都能及時記錄下來,作為以后寫作的素材。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要多角度的進行觀察、思考,平凡中見偉大,寫實感抒真情,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血有肉,才會有一定的感染力,因為一篇文章的材料是自己真情實感的載體。為了讓學生學會觀察積累素材,我指導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的內容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街頭巷尾發(fā)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從廣播、電視中聽到的新聞,也可以是從名著中摘錄的經典語句。我每周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教師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幾篇適當進行點評,讓大家各抒己見,讓大家學會如何對材料進行加工,善于發(fā)現(xiàn)材料中的真、善、美。讓學生不但學會觀察,還要學會思考,這樣學生作文時就不會無話可寫了,寫出來的文章也有一定的感染力。[1]
二、設置典型寫作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寫作激情
課堂作文教學一般的教學過程就是教師給出作文題目,學生自主作文,然后教師批改,再進行簡單的點評。可一到上作文課,不管你布置什么樣的題目,還是有部分學生覺得無話可寫,難以下筆,可我課后和學生進行溝通時,我感覺他們對問題還是有獨到的見解。有想法、有看法就會希望吐露、爆發(fā)出來。而習作就是寫實感抒真情的最好的陣地,這樣加以引導,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愿望。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愿望是人們行動的內在動力,可這個寫作愿望沒有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因為小學生還處在寫作的最初階段,而寫作愿望的激發(fā)與寫作材料的之間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有針對性的材料能讓學生找到傾訴的載體,讓學生能把愿望落實到寫作上。小學生作文時,是要有一定的外物來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愿望的,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教學環(huán)境來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愿望。例如,指導學生寫一篇以“快樂童年”為主題的作文,我事先運用多媒體,播放歡快的音樂,讓學生瀏覽各種快樂的畫面和視頻,讓學生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熱情,學生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不再無話可寫了,作文行如流水,思路順暢,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2]
三、指導學生學會如何確定寫作內容
六年級作文教學過程,如何確定寫作內容是教師一直要考慮的問題,也是作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俗話說“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還是要讓學生多到課文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到校園觀察花草樹木,到社區(qū)去了解風俗人情,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到敬老院去幫助老人做好事,從小養(yǎng)成尊老、孝老的習慣;到紅綠燈旁當小“交警”, 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每年春天、秋天我都組織學生春游、秋游,讓學生走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領略田園風光;現(xiàn)在多媒體技術已經運用到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可以不受時空限制,我就定期組織學生觀看專題片,了解祖國各地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了解祖國科學技術的飛躍發(fā)展,了解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通過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寫作時,不管老師確定什么樣的主題,再也不會因為無內容可寫而煩惱了。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法有以下幾點:一是課堂上教師的系統(tǒng)指導;二是指導學生多多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科普知識;三是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走進自然,了解社會的風土人情,觀察自然的風云雷電。讓學生寫實感抒真情,學生再也不怕寫作文了。
四、結合所學課文進行寫作指導
開始指導學生作文時,不能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常用一些成人化的語言、抽象的詞語來提出寫作要求。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總是說記事不能象記流水賬,只是羅列事情,要能引人入勝,滌蕩起伏等;描寫人物要善于抓住特征來寫,說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職業(yè)等。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概括性的理論性很強詞語是很難理解的,不但不能起到指導作用,反而讓學生感到束手無策。后來我認真進行了反思,我發(fā)現(xiàn)結合具體的課文來進行作文指導,既有理論又有實際,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學生很容易理解,把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技巧運用到學生的作文中,教師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學生領會的很快,寫起來也得心應手。
五、讓學生學會寫實感、抒真情
即使是對同一件事情,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看法也不盡相同。在作文指導中,老師要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所以學生寫出來的看法,抒發(fā)的情感也不可能一模一樣。不管怎樣,要求學生寫作要言之有物,切記內容空洞,無病呻吟,例如說要表現(xiàn)“祖國文化燦爛”這個主題,可結合我們學過的課文,從氣勢磅礴的故宮,到惟妙惟肖的秦兵馬俑;從巍峨的布達拉宮,到祖國西北的明珠莫高窟。當然,我們還可以運用一些名人的話或詩句來增加表現(xiàn)力。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主題明確,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教師可讓學生圍繞主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寫出自己的不同觀點,勇于寫出自己個性化的想法。這樣做學生寫作的熱情很高。
六、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
現(xiàn)在的作文教學存在著一種現(xiàn)象:學生寫作文交給教師――教師批改――返還給學生,學生得到作文本后,看都不看就裝到書包里。這樣的作文,即使寫得再多,寫作能力也很難提高。其實,修改作文本來就是寫作的一部份,只會寫而不會改,還不能說已經學會了寫作。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介紹他的寫作技巧時曾經說過:“寫作中有一個竅門,就是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念得順不順?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再念、再念、再念?!边@個技巧值得我們學習。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在每次寫好作文后,一定要認真地念一念,如發(fā)現(xiàn)有不妥的地方要改一改,改過之后,再念,再改。只有這樣做,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有很大的提高。
總之,六年級語文教師,雖然肩負升學的壓力,還是要組織、指導學生走出教室,深入社會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多創(chuàng)設典型的寫作環(huán)境,課堂與實踐緊密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切實提高六年級作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吉.生活視角下的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方法研究[J].好家長.2017(75).
[2]宋春霞.淺談小學六年級作文寫作注意事項[J].新課程(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