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2017年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本文從試題的命題要求、考查重點、富有張力、多元轉化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旨在對今后的教學和高考備考有所啟迪。
關鍵詞:高考作文題;試題特點;應對策略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新課標I卷的作文題是近年來高考命題形式的沿襲,題目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寫作情境,要求考生根據(jù)具體指令寫作。從命題上看,它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 命題在選拔和教育方面有明確的導向性
高考是具有選拔意義的社會制度,但作為教育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樣不能被忽視。自2014年9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來,全國卷高考作文命題充分體現(xiàn)高考命題服務人才選拔和導向教學的功能,一直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2017年高考作文則也明確以“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一體)為導向,對“為什么考”做出了回應。這恰恰就是今年高考作文題的根本導向,十分鮮明。
從作文材料特點上看,2017年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延續(xù)了2015和2016年全國卷Ⅰ作文題的特點,仍然是有具體指令驅動的新材料作文題型。這點與“考什么”和“怎么考”息息相關?!翱际裁础钡哪繕藢蚴恰氨貍渲R、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四層);“怎么考”的要求是“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四翼)。
從2015年開始,高考全國卷作文題就以這“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為指導方向,2017年的作文題也鮮明體現(xiàn)了這一導向性,體現(xiàn)命題者對學生核心價值觀取向的期待。
二、 重視對探究思辨能力的考查
這點從“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也可以管窺。2017年高考全國I卷語文作文題側重考查考生“將無序的、雜陳的關鍵詞語進行有序化的能力”,材料中的“中國關鍵詞”既獨立又有層疊的思辨空間,這一考查與評價體系中的“四翼”息息相關?!八囊怼钡目疾榧纫罂忌邆渥魑牡幕局R、基本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又要求考生能夠綜合運用多種知識、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答問題,還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思辨能力。
題目的具體要求中,“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是考題的核心要求。既體現(xiàn)了明確的指令,也體現(xiàn)了思辨的具體語境?!巴鈬嗄辍币罂忌哂小皩ο笠庾R”和“讀者意識”,考生可以想象自己面對全體侃侃而言,也可以預設與某一個或某一類外國青年與之對話,尋求共識乃至注意話語策略?!白x懂”也可以思辨理解,可以理解為由不懂到懂,也可以理解為由片面到全面,還可以理解為由不深入到深入等?!爸袊眲t是“讀懂”的對象,要給“外國青年”展示怎樣的“中國”也是需要探究思辨的。材料給出的“中國關鍵詞”既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又有當代的科技文明;既有發(fā)展改革的巨大成果,也有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如何選擇和組合,完成試題的任務指令,就極為考驗考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究思辨能力。
三、 試題在自由和約束中靈活地展現(xiàn)張力
從作文材料看,給出的12個“中國關鍵詞”既涉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前時事熱點,涵蓋面廣,又有明確的寫作目的;既受范圍限制,又有很大的選擇余地,可以說體現(xiàn)了充分的自由和應有的約束。這12個關鍵詞,考生熟悉哪個就選哪個,這是考生的自由,但不能脫離材料的給定范圍,還要“有機關聯(lián)”,這是考生的不自由。同時,要注意材料的指令限制,要“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這就暗示了材料給出的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征,但又不屬于同一個層面的,不同關鍵詞的靈活組合就帶來了不同的張力和豐富的想象空間,怎么選擇也就大有講究了。從這點來看,2017年的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好寫但要寫好卻不容易,十分靈活,是一道接地氣、有生氣的好題。
四、 試題往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孫紹振老師將傳統(tǒng)的標題作文、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稱為“第一個階段”作文,并評價說:“是從強制性、封閉性的主題性命題轉變?yōu)殚_放性的自主立意。材料性、話題性的命題獲得廣泛認同,漸成主流。從理論上總結,其精神是題旨的導向性與自主性的統(tǒng)一?!睂O紹振老師將前兩年的全國高考作文視為“第二個階段”,并評價此階段“是從二元對立模式向多元有序轉化”。
2017年全國Ⅰ卷作文題給出了12個關鍵詞,考生可以自由選擇2~3個關鍵詞進行組合,相較于2015年和2016年的全國Ⅰ卷作文題呈現(xiàn)出鮮明的多元化傾向。如果再考較2006年至2014年的全國I卷的作文題,這一傾向就更明顯了,2017年的作文題已完全脫離了原先的普遍與特殊、感性與隱性等二元對立的桎梏。12個關鍵詞包含了價值的多元體現(xiàn),觀點和態(tài)度也是多元的??梢哉f材料中的關鍵詞是平行的,選擇哪幾個都是允許的?;诖耍忌牟煌x擇和組合都可以,不同的選擇和組合造就了豐富多彩的答案,這也是命題者所希望看到的。
總之,2017年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是一道典型的帶有明確任務指令的作文,是前兩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改革的延續(xù),有效進行選拔,考查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的能力,避免宿構和套作。當然,防止宿構和套作并不是高考作文的根本目的。作為選拔性的考試,高考作文還是要服務于選拔這一核心立場。因此,材料不僅要求考生“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來立意,以避免宿構和套作,更重要的是材料提供了多維的角度,在立意上有選擇自由,但在表達高下上會有很好的區(qū)分度?!罢Z文素養(yǎng)高、思辨能力強,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考生比較容易獲得高分,這就具有明確的導向,也符合選拔性考試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姜鋼.探索構建高考評價體系,全方位推進高考內容改革[N].中國教育報,2016-10-11(3).
[2]孫紹振.在二元對立和多元有序之間[J].語文學習,2016(8).
[3]張開.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J].語文學習,2015(7/8).
作者簡介:陳森林,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國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