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致軍+李柏龍
摘 要: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傳統(tǒng)課堂教學也迎來了巨大的變革,其中微課程的產生與運用就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生物教學是高中階段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主要學科,但是傳統(tǒng)課堂的在時間和地點上的局限,使得學生難以真正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基于此,本文從微課程的基本概述入手,結合高中生物教學的實際內容,對教學的設計與應用途徑進行探索,以期對實現傳統(tǒng)課堂的翻轉有所幫助。
關鍵詞:微課程;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應用途徑
一、微課程的基本概述
微課程主要是指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其短小精悍的內容,靈活多變的形式為新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在高中生物教學設計中,微課程的運用首先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突破教師單一化灌輸的知識學習過程,無論是在課下預習還是課上消化中都能夠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其次,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新課程改革對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課程的制作與應用也成了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針對自身不足對信息化教學進行適應與調整,以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二、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途徑
(一)運用微課程優(yōu)化預習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預習是教學過程的鋪墊,通過有效的預習學生不僅可以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還能夠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提高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是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預習的過程太過僵化,對于高中生物學科教師更多的只是安排簡單的章節(jié)閱讀,而缺乏針對性的指導,這種預習通常是低效且被動的?;诖耍谖⒄n程運用于教學實踐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利用新的教學資源豐富預習過程,以調動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為學生設計預習參考資料,結合思維導圖對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進行分析,從而讓預習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預習中真正發(fā)現問題,并為課堂討論做好準備。
(二)運用微課程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理解
在新的教學發(fā)展環(huán)境中,翻轉課堂的實踐成為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微課程就是翻轉課堂中不可或缺的資源。所謂翻轉課堂簡單來講就是將傳統(tǒng)“課上學習,課下消化”的教學模式進行翻轉,讓學生能夠在課下實現自主學習,并在課堂討論中實現知識消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翻轉課堂的要求,對微課程進行有效的利用。在學生利用微課程完成預習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壓縮知識導入時間,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各小組分享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感受,以及發(fā)現的問題,這樣整個課堂就形成了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氛圍,而學生在思想溝通與碰撞中也能夠實現對知識的深入探討與消化吸收。此外,教師在學生自主討論中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結合生物教學發(fā)展目標,對學生的討論方向進行引導與糾正,從而不斷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三)運用微課程優(yōu)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
生物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驗證教材中的生物理論,還能夠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知識探索的方法。在傳統(tǒng)生物教學中,基于高考的壓力,師生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理論教學中,而忽視了對生物實驗的設計,因此,許多高中生對于生物實驗的理解僅限于實驗報告,而缺乏對實際實驗過程的體驗。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對實驗教學進行優(yōu)化設計,讓學生深化實驗印象。當然在實驗教學中,有些實驗現象的觀察需要漫長的過程,而教學時間上卻存在限制,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程加以平衡,例如在“細胞的增殖”的實驗設計中,教師利用微視頻為學生展示了細胞增殖的具體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驗觀察重點進行指導,進而提高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加深其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四)運用微課程優(yōu)化復習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
知識的歸納與總結是教學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通過系統(tǒng)的知識梳理,學生能夠發(fā)現自己在某一模塊中知識掌握的“短板”,并制定針對性的復習計劃。在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學生的知識復習過程缺乏重視,更多的是組織學生自主開展復習,而學生由于自主學習意識不足、復習方法無效等,更多的只能結合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知識回顧,而難以形成新的思想啟發(fā)?;诖耍趶土曔^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例如在“細胞的基本結構”的章節(jié)復習中,教師不僅要按照教材的思路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階段性檢驗,還應該根據教學中微課程的使用,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學習素材,這樣在課下學生就能夠結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對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的相關內容進行回顧與整理,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翻轉課堂已經成為現代教學模式發(fā)展的主要趨勢,而在翻轉課堂實踐中,微課程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資源。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適應現代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趨勢,結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制定豐富新穎的微課程,并在預習教學、課堂講解、知識復習、實驗教學中進行全面的設計與運用,讓學生從傳統(tǒng)課堂逐漸過渡到翻轉課堂中來,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柱華.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09):128.
[2]樂素娟.高實效,微課堂——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7):161.
作者簡介:
張致軍(1965.07—),男,漢族,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