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中產(chǎn)生的問題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雙方之間互相溝通交流、互相啟發(fā)與思想補充,加以解決,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堂中產(chǎn)生的問題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還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從而捕捉有效的教學信息反饋,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出具有創(chuàng)造發(fā)散思維的問題,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思維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廣闊天地。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課堂提問;有效性
隨著科學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科學教師也更加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中進行提問是一個較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想提升科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成效,就要不斷地對課堂中的問題提問進行鉆研、探索和實踐。
一、初中科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缺乏有思維含量的問題
教師在對“觀察與實驗”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拿出一個試管提出了問題:“這個我們之前見過嗎?”學生回答說:“沒有?!惫P者認為這個問題缺乏必要性,而應該換種提問方式,如“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如果學生知道就會回答,如果不知道就不會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告知學生“這是滴管”,但是這位教師之后又提出問題:“你們能給他取一個名字嗎?”學生花費了3分鐘回答了將近十幾個名字,最后教師回答說:“我們在科學課堂中稱它為試管?!边@種現(xiàn)象在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嚴重浪費了教學時間。
2.問題提問過于隨意
在科學課堂的整體提問過程中,部分教師的問題過于隨意,缺少必要問題,問題提問的效率低,甚至經(jīng)常會發(fā)生提問錯誤。如在課堂中,教師在“如何導出礦泉水瓶中的氣體”這個問題上花了近2分鐘的時間,得到了各種莫名其妙的答案。究其原因,是教師對于問題沒有設置具體的場景,提問過于隨意。教師可以先將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和自制的礦泉水瓶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有一個直觀認知,就可以避免各種隨意的答案,也可節(jié)約時間。類似問題造成答非所問的情況也相對較多,經(jīng)常會導致課堂提問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問題的認知水平過低
在科學課堂的教學開展中,部分教師并不能依照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提出適當?shù)膯栴}。比如,在“長度和體積的測量”的課堂教學開展中,曾經(jīng)有教師提問“常見的長度測量工具有哪些”,然后歸納板書,就這樣花費了5分鐘完成課堂提問,此種低水平的問題無法滿足中學生的課堂提問需求。
4.問題難度過大
在課堂教學開展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問題的難度過大,學生無法解決問題,不能找到相應的切入點進行思考,有的時候甚至出現(xiàn)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沒有關系的情況。比如,學生在學習歐姆定律知識點后,教師提問:“對于公式R=U/I,我們可以說是導體的電阻與加在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與導體自身的通過電流成反比嗎?”全班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兩種答案:可以或不可以。通過課后反思,我們發(fā)現(xiàn)該問題的難度過高,學生無法回答,缺乏一定的思維過程。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的解決切入點應當設置在課程的難重點或新舊知識的具體關聯(lián)和疑難處,避免問題的提出過于隨意和盲目。
二、初中科學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策略
1.循循善誘,層層遞進
教師在問題提問過程中,要面對全班學生,充分考慮問題相關的知識點以及知識點之間銜接的過渡性,盡量避免問題的跨度過大,又要避免問題涉及的知識點過于零碎。既要保證學生可以找到思考的方向,又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2.欲擒故縱,迂回反問
“欲擒故縱”的提問方式,即教師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即時反問,能夠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動性。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對問題可能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充分預想,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有思考的契機。
3.間接明了地提問
問題的提出要直接明了。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原本用明白清晰的話語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探究,但是由于教師的問題提問方式過于復雜,從而導致原本的問題失去了探究意義。
4.逐層追問
在問題提問中,要想讓學生的思維真正融入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中,教師要吊著學生的胃口,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逐層深入的探究思考,那么在此過程中逐層追問就會起到很大的啟發(fā)作用。
科學課堂的教學較為嚴格,但是學生的思維卻是可以無限拓寬的。教師提出的問題就如線索,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擴散。因此,教師要走出問題提問的誤區(qū),不斷改進、提升科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朱志平.預設與生成是教學的基本問題[J].當代教育科學,2007(10).
作者簡介:鄭君利(1987— ),女,浙江臺州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