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濤 周建勇 朱麗華 楊延忠
摘要 冬桃是一種產(chǎn)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成熟遲的品種。本文簡要介紹了冬桃的性狀表現(xiàn),并從定植建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冬桃有機高效栽培技術,以提高冬桃的產(chǎn)量和品質。
關鍵詞 冬桃;有機;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072-01
桃果因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廣受群眾喜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有機桃生產(chǎn)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冬桃是安徽省來安縣林業(yè)科學研究所于2004年從一個多品種混交的桃園中選育的芽變品種,該品種極晚熟、果個中等、品質優(yōu)、豐產(chǎn)、抗性強?,F(xiàn)將冬桃的性狀表現(xiàn)及有機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為其科學種植提供參考。
1 性狀表現(xiàn)
桃果圓形,兩半對稱,平均單果重175 g,最大單果重378 g。果實茸毛短密,果皮底色青色,陽面粉紅色,著色面積可達70%以上;果肉乳黃色,硬溶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6.1%以上,口感清脆、濃甜,耐貯運。在滁州地區(qū),3月下旬盛花,11月上旬果實開始成熟,11月中旬果實充分成熟,果實生育期240 d左右,11月下旬開始落葉,樹體生長期270 d左右。
冬桃樹體長勢中等偏旺,枝條軟、細長,姿勢半開張,萌芽率和成枝力均強。自花結實率高,盛果期各種果枝均能結果,以中、長果枝結果為好。結果早,產(chǎn)量高,定植第2年開花結果株率達70%,第3年平均單株產(chǎn)量可達4.2 kg,第4年進入盛果期,單株產(chǎn)量可達7.5 kg,折合產(chǎn)量達22.5 t/hm2。
2 有機高效栽培技術
2.1 定植建園
2.1.1 園地選擇與處理。選擇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層厚度1.0 m以上、土壤pH值6.5~8.0、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塊。山地、坡地和平原皆宜(地下水位在1.0 m以下),但不能在重茬地上建園。栽植前,先使用挖掘機于秋冬季全面深翻整地,待凍垡后再旋耕細致整地,并抽溝起壟[1]。
2.1.2 苗木選擇與處理。苗木選擇枝干有光澤、芽眼飽滿、莖粗0.8 cm以上、根系發(fā)達的無病蟲害壯苗。定植前,對苗木根系進行適當修剪,剪斷折根、劈裂根和過長根。
2.1.3 寬行密株定植。在苗木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或于土壤解凍后至苗木發(fā)芽前進行栽植。采用主干樹形高密度栽植法,株行距為1.2~1.5 m×2.7~3.0 m,栽植密度為2 220~3 000株/hm2。
冬桃自花結實率高,不需配置授粉樹,可單品種栽培,采用起壟栽植,挖60 cm見方的定植穴。栽后及時澆水、培土、覆膜、定干,定干要求嫁接口以上留3~4個好芽,高度30~40 cm即可。
2.2 土肥水管理
2.2.1 土壤管理。土壤管理采取“株間覆膜、行間生草”的方式。覆膜以在桃苗株間覆蓋1.0~1.2 m寬黑色親水無紡布為好。在行間人工種草或自然生草,可種植豆科或禾本科草種,草高30 cm時刈割覆蓋于樹下,一般每年割2~4次,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果園小氣候,防止水土流失,減少勞動用工,增加天敵數(shù)量,減輕蟲害。每年秋季結合施基肥在行間深翻25~30 cm[2]。
2.2.2 肥料管理。采用芝麻餅、油菜餅、豬糞、羊糞以及粉碎后的樹枝等充分腐熟發(fā)酵后制成的有機肥與沼液配套使用。每年秋季果實采收后,結合土壤深翻開溝,施用有機肥15.0~22.5 t/hm2,有促根生長、貯存養(yǎng)分的作用。春季萌芽前、夏季膨果前使用施肥槍采取根外追肥方式補充沼液或有機肥浸出液,實現(xiàn)控旺、穩(wěn)產(chǎn)、提高果實品質的作用。
2.2.3 水分管理。桃樹耐旱不耐澇,一般不需要灌溉,但要加強雨后排水管理。在起壟栽培的基礎上,果園內應做到圍溝和腰溝配套,由深到淺,排水暢通,要做到雨后園內無積水現(xiàn)象。梅雨季節(jié)到來前,要疏通排水系統(tǒng),保證雨季排水通暢,嚴防桃園內積水。
2.3 整形修剪
2.3.1 種植當年快速成形修剪技術。發(fā)芽后及時抹除砧木芽,以集中營養(yǎng)促使上部芽萌發(fā)。上部芽萌發(fā)后,留3~4個芽先任其生長,多余芽抹除。
5月上中旬,新梢長度達20~30 cm時,選留1個直立旺盛的新梢作主干,并插竹竿綁縛其上。其余在基部5 cm處轉枝,使其下垂生長,解除與主干的競爭優(yōu)勢,并能提供一定的葉面積,加快主干及根系生長[3]。
夏季嚴格控制競爭梢(扭梢或重摘心),保持中央領導干的優(yōu)勢,如果不處理任其生長,到秋季停長時,其長度可達80~100 cm或更長。6月上旬前后,待二次枝長到20~30 cm時,在距離地面60~70 cm處選留2個枝作牽制枝并捋平;上部有5~6個飽滿芽的枝條留10~15 cm摘心,促發(fā)抽生副梢;其余枝條待生長到30 cm時要進行捋枝,使其呈水平生長狀態(tài)。
9月上中旬,可以根據(jù)樹冠枝葉稠密狀況進行1次秋季修剪,尤其要疏除上部過密枝、細弱枝、密生枝、直立強旺枝、徒長枝,保證樹冠通風透光性好,保證下部枝條光照充足,促進花芽進一步分化。每株保留10~20個新枝,對主干頂端新梢應順其延伸,不必摘心;對主干基部30 cm以下的新梢應及時抹除。冬季修剪可不再進行或輕剪。
2.3.2 種植第2年整形修剪技術。采用主干樹形的,當年定形后,第2年新梢長20 cm左右時進行第1次摘心,以后新梢反復摘心2~3次,直至6月底。頂端新梢仍不摘心,繼續(xù)延長生長。在整個生長期,可采用疏枝或扭梢等方法控制直立旺枝,果實采收后進行疏枝和回縮修剪[4]。
2.3.3 種植第3年及以后若干年修剪技術。夏季修剪仍以摘心為主,輔以修剪和扭梢,同時開始培養(yǎng)健壯的結果枝組,使其緊靠主干,分布均勻,保證行間通風透光。每年9月中旬前后及時回縮修剪,頂端延長枝可以回縮到2.0~2.5 m。冬季落葉后可視長勢進行短截更新,將樹冠冠幅控制在2.5 m左右,每株應保留結果枝30~40個(以長、中結果枝為主),約有中小結果枝組20個。
除距離地面60~70 cm處培養(yǎng)2個牽制枝(較大側枝)外,樹高控制在3.0 m以下,中心干自下而上均勻分布結果枝(均為細小側枝),多余枝條留1~2個芽短截成預備枝,以備下年結果。生長季修剪:夏、秋季隨時剪除多余的枝條,特別是徒長枝,以確保下部通風透光良好。隨著樹齡的增長,中心干上培養(yǎng)出均勻分布的小型結果枝組,每年以1/3的比例更新。選留生長健壯的長、中、短枝結果,保持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壯樹。
2.4 花果管理
2.4.1 花期管理。冬桃易成花,坐果率高,冬剪時根據(jù)目標產(chǎn)量,適當少留花。疏花在花蕾期至盛花前期進行,人工疏去畸形花、遲開花、向上花、并生花及無葉枝上的弱花,留花量占計劃留果量的2.5~3.0倍即可。
2.4.2 果期管理。第1次生理落果結束后即開始疏果,一般長果枝留3~4個果,中果枝留2~3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6月下旬套袋前再次疏果,疏除對生果、小果、畸形果、病蟲果,使產(chǎn)量控制在15.0~22.5 t/hm2之間。
全園實行套袋,可保持果面光澤、減少污染、提高外觀品質,并防止食心蟲、炭疽病、褐腐病等病蟲害。10月上中旬解袋,解袋分2次進行,第1次撕開袋底,5~7 d后將袋摘除。
2.5 病蟲害綜合防控
2.5.1 農業(yè)措施。通過果園行間生草、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變土壤理化性質;起壟栽植開溝排水,確保桃樹免受漬水;以冬剪為主,結合夏、秋季修剪,培養(yǎng)合理的樹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樹體抗病性。
2.5.2 物理措施。全園每6 670~10 000 m2均勻布設1盞頻振式殺蟲燈,每667 m2均勻布設5~6盤糖醋液;將修剪后的枝條及時粉碎后集中堆放,與餅肥、糞便混合后發(fā)酵成有機肥;冬季剪除病蟲枝、病僵果,刮除病斑、翹皮。
2.5.3 生物措施。園內種植三葉草等豆科或禾本科牧草,為天敵提供棲息場所;適量放養(yǎng)土雞、麻鴨等家禽,取食蝸牛、螻蛄、金龜子等害蟲;園區(qū)道路兩側種植紫藤等植物,吸引瓢蟲等天敵。
3 參考文獻
[1] 韓霞,林云北,高靜.春暉桃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J].山西果樹,2014,1(2):21-22.
[2] 馮杜容,李敏.元斗桃園有機充國香桃種植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21(2):101-102.
[3] 韓霞.春暉桃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規(guī)程(上)[J].農業(yè)知識:瓜果菜,2013,8(2):18-19.
[4] 韓霞.春暉桃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規(guī)程(下)[J].農業(yè)知識:瓜果菜,2013,9(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