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芝蓉
摘要: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其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那么,切換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領域,黨的十九大也給我們指明了奮斗的目標: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決勝建成素養(yǎng)思政教學!本文通過探究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的內涵、必要性和實踐路徑三個方面來努力實現決勝建成素養(yǎng)思政教學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素養(yǎng)思政教學
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其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那么,切換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領域,黨的十九大也給我們指明了奮斗的目標: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決勝建成素養(yǎng)思政教學!
一、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的內涵
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就是把思想政治課教學“立德樹人”的初心深入踐行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尤其是學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學充滿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氣息,反映生活本質。我們政治教材《經濟生活》第一課就是從消費講起,消費對于我們每個同學都不陌生,就是拿錢買東西,買的東西叫商品,買東西需要錢可引出貨幣,買東西還需要知道商品的價格,價格為何有高有低,由此可引出影響價格的因素等,這樣會讓學生從生活中學,在學中體驗生活。
二、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理念的基本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關內容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思想政治課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應用意識。
(二)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是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的理論淵源于美國教育學者杜威的實用主義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用生活來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等教育理論。在陶行知看來,生活無時不變,無時不含有教育意義,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故生活即教育。
(三)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是當今素養(yǎng)教育的客觀要求
當前教育改革的全面展開,推動了教材、教法改革,但無論教材改革還是教法改革,都著力體現時代特征和以學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參與、思考和實踐,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所以不忘初心貼近生活無疑是對學生進行素養(yǎng)教育的客觀要求。
三、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決勝建成素養(yǎng)思政教學的實踐路徑
素養(yǎng)思政教學是思政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要素。我們從幾個方面探討思想政治課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決勝建成素養(yǎng)思政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教學目標不忘初心貼近生活
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過:“沒有‘無教學的教育,也沒有‘無教育的教學,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币虼?,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從以知識為本位轉向多維度,應該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角度多維度推進教學貼近生活。比在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要使學生首先從情感上產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再通過學生的情感發(fā)展提出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這樣整節(jié)課注重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施,貼近了生活,貼近了學生,貼近了實際,使知識和能力的目標有了依托,很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不忘初心貼近生活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闭n堂應敞開胸襟,把生活擁入自己的懷抱。課堂應是生活的課堂,它所探究的問題是從生活中來的,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學生的質疑才會源于生活,學生的思考才可能反饋于生活,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政治生活《人大:國家權力機關》時,我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模擬5個場景5位人員,一位模擬全國人大委員長,一位模擬國務院總理,一位模擬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一位模擬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一位模擬工作人員,其他學生都是模擬人大代表,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角色。通過演示得出的結論是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人大代表肩負人民的重托,學生會進一步探究,這個結論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探究后會發(fā)現,這是為了揭示一個本質,那就是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的。這樣通過活生生的生活事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習的實效性。
(三)教學方式不忘初心貼近生活
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不忘初心貼近生活為原則,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因勢利導,采取小品、短劇、辯論等方式,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中獲得綜合提升,從而使教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例如,在講《消費及其類型》一框題時,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話題:如何提高我們的消費水平?學生就此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異常興奮,議論紛紛,有的說要掙更多的錢,有的說國家要印更多的錢,有的說要降低物價等。針對學生的想法,我因勢利導,要掙更多的錢就是要提高我們的收入,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國家要印更多的錢,對于此觀點,我給學生進行了分析,紙幣的發(fā)行量是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的,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國家經濟發(fā)展了,我們的消費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要降低物價,是說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這樣通過話題教學,輕松完成教學任務。
不忘初心貼近生活決勝建成素養(yǎng)思政教學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只要我們不懈努力,這個奮斗目標一定能實現!
參考文獻:
[1]黃興東.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四個引導.[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年第2期.
[2]韓慶芳.劉海.演繹生活邏輯追求生本課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年第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