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慶麗
摘 要:主題閱讀可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成效。古詩詞是對我國悠久文化歷史的記載,是廣大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jié)晶。將"以讀代講"中習得的方法,運用到每單元的教學中去,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關(guān)鍵詞:主題閱讀;一詠三嘆;語文教學;古詩詞
一、新認識
接觸“主題閱讀”以來,雖還未得精髓,但深知其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完全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也是最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于是,在課余時間,我流連于主題閱讀網(wǎng)站上,并且每日學習劉憲華老師的《讓每一位兒童都成為讀者》及劉俊祥老師的《讓每一位兒童都成為作者》,研究名師們的課堂實錄。聽過《長相思》以及《贈汪倫》兩堂關(guān)于古詩教學的課以后,我對古詩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
二、新做法
古詩的優(yōu)美在于語言的韻律美,以及情境的意境美,那么,就要求我們教師摒棄過去古詩詞的教學誤區(qū),逐字逐句地將古詩詞掰開揉碎灌輸給學生。如何做到讓學生在體會意境的基礎(chǔ)上理解古詩呢?“主題閱讀”帶給了我們一個行之有效且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那就是“一詠三嘆,讀中感悟”的古詩詞教學。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就是《古詩詞三首》,備課時我躍躍欲試?!丢氉赐ど健芬辉娭攸c在于體會作者的心境。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李白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的時間已有整整十年了。長期漂泊的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此詩寫?yīng)氉赐ど綍r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在學生了解了詩人的遭遇及心境以后,我適時引領(lǐng):“李白離京十年,闊別昔日朋友,他萬分懷念友人,讀——”;教師:“十年來,沒有一天不在思念朋友,可是朋友卻都杳無音訊,讀——”;教師:“今日來到這敬亭山上,沒有一個人陪伴我,讀——”;教師:“天邊的鳥也飛走了,陪伴我的一朵孤云也悠然而去,讀——”;教師:“此時此刻,陪伴著孤獨的我的只有這座相知的敬亭山了,讀——”。通過這樣“一詠三嘆”的情感引領(lǐng),學生的情感升華到極致,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詩意的理解,而且達到了熟讀成誦的效果。
縱觀整堂課,學生誦讀時的情感逐漸升華,“一詠三嘆”的誦讀甚至使部分學生眼眶濕潤。我想,這樣的情感引領(lǐng)發(fā)揮到了極致。主題閱讀核心理念“以讀代講”的意義在這“一詠三嘆”的古詩詞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再如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的教學中,以情感引領(lǐng)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引領(lǐng):“俞伯牙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表現(xiàn)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一定還有楊柳依依等其他景色,你還能想出這樣的詞語嗎?”學生說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雨雪霏霏、流水淙淙等詞語。再用一詠三嘆的方式試著填寫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鐘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楊柳!”等等,此時學生自然充分理解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此時,教師再做情感引領(lǐng):伯牙與子期約定明年八月十五再敘友情。光陰流逝,過了秋冬,不覺春去夏來。伯牙心懷子期,應(yīng)時來到漢陽江口,他本想子期會早早等在那里,可等來的卻是子期已亡故的消息。聽到此,伯牙悲慟欲絕——學生齊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教師:“同學們讀出了傷心絕望之情,說說你讀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學生說完自己的感受,教師再做提升:聽到此,伯牙淚兒墜,心欲碎——學生讀:“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苯處熢僖I(lǐng):聽到此,伯牙萬念俱灰——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學生在一詠三嘆中既讀出了知己的珍貴友誼,也讀出了知己故去以后的心碎,不僅情感體會到了極致,并且讀得聲情并茂,及時拓展了文章,圍繞主題的兩篇古詩詞也隨機出現(xiàn),在一詠三嘆中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可謂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將這樣“以讀代講”中習得的方法,運用到每單元的教學中去,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今后的教學中,我希望可以用主題情感的“藤”,串起主題文章的“瓜”,更深刻地領(lǐng)會“主題閱讀”的精髓,使我的語文課堂更加生動,使學生更加受益。
參考文獻:
[1]馬振寶.讓古詩詞在教學中流淌美的音符[J].文教資料,2011(3).
[2]朱文玉.學考結(jié)合 相得益彰:試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古詩詞教與學[J].語文教學通訊,2007(32).
[3]李國芹.做好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22).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