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福鑫
【摘 要】美術是一門充滿感性以及豐富文化背景的藝術類學科,更是充滿文化與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以高中美術教材為例,課程內容不僅涉及繪畫類,更加包括設計、建筑,書法,雕塑和攝影這美術六大門類。而每一板塊也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歷史發(fā)展和技法等相關知識蘊含其中。
【關鍵詞】新思考;心理健康;情感教育;幽默教育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影響了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美術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興趣。
一、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設計
以美術鑒賞環(huán)節(jié)為例,在鑒賞經(jīng)典大師作品時,我們常常會提到這些名字:文森特·梵高,阿爾布雷特·丟勒等,這些畫家的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的同時,作為世界知名畫家,他們也曾患有心理疾病。梵高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情緒都不穩(wěn)定。1888年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然而,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的經(jīng)典作品:通過對這些畫家的介紹及其各類經(jīng)典藝術作品的解讀,讓同學們在鑒賞之余,了解到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從而產(chǎn)生種種不良情緒,這是我們的正常反應。但對于我們的不良情緒,還是需要我們去選擇正確的方法排解,繪畫就是一種很好的排解方式。不僅如此,欣賞美術作品,可以使同學們從美術作品中尋求到精神上的交流,產(chǎn)生共鳴,情感體驗得以升華,從而獲得身心的緩和,抑郁的情緒。
(二)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
1.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在美術教育教學、欣賞與藝術創(chuàng)作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通過對比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品質的作品總結出更健康,更有品味的個人喜好。搭配適時、適度的心理學技巧干預,更有利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并能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進行內心世界情緒、情感的有效表達。這種過程將被學生內化為本質力量,構成學生知識結構、情感模式、意志和人格的深層圖式,即包括主體情感、道德、理想、人生意義等的深層價值尺度。
2.以動態(tài)的創(chuàng)造過程引導學生進行生命情感的陶冶。
將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美術教學,具有其發(fā)展必然性。在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人們的獨立意識、勇于排除困難的信心和決心,以及克服依賴心理、浮躁焦慮心理和脆弱心理。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是自由自主的,一方面,人們敞開心扉,認識和發(fā)展自我,渲泄釋放自己的情感,養(yǎng)成自知、自尊、自信、自強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促進自我意識覺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呈現(xiàn)的作品感受他們的心理及情感狀態(tài),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使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得到平衡。因此,教師動態(tài)的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生命情感的陶冶,進而培養(yǎng)學生微妙且崇高的生命情感。
3.個性化教學設計及時有效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不同年齡段,不同時期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需求。高中階段,學生經(jīng)過青春期的迅速發(fā)育,已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但自尊心與自卑感并存,目標不明確,常常把脫離現(xiàn)實的想象當作人生目標。因此,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時期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就變得尤為重要。在對高中生的日常教學中,除了每節(jié)課根據(jù)課程內容,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價值觀與審美觀外,還定期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幫助學生們表達近期的內心情感,宣泄不良的內心感受,使身心平衡。同時,針對考試后的課程設計,在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后導入了積極、健康的理念,如:“在人生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問題與困難,不需要為成績自卑,認為自己笨或無能,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但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我們堅持,一定會突破自己!”等等。
二、教學中融入幽默元素
(一)幽默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1.用幽默教育學生
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應考慮方式方法,幽默地提醒是一種學生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某天下午第一節(jié)課,有些學生面容困倦,甚至有的趴在課桌上打盹。筆者緩緩說道:“一節(jié)課很短,頭一低一抬,一節(jié)課就過去了。頭一低,不抬,連下課都錯過了。”于是學生大笑,打盹的學生也抬起頭振作精神。
2.用幽默加深學生印象
德國著名演講家海因·雷曼麥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shù)靥岢龈転槿怂邮??!泵佬g課中有一些經(jīng)典畫作的畫面效果是比較嚴肅的,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努力尋找其中的亮點,以引起學生注意。如,在講到東晉顧愷之的名作《洛神賦圖》時,筆者形容曹植與洛神分手后的情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筆者借用李清照詞中的句子,加上抑揚頓挫的語調,利用夸張的表演讓學生感到幽默,產(chǎn)生了興趣。而在解說拉斐爾的《阿爾巴圣母》時,筆者有意選擇了一張中世紀時期造型比較樸拙、表情嚴肅的圣母像讓學生進行比較鑒賞。這種對比突顯了拉斐爾畫作的唯美特點,彰顯了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不同藝術特點,而中世紀的樸拙、嚴肅的造型也讓學生覺得有趣。在講到畫面構圖的內容時,筆者強調構圖不可過于對稱。筆者在黑板上畫了兩棵一模一樣的樹,并借用魯迅文章中的句子“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告訴學生這種過于對稱的情形在繪畫構圖時一般不會出現(xiàn)。學生在笑的同時牢牢記住了這一構圖原則。
3.幽默地導入課程
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始,可以確定一堂課的基調,幽默地導入可以為整堂課定下愉快的基調,之后的課程開展就比較輕松。在國畫課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觀賞安格爾的油畫《貴婦人像》和梁楷的《潑墨仙人圖》,繼而提問二者有何不同。學生比較拘謹,沒有踴躍回答。于是筆者自問自答:“第一幅畫的是一位豐滿的女性,第二幅畫的是一位寬衣大肚的男性?!睂W生大笑。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的發(fā)言變得踴躍了,筆者很好地導入了這節(jié)課的內容。在《繪畫中的形》一課教學中,筆者用一個幽默的小游戲導入:請一位學生上臺觀看由幾個簡單的幾何形體構成的圖片,并讓他用語言或肢體動作將圖片介紹給其他學生,讓其他學生用筆畫在紙上,最后全班一起將畫好的圖形展示出來。介紹的學生的語言和動作惹人發(fā)笑,最后大家畫出的圖片與原圖的巨大反差也讓學生覺得有趣。筆者通過這個小游戲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在傳情達意方面具有局限性,而通過繪畫表達一些意思則更為快捷方便。筆者以此為契機開始了這堂課的教學。
(二)幽默時須注意的要點
1.相對于“笑”果,效果更重要
幽默要為教學服務,而不是為搞笑而搞笑。對于教學沒有幫助的幽默寧可舍棄也不應用在課堂上。在介紹一些富于悲劇性的美術作品時就不宜幽默。在介紹羅丹的《加萊義民》這件雕塑時,筆者用非常嚴肅的語句表述了六位義民舍生取義的故事,介紹了這件作品表現(xiàn)人物情緒的精妙之處。在介紹凡·高時,應重點讓學生體會凡·高對于藝術的執(zhí)著和在藝術上的貢獻。
2.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
有些案例學生不一定能明白。如,筆者曾以偽造的華南虎照片為反例告誡學生要注意環(huán)境色和光源色在畫面中的重要性。幾年前這個新聞剛出來時,學生可能覺得這個案例很有趣,而現(xiàn)在作為案例就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了。
3.幽默應適時而止、適度而止
教師畢竟是在教學而不是表演,幽默應該收放自如。學生過于興奮時,教師應該適度進行調節(jié),讓學生的注意力回到課堂內容上。
幽默之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美術本來就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恰當運用幽默可以讓學生更愛學、教師更愛教,實在是大有裨益。在教學中運用幽默,不少教師肯定有更深的體會,這里筆者拋磚引玉,希望能與其他教師進行有益的交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