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家
摘 要:學習應該是一個活潑、積極、個性化的過程。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學生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等?,F在我校使用的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科書,教材中提供的多位數連續(xù)退位減法的教學內容比較適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在實際教學中,也有新的教學實踐經驗,現說明如下,以饗讀者。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位數退位減法;教學探討
教材第五單元在編排減法時,逐步推進,先是整百、整十數減法,接著是非整百、整十數不退位減,接下來是只退一位的減法,最后是連續(xù)退位的減法,教材中的豎式計算方法始終是先從個位開始,也就是從最低位,或者可以說是從右向左開始的。這種算法較穩(wěn)健,易于通過計數器演示操作,符合二年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因為他們開始學習減法是在10以內,然后學習少于20的,最后學習少于100的。“從小處入手”是兒童進步必不可少的方向。
可是,隨著兒童知識面的擴大,學習的數字越來越大,他們這時形成的運算心理結構對以后的學習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一些學困生,他們本來智力結構就欠佳,面對如此復雜的多位數計算,要想在短時間內掌握退位算法,真是難為他們?;诖?,我對多位數減法的教學設想提出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找出一位數的“湊十數”,練好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以10以內的減法計算為起點,每一個數和十的相差數就是它的“湊十數”,1-9的湊十數分別是9-1。必須讓兒童熟練掌握如何用湊十數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如:15-7,5<7,10-7=3,7的湊十數是3,5+3=8,所以15-7=8,這種訓練是以后計算多位數減法的基礎,必須掌握到位。教師讓學生拓展了減法計算的思路,鍛煉了運算的分解動作和組合動作,15先分解成10和5,用10減去7,差是3,再和5組合。
二、抓實兩位數減去一位數的退位減法訓練
當學生知曉20以內的退位減法可以用被減數的個位和減數相加就得到結果后,就會進一步探究出百以內的兩位數減去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如:65-7,首先明白,5<7,所以結果沒有60了,是多少呢?個位要從十位退一當十,十位只能是5了,個位是5加上7的湊十數3得8,整個算式的結果是58。兩位數減去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法是:十位退1,個位是用被減數的個位加上減數的湊十數。為什么提到先說十位是多少,因為這是從左往右算,算式雖說不復雜,但是計算思路和教材上的不一樣了,思維結構變了,這對以后的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去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兩種計算方法比較:
運算順序舉例:從高位開始算,65-7:先看6后面的位數的大小,考慮是否需要退1,寫出十位結果,再算后面的個位。區(qū)別:有大局觀,思路流暢。
從最低位開始算,65-7:先從十位退1,當10,10+5得15,15-7得8,再寫十位退1后變成5。區(qū)別:細膩,實在,符合低年級學生學習心理。
三、嘗試改變多位數的減法計算方向
數學教學,既要使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又要使學生最終學會做什么。俗話說:功到自然成。經過以上的系統(tǒng)學習,學生逐漸對多位數減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去思考,去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從高位開始計算,解決多位數減法計算變得駕輕就熟。比如:612-367,先從百位減,6-3得3,但是因為十位上被減數的1小于減數的6,所以百位上的差數3要退去1得2,十位上11-6得到差5,但是5又因為被減數的個位上的2小于減數的個位數字7,需要退去1,所以十位的差數最終應該是4,個位相減的情況與上面的道理相同,個位上的差最終是5。
教材是編者結合大量的教學實踐編的,但編者的思維是不可能完全切合千差萬別的學生的,不同的學生對教材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期與情境下都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是活生生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他們的潛力時時刻刻都可以超出教師的想象,只有引導學生善于與同齡人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才能體驗到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漸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安義偉.基于位值概念的進位加、退位減運算引入方法的實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張桂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