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菊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習慣;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0—0056—01
閱讀教學是漢語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與漢字、口語和作文教學密切相關。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關系到語文學習的效果。語文水平如何又會影響到其他學科。閱讀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課堂內(nèi),課外閱讀也極為重要。因為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增強了小學生閱讀的情感體驗,而且使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很大幫助。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多讀書
沒有不喜歡讀書的學生,只有不會引導的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教師首先應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小學生閱讀范圍僅限于語文教科書中的文章,課堂閱讀量極少,所以教師可以采取其他方法使學生擴大閱讀量。第一,推薦同步書籍。在漢語教學中,教師課后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向學生推薦同一作者或同一類型的作品,這將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的風格,體驗作者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第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在通常的教學中進行一些活動,如,講故事比賽、詩朗誦比賽等,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編寫課本劇。這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使他們喜歡閱讀,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熱情。第三,隨機指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機樹立一個典型。當有學生說出一些其他學生不曾了解的知識時,教師應該表揚他們,以便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同時還能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二、進行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會讀書
雖然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注重方法地去茫茫書海中“走馬觀花”,那么這種讀書的意義和收益也微乎其微。如果學生有興趣,他們只知道閱讀內(nèi)容,閱讀到優(yōu)秀的文章時,卻不知道如何積累知識,學習技巧,并用于寫作,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教師必須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僅要閱讀,而且要更好更有效地閱讀。作為課外閱讀的指導教師,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比如,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著名學者鄧拓說:“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重視積累的。”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因此,教師和家長應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年齡做不同類型的筆記并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摘錄句子、模仿句子練習;中年級摘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在摘錄精彩片段的同時,寫下他們的讀后感,養(yǎng)成“隨手記”的良好習慣。此外,指導學生使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qū)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讀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辈煌愋偷奈恼聭撘圆煌姆绞介喿x。
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讓學生愛讀書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筆者充分認識到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在每天的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也可以在班級內(nèi)開展故事演講、誦讀比賽,評比出“閱讀能手”“閱讀之星”等,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通過鼓勵或給予學生獎勵,讓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結合學生的年齡推薦課外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讀好書
當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并會閱讀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推薦好的課外閱讀材料,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課外書籍。如,結合課堂教學選擇推薦內(nèi)容:像是《唐詩三百首》和《安徒生童話》,或名人傳記等讀物;或是結合年齡特點選擇推薦內(nèi)容:比如一至三年級學生年齡小,識字量少,閱讀能力低,可以推薦給他們一些簡單的古詩和一些童謠。四至六年級的學生隨著知識的拓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可推薦兒童小說、科幻小說和兒童詩歌,如《西游記》《海底兩萬里》《魯濱遜漂流記》等,也可以向他們推薦歷史故事書或者關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書籍。
總之,閱讀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師既要重視課內(nèi)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閱讀技巧,使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