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認識陸衡,是從字開始的。
1997年,我擔任了蘇州市副市長。也正是在這一年,蘇州古吳軒出版社編輯出版了《林散之書法集》。為了宣傳這本書,出版社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發(fā)式。作為分管文化的副市長,我自然要前去站臺,由此,認識了這本書背后的年輕副總編陸衡。在熟悉這本書背后的一些故事中,我知道了陸衡為求真跡“死磕”馬鞍山林散之紀念館,知道了酷暑時節(jié)他在密不透風的房間里與攝影師打4只500瓦的燈泡拍攝的經(jīng)歷,也知道了他追隨林散之先生的一些故事。后來,這本關(guān)于字的書獲得了第11屆中國圖書獎,陸衡居功至偉。
不久以后,陸衡去了南京,受聘為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助理,成為一位專業(yè)書畫家,從一個與文字打交道的出書人,變成了一個繼續(xù)與文字打交道的“寫字”人??吹搅怂臅ㄒ院笪也胖?,他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書法家。他曾經(jīng)參加了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第六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近現(xiàn)代書法展等大展,并且獲得了首屆“蘭亭獎”(中國書法最高獎)、“林散之獎”等大獎。
陸衡不是一位寫字的工匠,而是一位文字的“魔術(shù)師”。他寫的字,一般都是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句。他的多篇詩歌,被林散之等前輩贊為“唐音”。如他寫對于書法創(chuàng)作境界的期盼:“缶廬橫絕大江東,鐵筆蕭蕭萬里風。豈是萍翁真走狗,樊籠打破最英雄?!比缢麑憣τ诩亦l(xiāng)的深愛:“春風得意水云間,曾醉屠蘇明月灣。今夜洞庭秋雨急,扁舟一葉過西山。”尤其他的長詩《傅抱石山水圖歌》,被詩詞家郭犖先生評為:“沉著痛快,得詩品雄渾之境,實可平視古人!”文化耆宿俞律先生則題詩贊曰:“作詩如制酒,作字即舞蹈。浮生愛少年,為藝欲其老。陸生四十五,已夢池塘草。他年雪兩鬢,會當樹一纛。傅老天上知,舉杯當一笑。嗚呼世上紛紛聲與色,惟有真才方是寶!”
陸衡自己最看重的,是研究字。他曾經(jīng)說過:“詩詞、書畫都只是表達方式而已,或者說是枝葉而已。根本的是人文本體是否深厚。兩耳不聞窗外事,成不了大家;缺乏人文厚度,成不了大家?!彼菄鴥?nèi)最早研究林散之書法的學者之一,陸續(xù)有《林散之筆談書法》《林散之評傳》《林散之書法的鑒定》等專著和論文面世。其中,《林散之筆談書法》出版以來,已再版近20次,成為研究林散之書法理論最重要的資料。他撰寫的《傅抱石大典》則被譽為“傅抱石的百科全書”“新型年譜的開創(chuàng)之作”,已成為研究傅抱石繞不開去的工具書。他撰寫的《書法入門》及論文《我說碑和帖》《蕭憺碑研究》《論王羲之》《論趙孟頫》《論唐寅》《中國畫必須從“八股文”的陰影中走出來》《書畫創(chuàng)新呼喚戰(zhàn)略家》等論著,也在書畫界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因為在書畫研究方面的成就,他還被東南大學等聘為兼職教授。
陸衡不僅研究書家書法,更癡迷于文字本身的奧秘。他認為,目前對于中國文字的教學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填鴨式。這類教字者往往不明中國文字的正形本義,而讓受教者死記硬背,好不容易記住了,但最終還是會提筆忘字;二是戲說式。這類教字者不滿于填鴨式教字,試圖形象生動地進行教學,但他們往往同樣也不明正形本義,而僅憑自己的直覺,“肢解”中國文字。陸衡舉例說,如有人將“權(quán)(權(quán))”字木旁解釋成“權(quán)杖”之類。甚至更有人解說,“曾”這個字像一只可愛的小蟲子,它頂上有兩只傾斜的耳朵,有兩個大眼睛,和一個四四方方的小身體,底部的“曰”使它看起來有條紋,就像一個卡通蜜蜂一樣。這類解說,使本來有機的、充滿智慧的中國文字,變成了淺薄的、無機的符號。這就嚴重影響了中國文字的普及和推廣。
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要對中國文字進行探源溯流、爬羅剔抉的工作。但是,中國文字的源流頗多淤塞,清理工作難度非常之大。陸衡深研上古字音和上古字形,經(jīng)過30多年的研究,對基本文字作了全面梳理,汲取了《說文解字》以來的歷代文字研究的學術(shù)成果,破解了一批文字的“密碼”。如“旳(的)”字,《說文解字》以來一直籠統(tǒng)地解釋為“明也”。陸衡通過考索其形、音、義,并結(jié)合實證,首次揭示,這是古人聚日光于勺形器,聚光成焦而取明火,所以“旳(的)”字與“燧(鐆)”同音。這不僅是對文字本義的發(fā)明,也為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提供了值得研究的史料。他力求正字、正解,寫出了長達600余萬字的巨著《正漢字》,初步建立了他的“正漢字”體系。我曾經(jīng)將他的手抄本樣稿送呈著名文字學家許嘉璐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好評。先生說,現(xiàn)在像陸衡這樣沉下心來做學問的人太少了。
文字是文化的根。根深才能葉茂。陸衡相信,通過文字這個媒介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所以,在研究的基礎(chǔ)上,他發(fā)愿讓中國文字走向民間,將學術(shù)成果惠及于民。2016年10月,陸衡國學書法公開課在蘇州宛溪書院隆重開講。他對2000個常用漢字溯源導流,使?jié)h字變得易教、易學、易記、易用,力圖改變漢字教學死記硬背及提筆忘字的現(xiàn)狀,使“一周識漢字”成為現(xiàn)實。他親自編寫教材,到學校、街道、機關(guān),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地講解漢字。不久的將來,陸衡的“正漢字館”正式開館后,這里也將成為他普及中國文字的新的“道場”。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做學問干事業(yè)也是需要一點癡勁的。有這樣的癡勁,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總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相信“字癡”陸衡在這個文字新“道場”里的繼續(xù)修煉,會以最美的文字書寫最好的人生新篇章。
(責任編輯:黃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