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摘 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極大地促進了課堂轉型,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教學并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傳統(tǒng)教學中的優(yōu)勢應在傳承中發(fā)揚光大。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才能使課堂錦上添花。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融合
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助力中小學新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一輪又一輪的碰撞中形成了相互配合、協(xié)調共生的格局。而今,新型微課、翻轉課堂等嶄新的課堂教學形式逐步在校園綻放異彩,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適度的融合逐漸成為教學研討的焦點話題。怎樣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近期觀摩了第六師地區(qū)小學觸控一體機課堂教學應用大賽,課后進行的名師點評及校內圍繞本次大賽開展的教研活動持續(xù)進行,感悟與收獲頗多。
一、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善思愛學、樂學好學的學習品質
授課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將先進的教育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根據兒童年齡、心理和學情制作課件,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教學設計新穎,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觀摩、學習與研討活動中,老師們接觸到了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微課就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短小精悍,形式新穎,而且制作方式多樣,非常實用。有的老師把對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解讀制作成微課在授課時穿插播放,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講練結合,重點突破,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完美融合。如《漁歌子》一課,老師引導學生在探究中把握詞意,體會情感,因為詩人張志和的生平經歷與這首詞表現(xiàn)出的主題聯(lián)系緊密,老師播放微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他少年得志,后來又遠離官場,隱居江南,詞中恬淡閑適的情趣也在悠然中滲透學生的心靈。學生在體驗中掌握了所學知識,提高了能力,學習求知的過程因而變得其樂融融。
二、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代教育觀,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xiàn)代教育提倡教育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尤其是“大語文觀”的提出,更是為中小學教學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傳統(tǒng)教學以學科知識為中心,以老師傳授為主,本次大賽提示我們要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代教育觀。近年來,推進自主學習、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一線老師的共識。學生自主學習不是要脫離老師的引導,而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是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其中關鍵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學會探究、合作、交流與分享。
如《夸父追日》一課,師生讀文并欣賞畫面、思考交流,在感受夸父英勇向前追趕太陽的頑強與堅韌品格的同時,也對神話“神奇而夸張的想象”這一特點有了感性認識?!犊缭桨倌甑拿利悺芬徽n播放居里夫人做學術報告的視頻,展現(xiàn)她提煉和發(fā)現(xiàn)鐳的艱辛過程,學生因此對居里夫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和把握。
三、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輔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深層次應用,促進了學生學思結合,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地獲取新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化解為多個任務點,科學合理地設計任務,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老師合理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精講多練,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消除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和畏難情緒,創(chuàng)設了愉悅而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思考,在相互探討中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成功的體驗,學習興趣濃厚,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如《月球之謎》一課,學生交流關于月球的相關資料,品味朗讀,想象畫面,觀看宇航員登月視頻,各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湊而有條理,那神奇的畫面讓涉世未深的孩童們眼界大開,身臨其境,未來探索和揭開月球奧秘的夢想和心愿會油然而生?!都o昌學射》一課讓學生觀察古代的織布機,想象紀昌練習射箭的辛苦,讓學生對原本陌生的古代紡織用具有了認識,想象人物與畫面也就有了現(xiàn)實的基礎,而不再空泛,學生理解文意、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運用多媒體授課,各環(huán)節(jié)知識點以形象生動而富有趣味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圖文聲像有機結合,學生在競爭中合作,在交流中比拼,自主探究,課堂往往生動活潑,洋溢著濃厚的童趣。
四、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追求信息技術的效果,使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失去用武之地
多功能觸控一體機走進課堂,成為師生們瞭望世界的一個嶄新的高科技窗口,有的老師利用課件出示謎語、出示畫面或播放簡短視頻導入新課,在上課之初就讓學生產生了心馳神往的教學效果。運用信息技術要掌握好一個“度”。課件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使用,而是為了使教學活動更生動、更活潑、更扎實,教學效率更高。
信息技術不是提高課堂實效的仙丹,過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術,傳統(tǒng)的一些優(yōu)秀教學方式就會被邊緣化。在平時的授課中也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上課過分依賴多媒體,無板書或者板書很少。以低年級的寫字指導與訓練為例,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親自書寫和在多媒體屏幕上寫字對學生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和粉筆,是現(xiàn)代教學媒體無法完全取代的。
參賽觀摩是寶貴的學習機會,也是提高自身教育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次觸控一體機課堂應用大賽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迪,學以致用,學無止境。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將學習借鑒參賽老師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遨游書海、快樂學習的樂園。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如何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J].課程·教材·教法,2014(2).
[2]劉紅學.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研究和實踐[J].山西教育(管理),2013(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