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玨楓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很多內容豐富、色彩鮮麗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僅有美化課本的作用,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如果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插圖,就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就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的重要作用進行研究以及教師應當如何巧妙地利用插圖,發(fā)揮其輔助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插圖;教材;情感
語文教材插圖是編者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與學生認知發(fā)展特點,針對實際需要精心編選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插圖的濫用,或者很多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忽略了課本插圖,只是蜻蜓點水的一筆帶過或視而不見。由于大面積使用多媒體,老師可以在網上找到各式各樣的圖片,教材插圖也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其使用價值在這些課堂教學中微乎其微。
一、插圖在語文教材中的運用分析
現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希望將效率最大化,在單位時間內獲得大容量的知識。而課本插圖在這一目的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打造了一個負擔小、維度全、質量高的高效課堂。輔助理解課文,激發(fā)孩子想象力,插圖固然有著其獨特的魅力,但是如果過多的插圖的介入,會使學生的思維囿于插圖所表現的事物。所以,插圖的運用也該著重一個“度”。
1.幫助小學生迅速適應語文教育
小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群體,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他們對文字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特別是一年級的同學,剛開始學習語文,他們只能掌握很少的字和詞匯,插圖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插圖作為語文學習中的第二語言,打開了語文學習的窗戶,能夠幫助小學生逐步進入到語文學習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進行講解,形成圖片與文字、與語言的相互呼應。如,教學第一冊《口耳鼻》,通過觀察插圖,讓他們把圖與實際生活中所說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再將文中的生字與插圖中對應的物品連接起來,從而知道象形字的由來和特點,這方便學生舉一反三,認識更多的象形字,還幫助學生完成從拼音學習到文字學習的轉變,讓形象思維占主導,使一年級孩子更加容易接受漢字學習,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生字。通過有效的插圖教學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加強學生朗讀課文的感情。
新課標小學語文的特點就是安排了大量的識字教學,大量的生字如果僅僅依靠老師口授,小學生學起來既枯燥又困難,學習效率也不會高。老師只有依靠生動的語言、搭配圖片,以及現場動作等表現形式,才能把學生的學習動力提起來。
2.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沒有興趣,課堂教學會呈現高耗低效的局面。小學生還是孩子,只有符合孩子發(fā)展的天性,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圖片的趣味和顏色的落差能夠在視覺上抓住眼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求知欲足,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識?!赌⒐綉摢劷o誰》中,從圖片中并不能看出來,那么,學生也許就會好奇,蘑菇究竟給了誰?小白兔為什么要和小馬賽跑?小黑兔又為什么要和小烏龜賽跑?一系列的問題引發(fā)了學生深入文章的想法。
二、巧妙利用教材插圖
1.利用插圖引入課文
生動的圖畫往往比生澀的文字更加能夠打動人,勾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栩栩如生的畫面映入眼簾,強烈的視覺刺激,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力投入其中。例如,《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插圖,自行想象在雪地中發(fā)生的故事,再運用提問的方式詢問學生們所能想象的故事,教師從旁引導,從而引出課文的學習。二年級課本中的《狐貍與烏鴉》,讓學生們觀察圖中有誰,猜猜它們在哪兒?可能會說些什么?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2.看圖說話,提高表達力
讓學生看圖說話,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人教版教材中《動手做做看》中,伊琳娜在動手實踐后,一定會有一些想法作者并沒有寫出,只是說伊琳娜越想越生氣。那么她究竟為什么生氣呢?如此,我們通過觀察插圖中伊琳娜的表情、動作去想象心理,再讓學生用句子或者對話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會提升小孩子的現場表現力,以達到不怯場、多交流的目的。
3.融入感情,理解課文
《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插圖為一個小女孩手里拿著一把燃盡的火柴靠在墻角,文章中描寫“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當學生看到這幅圖片時,小女孩面帶甜蜜的幸福模樣,可以推測女孩臨死前幻想的場景應該是能使她感到快樂的。在同情小女孩凄慘命運的同時,也為她最后的幸福感到欣慰。插圖也許能夠帶給我們在課文文本內容中無法理解的情感。
4.營造意境,加快背誦速度
語文課文插圖往往是文本重點的體現,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大部分插圖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授小學生的預習和復習中,可以利用插圖對課文內容進行詳細回顧,這對文本的理解也起著積極的作用。插圖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進入到課本和作者的世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與課文契合,能夠營造一個圖文并茂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而背誦也同樣是建立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小蝌蚪找媽媽》中,插圖是利用一連串的類似于導圖的圖片來完成,那么,學生通過看圖想象結合課文,把圖畫映在腦海里,從而加快理解和背誦速度。在指導《少年閏土》背誦時,讓學生先賞景,從上到下,學生脫口而出,在看圖背誦的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地把畫面印在腦海里,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是忘了課文,根據腦海里的畫面,也能簡單記起課文內容。
三、切忌盲目使用課本插圖
1.語文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切忌盲目使用課本插圖,喧賓奪主,應該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對使用教材插圖方法指導的單一或缺失,致使學生在學習中,除了被教材插圖鮮艷的色彩吸引外,較少認真仔細地思考插圖中的隱含信息,不但吸引力被圖片吸引后毫無作用,還會發(fā)散注意力。
2.必須明確是語文課而不是美術課,過度地強調插圖的作用,只會適得其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是如此,小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多時候,教師灌輸什么他們就接受什么,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為主要目的。不能把語文課教授成圖片鑒賞課。弱化語文的課堂特點,從而沖淡了學習效果。其實,插圖再漂亮,也只是一個輔助學習的事物,如果每一句課文都要去找到相應的圖片,那可真的是本末倒置。
課文插圖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它因為課文內容而存在,文字賦予了插圖活力,同樣的,插圖也為文字奠定了情感基礎。所以,插圖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圖表、圖像、聲音走進文字的世界,可以精準地構筑一個完整的、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需要的課本體系,從而最大化地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應該將教材插圖服務于語文教學,運用插圖的特殊作用,充分挖掘它的功能,適時、適度、適量地運用插圖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插圖引導學生以更加高昂的情緒去學習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及時進行語言訓練,讓語文課堂中靜止的畫面富有靈動的生命。
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準確教授課本文字內容,也應該合理使用教材插畫,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抓住作者的中心思想,讓語文課堂煥發(fā)不一樣的光彩。
參考文獻:
[1]王瀅,苗德露.小學語文教材插圖語義關聯(lián)效應的實驗研究[J].心理研究,2015(2).
[2]劉禹杉.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插圖分析[J].藝術教育,2014(5).
[3]初航.發(fā)揮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功能 實現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4).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