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伴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體育教學的模式有了嶄新的變化。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于完善。加強分層分組教學,能夠有效提升當前小學體育教育的效率。在本文的研究當中,主要立足于小學體育跳繩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闡述了分層分組教學在這一領域當中的應用。
關鍵詞:分層分組;小學體育;跳繩教學;應用
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實施分層分組教學能夠將學生的發(fā)展空間不斷擴大。本文的研究立足于當前相關的理論依據(jù),并且分析了實際教學當中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希望能夠用更好的策略,進一步完善教學工作的改革和推進。
一、 分層分組教學的相關概述
分層分組教學是非常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在具體的體育跳繩教學中尊重小學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找到非常恰當?shù)姆纸琰c,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從本學校的自身實際出發(fā),對學生劃分好不同的層次,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是十分符合目標教學的理論的。在分層教學中教師通過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過程中,不斷激勵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目標,達到學生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其分層策略主要表現(xiàn)為根據(jù)學生技能情況將學生分為ABC三層,在層間異質的基礎上,確定好各層的層長,發(fā)揮好本層領頭羊的作用。而在具體的分組策略中主要是根據(jù)分層標準分層后,A層人數(shù)相對較少,B層人數(shù)居中,C層則人數(shù)最多,這時將1名A成員與2名B成員與3名C成員組合成一個“組間同質”的小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在同一組的成員中確定小組組長(原則上由A成員擔任)。而“層間異質”教學主要是教師設置各層不同的教學目標,當教師對A層進行指導時,B層層長及組員可至C層進行指導,當教師對C層進行指導時,A層層長及組員可至B層進行指導。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各層長的作用,形成一個良性的發(fā)展態(tài)勢。在“組間同質”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各組相同的教學目標,如花樣跳繩集體展示,創(chuàng)新跳法展示等,這時ABC三層同學分至各小組進行學習創(chuàng)編,教師巡視指導并給予過程性評價,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提升體育技能。分層分組教學理論是新課改下關于“學生為主體、增進學生健康、讓全體學生受益”這一教學理念的詮釋,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 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實施過程及評析
(一) 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優(yōu)點
首先,在分層教學中考慮到了當前孩子的差異,注重每一個孩子的個體興趣,通過劃分不同層次的學習階段,讓每位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其次,在目標制定上根據(jù)不同孩子的實際情況,根據(jù)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對知識和結構以及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做好有效的劃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避免一刀切所帶來的問題。最后,從教學的方法、內容、步驟以及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都是結合本班級的實際情況,面向全體的小學學生,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將跳繩課堂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都融進不同層次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多層次、多方面的輔導工作。
(二) 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仍然存著不少的問題。首先,部分教師對于分層教學的認識不夠,在實際的教學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許多小學體育老師在跳繩的教學實踐中,因為缺乏必要的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安排上仍然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沒有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其次,在部分教學實踐中,擔任小學的跳繩指導教師出現(xiàn)滿堂灌甚至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得整個課堂非常沉悶,學生沒有濃厚的興趣,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最后,在教學評價方式上,部分教師片面依據(jù)學生能否完成預設動作而加以定性評斷,缺乏對學生的運動潛能進行進一步的挖掘,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愿意參加測評,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損傷,不利于體育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三、 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 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注重分層分組教學動態(tài)化
在小學體育跳繩這一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拋出一些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并適當?shù)刈龊脝栴}預設,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小組間的討論,對相應的鍛煉方法和規(guī)律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并通過自身的不斷嘗試和實踐最終得到結論。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比之前的填鴨式教學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更加勾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進一步引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
(二)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實際的小學體育跳繩教學的過程中,作為體育輔導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習的主體,在分層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明確體現(xiàn)。教學一線的老師在輔導小學生跳繩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差異,在充分保證學生自尊心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通過學生自身的能力,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覺解決問題,將其學習能力轉化為一種內驅力,不斷樹立起學生的學習信心,增強其對體育鍛煉的愛好,更好地發(fā)揮其主體地位。與此同時,進一步定位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分析教授班級的學情,研究好不同孩子之間的個性差別,對體育特別是跳繩知識的認知及能力,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教學。通過學生的個人信息反饋,進一步將不同的發(fā)展對象進行靈活的調動和區(qū)別,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授方式,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科學的鍛煉,真正地將跳繩這門體育項目的技巧和方法熟練掌握,真正達到育人的效果。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對分層分組教學的理論研究,能夠讓我們對于實際的體育跳繩教學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滿足教學實際中現(xiàn)實需要和理論方面的支持,使得小學體育跳繩的指導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根據(jù)體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在把握好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設出更多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和情境,使得小學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加穩(wěn)定的提升。
作者簡介:
汪寶濤,江蘇省太倉市,太倉市榮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