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嬌
摘 要:清晨是大腦記憶的高峰期,學生在這一階段背誦英語事半功倍。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活躍的早讀氛圍,選取適合早讀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早讀情緒,提高早讀的效率,為課堂的英語學習發(fā)揮良好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英語早讀;早讀狀態(tài);實行策略
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是語言技能,是建立在聽和寫之間的橋梁。早讀對英語教學的提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進行英語晨讀,能夠加強學生對英語的四大基本要素的掌握,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
一、現有早讀狀態(tài)分析
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國眾多學校開設早讀,要求學生在早讀時間鞏固所學。但是很多教師和學生沒有認識到早讀的重要性,表現為教師在早讀不注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借助早讀處理其他事務;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態(tài)度松懈,出現聊天、睡覺的現象。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早讀習慣,不但是對學習時間的有效管理,更是引導他們能夠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下將對如何規(guī)范早讀進行簡要分析。
二、英語早讀的實行策略
1.早讀內容的選擇
早讀的內容對學生早讀的效率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度,聯系教材的內容,明確學生晨讀的目的,合理選定早讀內容。比如:可以利用10分鐘背會一個單元的單詞,并做到準確默寫。這樣早讀計劃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和時間限制,為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學習方向,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和目的性。當然,目標的設置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目標不能夠過高或者過低,保證目標適合學生的整體水平。較難的目標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簡單的目標會降低學生的成就感。同時教師的教學任務設計還要切合學生的學習時間,避免讓學生產生厭倦感。教材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已經非常熟悉,如果僅將教材內容作為晨讀項目讓學生反復閱讀,會大大降低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適當選取能夠補充教材或課外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而且課外內容的引入,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英語閱讀視野,使學生早讀內容變得生動、廣泛。
2.采用多樣的早讀形式
早讀形式對早讀內容的消化理解有重要的作用。英語內容承載的形式本身也有很多,例如故事、短文、繞口令等。教師在為學生布置早讀任務時,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可以采用多種早讀的形式——英文詩歌、繞口令、歇后語、名言警句都可以作為早讀的內容。通過這些形式還可以使學生體會英語的多種化,更深刻地理解英語文化。除了英語形式的多樣性,還應該注重晨讀形式的多樣性,采用集體朗讀、背誦、小組背誦等。這樣,不同的形式轉換更能夠調動學生參與晨讀的積極性,使學生取得良好的晨讀效果。
3.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只有任務沒有評價和檢查的早讀課,很難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也難以保證學生長久的閱讀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在晨讀中起到監(jiān)督指導的作用,保證學生早讀的效率與學生早讀的積極性,規(guī)范早讀紀律。英語早讀課有多種評價方式,但是對小學生的早讀評價最為重要的就是以學生的英語興趣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通過教師評價、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早讀表現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早讀習慣。為學生提供較多的表現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促進英語早讀發(fā)揮良好的作用,進而促進英語的學習能力。
4.早讀效果的檢驗
合理的早讀內容,多樣的早讀形式,是早讀開展的基礎,對早讀的檢驗是其質量的保證。教師對早讀的檢驗可以通過讀書聲的整齊洪亮、學生的發(fā)音、掌握記憶的效果等多方面檢驗;可以用抽查和整體考查等多種形式檢驗早讀的效果,糾正指導學生的錯誤;還可以利用課上的時間通過聽寫、提問等形式檢查早讀效果,并對學生進行中肯的評價和肯定。
總之,充分發(fā)揮早讀的作用,對英語教學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小學英語教師應該重視早讀的時間,并努力做好合適的布置任務、選取良好的早讀方式,做好對學生的督促和檢查,為學生英語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保障,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祁潔萍.基于分層分配任務法提高小學英語早讀效率[J]. 基礎教育研究,2016(20):61,63.
[2]陶亞麗.淺談對小學英語早讀的重新認識[J].中國校外教育,2009(6):13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