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莉
【內容摘要】有人說,寫作能力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文化素質。作為升學考試里的較為重要的一個階段——高中,其作文所占分量更是不言而喻。雖說高中生經過多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寫作能力,但仍有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無物,無法激起人們的閱讀欲望。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能力以提升高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任重而道遠。本文結合高中作文教學的實際,從最重要的素材方面入手,分析素材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幾種高中作文素材積累的方法,希望能夠為高中作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
一、造成作文素材缺乏的主要原因
高中作文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而且對其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然而,當前教師課堂實施教學所取得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作文難教、作文難寫成了教師和學生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溝”。對作文教學張志公先生曾有這樣的感嘆:“語文教學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換言之,作文教學是'老大難'的'老大難'。”如何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首要任務是找出影響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不良因素。其中,作文素材的缺乏無疑是導致高中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結合教學實踐,造成作文素材缺乏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1.囿于單調的生活圈
學業(yè)占據著高中生涯的一半。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很多家長“全力支持”,最常用一句“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家務活不用你做”,同時很多學生自身是根本無暇顧及除學習以外的事情……如此種種導致他們對生活缺少發(fā)現(xiàn),缺少情趣,更是缺少觀察和感悟。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比鄙倭松畹挠|動,真情實感無法引發(fā),書寫出來的文章必然空洞、俗套,難以抓住細節(jié)。例如,寫某件事情時,只看到事情的主要經過,至于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圍觀人的反應等學生根本注意不到。他們的視線是“直”的,只關注主體,不在意重要的枝節(jié)。
2.學生知識面不廣
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作者時常發(fā)現(xiàn)這一個現(xiàn)象:在記敘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時,很多學生的作文會關注事情的經過,但內容比較籠統(tǒng),缺乏細致的描繪。這是因為閱讀量過少,找不到更多的合適的語句描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缺乏寫作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提筆無從開頭時,感覺自己的作文索然無味時,寫作的一點興趣消失殆盡,編作文、抄作文就成了家常便飯。久而久之,課堂上提不起興致,寫作能力越來越差。
二、引導學生對素材積累的對策
閱讀一本好書,如同聆聽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講話,令人如沐春風。一篇好的文章,也會讓人受益匪淺。提高寫作水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高中作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注重對素材的積累相當重要。作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fā):
1.博覽群書,感受閱讀魅力,激發(fā)寫作興趣
閱讀是積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文的基礎。在日常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將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從而使學生在作文時有言可寫、言之有物。
(1)充分利用教材
葉圣陶先生在一次語文教學研討會上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作為例子的教材具有二次開發(fā)的可能,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地加以造、取舍、增刪,以服務于特定的教學目的?!币虼?,我們可以利用課文中某些精彩的故事,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擴寫、改寫課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自己較為感興趣的內容展開合理地想象,并進行細致地描寫……
(2)充足的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一個廣袤、神奇的世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遠古到未來,從國內到國外,任你馳騁?!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詩圣的名句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有了充足的閱讀,寫作資本愈豐富,愈能有“文思泉涌”的機會。反之,沒有了閱讀,寫作就像少了肥料滋養(yǎng)的花朵,無法綻放;沒有了閱讀,寫作就如無源之水,終將枯竭;沒有了閱讀,寫作就如同寒冬臘月之日頭,失去了應有的溫度。
對此,教師也要做好指導工作。讓學生明確既要有閱讀量,也要有閱讀面。當今社會,很多人讀書帶有功利性,但是“欲速則不達”告訴我們讀書是要有一定的積累,更要講究方法。高中生課余時間比較緊張,在進行課外閱讀是要注意精讀和泛讀的結合。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精讀2-3本經典名著;其他類型的文本可采用泛讀的方式。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感悟生活
單調、狹小的生活空間讓學生缺少生活和情感體驗。如何使其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也能受到生活的豐富和有趣?曾看過這么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捌鋵?,空山鳥鳴, 礎潤月暈,雨打窗欞,八面來風,一葉,一瓣,一笑,一縷,一思考,一閃念, 都可以入詩入畫入文,關鍵在于有無自我的心意在里頭,又無自我的個性在上面,又無自我活生生的思考在深層?!睂W生可以用心觀察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樓宇建筑,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人際交往等等,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細節(jié),感悟其簡單而樸素的美。
3.指導學生摘錄、交流
不管是課內課外閱讀的收獲,還是對生活的感悟,教師都應引導學生做好簡單地摘抄和記錄。好的詞句、段落、篇章都可以,如此反復,學生養(yǎng)成日積月累的摘抄習慣,積小流以成江海,方便日后翻閱、運用,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正如蘇東坡所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p>
另外,教師還需指導學生恰當、合理的歸納素材。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忽略。因為在給成語、好詩好詞、優(yōu)美語句、名人名言、社會熱點等等分類歸納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反復思考、不斷琢磨,提煉出觀點,后運用到寫作當中;教師還可以提供平臺,讓學生以個體或群體的方式交流最近積累的素材,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當有了一定的素材積累后,學生在寫作時就會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有言可寫,文采橫溢的作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鄭紅麗.談高中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J].讀寫算(語文教育研究),2015(5).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