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贈皓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資本市場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中逐漸占領舉足輕重的地位,金融市場也日趨繁榮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這一概念也走入中國金融市場。衍生金融工具,也就是說,是在原有的金融工具基礎上派生和衍生出來的,是在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工具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來的新興的金融工具和產物?,F(xiàn)代衍生金融工具的產生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并且以飛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國發(fā)展。然而,與衍生金融工具相對應的金融計量方法,金融體系和制度卻沒有跟上,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在實際資本市場上的應用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將對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對會計制度的影響展開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體系;會計確認
一、引言
“21世紀十大會計難題之一”就是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作為一個國際性會計難題,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它與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息息相關。金融衍生工具會計和傳統(tǒng)的會計有很大的差別,在會計的確認,會計的計量方法,會計的財務報告重點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毫無疑問,金融衍生工具會計對原有的會計方法標準和力量有了很大的沖擊和差異。所以使用原來的會計計量方法所產生的財務報告會和實際產生很大的差異和區(qū)別。這會為企業(yè)決策者提供錯誤的財務信息,從而使得企業(yè)決策者做出錯誤的決策,甚至會對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行產生干擾和影響。所以,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及早的發(fā)現(xiàn)研究并加以改善,對我國的經濟市場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受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和世界石油危機的影響,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體系也變得寬松。浮動匯率制在許多國家盛行,匯率,利率的波動使得基礎金融工具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動,許多國家很快就不再對金融機構和金融業(yè)務進行嚴格的限制。為了規(guī)避和減小基礎金融工具波動產生的巨大風險,衍生金融工具隨之產生。衍生金融工具對當時的金融市場發(fā)展和穩(wěn)定,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也對經濟市場信息暢通,資源的優(yōu)化和配置,促進經濟市場流通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場上飛速的發(fā)展,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巴林銀行危機,國際債務危機,石油危機,和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等經濟危機都與衍生金融工具有關。目前,我國金融市場雖然還沒有受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明顯影響,但是我國的相關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制度體系發(fā)展都滯后,研究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業(yè)務對我國經濟市場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和分類
1.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個與傳統(tǒng)金融工具相對應的概念,衍生金融工具又稱派生金融工具,顧名思義,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由傳統(tǒng)的金融工具,比如,股票、外匯、債券等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新興的投資工具。不同的國家地區(qū)和金融機構對衍生金融工具有不同的概念和定義。經濟界和會計行業(yè)對衍生金融工具也有不同的定義。比如說,在國際會計準則中,對衍生金融工具印象特點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和利率方面、商品價格、匯率價格、信用指數(shù)、等級等都息息相關,并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而且衍生金融工具對初始凈投資也沒有很多要求。
美國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衍生金融工具不需要初始凈投資,或者是說,初始凈投資對市場的要求比其他的協(xié)議條款要少。而且協(xié)議的條款可以以凈額方式結算,還可以通過交割資產結算的方式結算。
2.衍生金融工具的分類
隨著金融工具的不斷更新和進步,金融市場也逐漸細分,所以金融工具可以按照資本市場的需求和金融工具的使用效果方面劃分。在股票市場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在外匯市場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和在利率市場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像在股票的一級,二級市場中的交易,就基本上是認證權證、股票、期貨等方面的混合合約。而外匯市場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則是包括貨幣的期貨,期權,互換等方面的混合合約。利率市場中的衍生金融工具是包括利率期貨、期權和利率互換等等。除此之外,按照金融工具交易形式劃分也可以分成風險收益對稱型衍生金融工具和風險收益不對稱型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收益對稱型指的是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雙方的風險和收益都是對稱的。比如遠期利率協(xié)議、貨幣、利率期貨等等。而風險收益不對稱型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雙方風險和收益是不對稱的,像金融期貨、認證股權等等。其他還有按照金融交易場所的劃分,有柜臺交易衍生金融工具即場外交易衍生金融工具,還有交易所交易衍生金融工具也就是場內交易衍生金融工具。場內交易衍生金融工具指的是在交易所內,買賣雙方競價成交的衍生金融工具;而場外交易衍生金融工具則是指在客戶,金融機構之間通過個別的探討來完成的,更具有松散型。這些交易大部分由通信設備完成,而交易的內容也主要是未上市的股票,證券和其他金融資產。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背景和發(fā)展歷程
1.衍生金融工具的背景
在20世紀70年代,國際金融市場由于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和世界石油危機,國際金融市場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和波動。大大小小的企業(yè)和個人都面臨著經濟損失和風險。西方的整個經濟市場都在為了規(guī)避經濟風險而尋求對策和方法。受到金融危機和資本市場變動的影響,一些金融產品已經喪失了部分功能和作用。在這時,現(xiàn)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一些西方經濟學說的發(fā)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金融產品的發(fā)展。新的金融業(yè)務、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都飛速的發(fā)展起來,而這些金融期貨、金融利率、金融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產生并獲得了迅猛的發(fā)展。
2.衍生金融工具的發(fā)展歷程
衍生金融工具誕生的標志是在1972年,六種外幣期貨在美國芝加哥交易市場交易,在第二年的四月,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成立,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家期權交易中心,這標志著金融期權交易市場開始。而在我國,由于資本市場發(fā)展不充分,金融工具發(fā)展起步較晚等原因的影響,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發(fā)展比較晚,并且發(fā)展不順利,所以造成了衍生金融工具品種少、發(fā)展晚、風險高的局面。
五、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確認問題
一般來說,符合會計要素定義的內容,才可以得到會計確認,而傳統(tǒng)的會計定義的特點是,要既立足于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和交易,還要和未來的經濟利益相關聯(lián)。而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來說,它只是一種協(xié)議合約,假設是簽訂了合約,但是在還沒有履行之前,都沒有實際的資金流動。所以,衍生金融工具更側重于未來的合約履行,而不是和傳統(tǒng)會計要素一樣,所以現(xiàn)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發(fā)展也遇到比較尷尬的局面。所以對于會計要素的定義我們要進行不斷的補充和完善。
六、結束語
衍生金融工具問題一直都是金融領域發(fā)展的難題。而在我國,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發(fā)展不健全,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發(fā)展起步較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發(fā)展也較慢,而且相應的金融理論和會計理論,會計制度也都跟不上。所以,為了我國經濟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我們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研究和發(fā)現(xiàn)探討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高中生,我們可能與這些金融機構和資本的運作體系相隔甚遠,但是金融知識和一些簡單的金融工具等還是在我們生活中滲透和參與的,我們要關注生活中的金融因子,為將來對金融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做好準備與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東陽.對我國上市銀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思考[J]. 商業(yè)會計,2015,(02):65-68.
[2]王雙枝.非金融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D].東北財經大學,2012.
[3]李婷婷.我國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
[4]羅雯雯.上市銀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
[5]李艷.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確認、計量與披露[D].蘇州大學,2005.
[6]李定安,陳嘉慧.構建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規(guī)范體系中的幾個具體問題[J].金融會計,2004,(10):4-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