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紅
(合肥市南門小學上城國際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1)
在教學觀摩課活動中,聽了幾節(jié)繪本閱讀的公開課后,不禁被這種新穎獨特、情趣盎然的教學方式所吸引。繪本就是童畫書,以畫為主,靠畫來傳達故事情節(jié),輔以較少的、適當?shù)奈淖纸庹f,適合兒童早期閱讀。但聽后冷靜一想,總覺得課堂缺少點語文味,呈現(xiàn)出一種穿新鞋走老路的傾向,授課教師沒能深入解讀繪本教材,沒能充分發(fā)揮繪本教材的獨特優(yōu)勢,只是把繪本當成了一種教學形式轉(zhuǎn)變的幌子。
誤區(qū)一繪本=有圖的書
【現(xiàn)象】 有些教師認為所謂的繪本就是有圖的書,似“小人書”,就是指每幅插圖下都有對故事情節(jié)的文字介紹,常見在嬰幼兒讀物上,如《幼兒圖書》《嬰兒畫報》等。因此,他們以為這類課好教易學,教學任務輕,課堂好駕馭,在教學中只要帶著學生讀讀文字,看看插圖,了解了故事的大致情節(jié)和蘊義,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制作課件時只要用數(shù)碼相機把有圖的故事書一頁一頁地照下來,用PPT串聯(lián)到一起,就適用于整節(jié)課的教學,非常簡便易行,所以對繪本教學趨之若鶩。
【反思】 繪本其實有著很長的歷史,而真正具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繪本則是于19世紀后半葉的歐美誕生的叫picture books ,翻譯過來就是“圖畫書”。20世紀50年代開始傳入日本,稱為“繪本”。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繪本已經(jīng)是一種比較完善的讀物。
繪本是已經(jīng)成熟的一種新穎的圖書形式,主要靠圖畫來講述故事,內(nèi)容上非常講究文與圖的內(nèi)在關系,大多數(shù)情況下文字與圖畫一起表現(xiàn)故事,但是圖畫一定是主導。甚至一些很有名的繪本只有圖,而沒有一個文字,我們稱為無字書。不過基本上所有的繪本都是圖、文結合,并力求平衡,相互襯托,營造出繪本的整體感覺。
仔細想想會發(fā)現(xiàn)繪本并不完全等同于“有畫的書”,它不僅指有插圖的書,或連環(huán)畫等“小人書”,它是有自身固有的特性?!皥D+文=有圖的書;圖×文=繪本”。也就是說,文字是一種引導和暗示,將圖賦予新的內(nèi)涵,才能夠使“文”與“圖”相得益彰。我們說如何去界定一本好繪本呢,就是每一幅圖都有其內(nèi)在的、豐富的含義,圖與圖之間呈現(xiàn)出關聯(lián)的敘事,同時,這些圖文還要能表現(xiàn)繪本的整體意境,一定是會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同時能給孩子們美的熏陶和教育。
針對于此,老師們在選擇繪本時就要心中有標準了,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抓住兒童的年齡特點,精選適合這一學段兒童閱讀的讀物,難易適中,還要有一定的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繪本時不可蜻蜓點水般地草草而過,而要抓住圖文之間的特性來組織設計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圖文,尤其是充分發(fā)揮圖畫的闡述作用,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直觀的方式,看、聞、摸、捏等等一切感官去感受,用心來感受繪本這種圖書形式帶給人的震撼力。
誤區(qū)二繪本=觀摩課
【現(xiàn)象】 繪本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一種形式,但對有些小縣城的學生來說,繪本并沒有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充其量只是在進行教學觀摩課時,才有機會零距離地閱讀到真正的繪本。
【反思】 繪本走進小學課堂,是閱讀教學理念上的變革。它不但是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的改變,更是學生閱讀方式的一場革命。如果教師單單為了追求觀摩課的噓頭花哨,硬是東施效顰般地刻意模仿,就顯得過于畫蛇添足了。歸根結底,為了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就得指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事,也是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內(nèi)容。 古人說:“長成需讀五車書”,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讀、多學、多思,因為熟能生巧。繪本就是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和閱讀內(nèi)容,因而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們的青睞。繪本打破了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建立了“人——字——圖”之間的復雜的互動模式,使閱讀的信息更加多元化。怎樣才能讓繪本真正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呢?
1.繪本閱讀要在課內(nèi)進行。繪本閱讀課可以理解為閱讀指導課,教師要在有限的40分鐘內(nèi)以所選的繪本為閱讀范本,指導學生具體閱讀繪本的方法,授之以漁。江蘇南京市芳草園小學的劉穎老師執(zhí)教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時,就非常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每一次約瑟拿著已經(jīng)老舊的東西去找爺爺時,劉老師都讓學生去猜猜后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設想一下爺爺會把這些東西做成什么呢,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當媽媽叫約瑟把舊毯子丟掉時,劉老師又及時指導學生看圖上約瑟的表情,體會他的情感,抓住圖文的空白處,讓學生展開想象……
2.繪本閱讀更要在課外進行。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首先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學校和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把更多的趣味橫生的繪本帶到學生的身邊。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等電化教育手段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讓已有的資源得到再次利用,如成立“班級圖書角”,繪本輪流閱讀;對于普通繪本,教師可用掃描儀或數(shù)碼相機把它制成電子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讓更多的人認識繪本,了解繪本,走近繪本……其次,要增加課外互動。課內(nèi)課外,圖書館、讀書角,都可以成為孩子們閱讀繪本的陣地;年級間、班級間可以開展互動,互相交流、鼓勵、比賽。請知名圖畫作家和孩子們互動,讓孩子們對作家不再陌生,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目的,更好地理解繪本內(nèi)容,激發(fā)他們更想讀更想寫的欲望。最后教師還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的交流,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可以分享閱讀收獲的機會,與此同時一定記得要正確引導,適時點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誤區(qū)三繪本=聽故事
【現(xiàn)象】 課堂上教師一邊利用多媒體出示繪本的內(nèi)容,一邊聲情并茂地介紹屏幕上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一邊聽故事, 一邊不時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為了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氛圍,課堂上還可以伴有背景音樂。就聽過的幾節(jié)繪本課,筆者簡單地統(tǒng)計了一下:教師介紹故事的時間最少的為20分鐘,最多的達30分鐘。
【反思】 課后,筆者問了上課的幾名學生,為什么自己不讀繪本?學生的回答驚人的一致:“我們想讀,但老師不讓?!苯處煘槭裁椿敲炊鄷r間不厭其煩地自己去講故事,而課堂的主角——學生只能在座位上坐著聽故事呢?
原因之一是教師習慣性地越俎代庖,教師讀得流暢,講得清楚,不僅節(jié)省了課堂的寶貴時間,而且這樣做能確立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學生才能在自己的“調(diào)遣”下積極思考,體會繪本中的一些思想價值和人文意蘊。
原因之二是教師不放心!怕他們讀不好,怕他們讀不懂,或者怕他們讀錯了,讀淺了,所以總是牽著孩子們?nèi)ラ喿x。成人和兒童讀同一本繪本,他們思考的角度和深度肯定不完全相同。在閱讀《月亮忘記了》時,有的教師覺得故事有些談談的憂傷,因為當太陽真的掉下來了,世界將是一片悲痛和混亂;有的教師感受到別離的心碎,不論小男孩和月亮是怎樣的形影不離,最后還是面臨分手;有的教師卻覺得這篇文章是在告訴人們月亮的默默奉獻……孩子們關心什么呢?月亮怎么掉下來的?他和小男孩怎樣玩耍的?月亮又怎樣升到空中?以后月亮還會掉下來嗎?這種閱讀上的差距是教師無法忍受的,特別是在觀摩課上,所以,教師需要自己講,在講的過程中不斷提問以促使學生理解到他們所能理解的深度,并稱之為閱讀的深度思考。可問題是:我們的語文教學需要這么復雜難懂嗎?非得需要學生達到教師的理解深度嗎?學生又真的接受如此細讀所挖掘出來的主題嗎?即使是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年齡和學段,他的閱歷不同,對同一個繪本的感受和體驗也會迥然不同。教師是否需要在學生第一次閱讀這個繪本時就強行讓他一次性地讀透呢?
曹文軒曾說過:“文學一開始就是滿足人們的感情需要的。”繪本閱讀最重要的是滿足孩子們自己的感情需要。教師不妨試著偷偷懶,放放手,給孩子一片自由支配的藍天。
教師要舍得給孩子們時間自己去讀。也許學生會如教師所料,讀得不流暢,思考不深入,那又怎樣呢?只要這是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就好?!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p>
教師可借助繪本,開展多樣化的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由閱讀繪本到編寫繪本,再到動手去畫畫,由編寫簡單容易的小書到編寫豐富多彩的繪本,由平常寫日記到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讓學生養(yǎng)成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要遷移運用,讀寫結合。繪本教學可以與低年級寫話相結合。讓學生以自己創(chuàng)作的“圖文”形式來表現(xiàn)寫話的內(nèi)容,進而裝訂成冊,成為自己的繪本作業(yè),相對于單調(diào)的作文本會更有吸引力。對中高年級段來說,對故事情節(jié)的推想和改寫也是一種探究性的閱讀。讓學生讀到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之處戛然而止,引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此時,學生們不由自主地會猜猜后面的故事,這樣的結果或許與原故事的發(fā)展不謀而合,也或許是完全不同,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他們經(jīng)歷了整個過程。
閱讀繪本適合于各年齡段的人,年輕人能讀出年輕的感受,年老的能讀出年老的感受。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地信任學生,大膽地釋放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學生會學得輕松和愉快,而這才是繪本學習的本色。
閱讀繪本本就是一種高雅,圖畫的精彩,故事的精妙,設計的精巧,就像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欣賞美妙的演奏;閱讀繪本本就是一種高尚,像雨露無聲地滲入孩子的心田;閱讀繪本本就是一種高貴,可以盡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在教學改革浪潮中的廣大教師,千萬別拿繪本當幌子,陷入誤區(qū),要立足于繪本自身的特點,“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從愛上繪本閱讀,走向愛上閱讀,進而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