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紅偉
[摘 要] 微課在高職教育教學中越來越受重視,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微課契合視覺停駐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本文試圖以微課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為例,分析微課的應用思路,充分發(fā)掘微課在課程教學中的優(yōu)勢,以期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添磚加瓦。
[關鍵詞] 微課;應用;教學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149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1- 0252- 03
0 引 言
應用能力培養(yǎng)是高職教育的目標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要求也不斷提高。如何更好提升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及就業(yè)競爭力,就越來越受到各高職院校的關注。微課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憑借其針對性強、教學功能強大等特點,已經(jīng)快速發(fā)展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筆者嘗試將微課用于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當中,經(jīng)過實踐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微課的特點
微課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資源的局限性,它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1)教學時間短,使用方便。微課教學視頻是通過提煉知識點制作而成,一般在5~8分鐘以內,短小精悍,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它更符合人的視覺停駐規(guī)律,有利于學習者充分利用零散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同時,教學資源數(shù)據(jù)量小,視頻格式支持網(wǎng)絡傳播,便于在線觀看和下載至終端設備。
(2)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微課的設計制作均圍繞主題展開,教學內容經(jīng)過精挑細選,且是在有限時間內圍繞某個小知識點進行闡述,其教學主題更加突出,教學指向也更明確。
(3)資源結構化,教學功能強大。微課不是多種資源的簡單堆砌。它是將某個教學主題或知識點進行結構化的組合,將教學資源與教學環(huán)境、教學任務、課內外活動之間建立了有機的聯(lián)系。同時,微課還具有很強的動態(tài)性和生成性,能夠修改、擴展、生成其中的資源要素(含微課教學視頻,素材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及點評等教學資源等),也能伴隨教學環(huán)境的需求的變換不斷地充實微課的內容,并進行動態(tài)更新。
2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征及教學現(xiàn)狀
2.1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征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所有專業(yè)的公共基礎必修課,教學的目的是理解信息技術基本概念、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基礎知識和Win 7基本操作能力、熟悉Office辦公軟件(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的使用及計算機網(wǎng)絡應用操作技能。重點是利用Office 2010辦公軟件解決實際問題。這一塊的內容尤其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2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xiàn)狀
筆者一直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在實際的教學實踐與調查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授課對象為大一新生,近年來,高職學生的生源質量有所降低,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殘次不齊,尤其是邊遠地區(qū)或少數(shù)民族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較少,對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及操作比較陌生,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學模式陳舊單一。目前,我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臺上對書本教材內容進行講解,或教師一人進行操作,學生一味聽老師講課,在教師講解完畢后學生實際操作練習。課堂上學生長時間聽課,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生操作時間少,計劃沒有時間與教師互動,實操練習效果差。
(3)學習課程后,學生都需要參加國家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考試的合格與否直接與學生畢業(yè)掛鉤,且學校對班級的合格率有要求,大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都依據(jù)等級考試大綱要求展開。這背離了課程教學目標,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受到了限制。
3 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針對筆者所在高職的教學資源環(huán)境以及學生風格特征后,結合實際課程教學實踐經(jīng)驗,選擇Excel 2010函數(shù)教學中重難點為例,探究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微課的設計、制作和應用實踐。
3.1 微課的教學設計
(1)確定教學內容。Excel函數(shù)的學習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難點,筆者選取了Excel 2010函數(shù)教學中的幾個重難點作為微單元,如Countif、Sumif、IF嵌套、Runk等函數(shù)的使用作為教學內容。
(2)設定教學目標。針對每個微單元,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比較生動、真實的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本班級花名冊進行Countif函數(shù)的使用,或以同專業(yè)不同班級某門課程成績?yōu)槔v解IF函數(shù)的嵌套、Rank函數(shù)的應用等,并為每個微單元編制微練習,檢驗是否達到教學效果。
(3)教學活動設計。微課設計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通過微視頻展示操作實例,說明各函數(shù)參數(shù)的作用及函數(shù)的具體使用過程。然后讓學生通過微練習自評成績,教師記錄登記成績,并對滿分同學給予一定獎勵。
3.2 微課制作及微練習編制
(1)對每個微單元進行微課制作。首先明確教學內容,把握每個微單元的知識點及重難點。第二,整理收集學習資源。第三,進行時間設計,控制視頻時間在10分鐘以內,時間過長,學生容易注意力轉移,產生厭倦。第四,進行微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快速引入課程,講授清晰,語言精練。第五,筆者采用視頻制作軟件Premier和PPT軟件,配合話筒和耳麥,錄制微課視頻。
(2)編制微練習。除視頻講解中的真實案例,筆者還根據(jù)每個微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為每個微單元編制相應的微練習,難度、數(shù)量適中,符合學生學習認知水平,確保課堂教學效果。
3.3 微課的應用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課堂上引入微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把做好的微課視頻和相關配套資源發(fā)布到學生班級的QQ群和機房電腦共享目錄下,供學生下載學習使用。課堂上學生根據(jù)自身學習能力和接收能力的不同,可以選擇邊看視頻邊完成真實案例操作,然后完成微練習;也可以一次看完視頻,完成真實案例操作,再完成微練習;也可以跳過真實案例操作完成微練習。教師從旁輔導與學生互動,亦針對操作性問題現(xiàn)場講解,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幫助者。學生最大化地利用了課堂時間有效學習。
通過教學結果反饋,在隨后對學生進行的函數(shù)應用考試中,有微課輔助函數(shù)學習的班級明顯比其使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的平行班級掌握得好。
3.4 一點反思
微課的設計一定要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入,每個問題后適當總結,語言要精練;微課設計要適合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發(fā)展水平,難易程度要適中,對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要適當引導、鼓勵;微課的設計要成一個系列,以保證資源的完整有效,尤其課堂活動要精心設計,便于學生自主學習;不要一味的將所有課程都微課化,有些內容不太適合用微課教學,在實踐操作性強的課程(教學內容)中,應用微課教學可以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實現(xiàn)。
將微課應用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兩者結合,是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提高,并且能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實現(xiàn)“泛在學習”,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大突破。在微課的發(fā)展初期,其設計和應用形式還處于摸索階段,未來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開發(fā)出更好更多的優(yōu)質微課資源。
主要參考文獻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