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翼
摘 要:《化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因此, 要讓學生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參與,不是很容易就能實現的。在一節(jié)化學課中教師確實給了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機會。往往會出現一些形勢性的參與,而真正主動參與的很少。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策略 教學感悟 高效課堂
初中化學學科教學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學生接觸化學,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方法,搭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平臺,提高學生化學綜合學習能力,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有著如下感悟:
一、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滿足學生內在需求,讓學生有勇氣有信心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成為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者和參與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自身的情感表現和投入,以自己敬業(yè)愛生的情感、激情傳達給學生,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熱愛,對學習的喜愛之情。
教師與學生交往過程中要恰當處理好師生關系、突發(fā)事件,注意處理師生關系的方式方法。教師找學生談話時,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地點,注意談話時的語氣。例如,特級教師路培琦執(zhí)教時常和學生拉家常、交朋友,做好與學生的情感交流?,F在的學生,個個都是學生家長的寶貝,他們在家里是小主人,倍受家長的寵愛,甚至是溺愛,因此他們的獨立性,自尊心很強,特要面子。教師在教育糾正學生不良習慣時,特別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以商量的口氣,建議的形式,教育引導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參與的需求。
新學期,新課程,新學科,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利用這一點,在開學的第一節(jié)化學課就要上好這節(jié)課,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學好化學課的迫切需要。
做好實驗,培養(yǎng)興趣。我們知道,學生不管對化學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很感興趣,很好奇,很想動手做,因此,教師要盡量多做實驗。偉大的瑞典化學家貝齊里烏斯在他的教學生涯中就有這樣的體驗:當他講課不做實驗時,去聽課者寥寥無幾,一旦演示實驗時教室里就擠滿了人。
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巧設懸念,制造氣氛,保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巧設問題懸念,能激發(fā)學生積極猜測、探究,促進學生積極思索,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教師再加以啟發(fā)、誘導,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聯系生活實際,展望科學前沿,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化學現象,存在很多問題,缺乏理解,而展望科學前沿更是他們向往和激動的。因此,聯系生活實際,展望科學前沿,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興趣。
表揚鼓勵,深化興趣。教學實踐表明,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成功。學生的點滴進步,能得到教師及時的肯定、表揚,他就會受到鼓舞,有成功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習熱情、興趣就會隨之高漲,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三、精心設計教案,引導學生全方位參與教學活動。
1.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激發(fā)學生樂于參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教材,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探究欲望,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有時,老師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僅與教學內容脫節(jié),而且造成時間上浪費,還會令學生注意力分散,反而對主要內容的教學起到負面效應,久而久之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會失去它的生命活力。所以我認為創(chuàng)設情景不能畫蛇添足,一定要符合本課教學需要,或者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
2.合作探究學習時應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探究時間。合作探究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學習基礎上的,所以在教師提出問題或呈現某個情境后,應該留給學生相應的獨立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先對要探究的問題形成自己獨立的方案,然后教師再宣布“開始小組合作探究”,這樣就不會造成組內優(yōu)生一言堂的現象了。在合作討論、交流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討論交流時間,這樣才能使他們在討論交流完個人的設想后能有時間綜合這些想法,進而引申出更精更合理的結論或方案,這樣的合作才會顯出它的價值,寧可壓縮后面的教學時間或內容也千萬不能使討論交流流于形式,而使合作探究學習的目的變質。
3.教師要精心設計探究問題。教師設計的探究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究化學知識,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不提出過于簡單,不假思索就能解決的問題。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張口就會,看起來氣氛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四、分層次設計課堂練習和作業(y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運用新知識,鞏固提高,是最簡捷的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的手段
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梳理知識,從更高層次上領會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化學教學以能力為核心的目標,是升華參與意識的極好方法。而要提高運用的效果,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一方面,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教師在課堂上單純的講解,即唱“獨角戲”,看上去不乏精彩之處,但它不能使學生從多方面參與教學,相反使得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不深,掌握不牢,靈活運用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題能力也得不到培養(yǎng)和提高。
為了全方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貫徹精講多練、講練結合、以練習為主線的原則,做到每課都有隨堂同步練習。我精心編出題型多樣、難度適中的練習題,學生練得有興趣,從練習中找到了知識的“源”和“流”,體驗到了“現買現賣”的樂趣。再加上適時地點撥,又提高了學生的審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課外作業(yè)形象化。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應該形式多樣,應是學生所關心并以感性知識為基礎的,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練的興趣。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變式練習、學以致用等方法。運用新知識,實質上是促成學習實效,使學生不斷把獲得的新知識成功地運用于實際,嘗到能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甜頭”。反過來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強化了參與意識,這一定會形成化學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取得最佳教學效益。
總之,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就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途徑。讓學生在“做實驗”中“學化學”是化學學習的主要方法,也是讓學生參與化學課堂教學。用科學探究的方式學習化學,就是要讓學生親自去發(fā)現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初中化學教學感悟;《中外交流》2017年45期;董世春
[2] 感悟化學教學中的藝術;《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4年第6期;史俊
[3]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些感悟;《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年8期;易康榮
[4]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之感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年17期;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