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蓮
【摘要】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通常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服從教師的教學安排,進行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不能自主學習,并且沒有積極性。而學習的積極性在于學生對所學課程是否有興趣。目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各類教學目標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jù)新課改的目標與要求,更換自己的教學概念,運用新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相適應,以期使學生的語文學習得到進步。
【關鍵詞】參與意識 興趣 氛圍 參與條件 懸念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076-01
一、培養(yǎng)參與意識
1.情境調動
教師要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對課堂授課方式不斷推陳出新,從之前給學生灌輸知識的授課模式中走出來,進行開放性教學,要讓學生由之前的“被迫學習”轉變?yōu)椤白约悍e極主動要求學習”。從鼓勵學生多重體驗的角度出發(fā),學生一貫的學習模式被打破,從之前的服從式學習轉變?yōu)樽灾鲗W習,學生的身份發(fā)生轉變,學生的自主能力也會得到明顯的鍛煉與提升。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教授的具體內容進行故事性講解,安排學生事先熟悉課本內容,若課本內容有角色演繹,如“田忌賽馬”等趣味寓言內容,可以依據(jù)具體內容使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角色,在有趣的情境中通過演繹故事,學習寓言哲理,加深印象。教師通過扮演旁白等,引導學生依照課堂計劃進行學習,使得學生在參與課堂情境活動時多多動腦,勤加思考,將故事哲理應用于未來生活中。
課堂情境活動的意義在于學生會自發(fā)學習知識,不再像課堂知識移動裝載器,只知填塞,不懂應用,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會形成自覺獲取知識的習慣,也會從自己的參與中獲得感悟,課堂教學氛圍也會由以往的死氣沉沉自然轉變。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會慢慢與教師之間形成一種有效溝通模式,對于自己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將有自己的見解,對于自己不懂的知識,從自己實際解決獲得中會印象更加深刻。
2.懸念法
興趣的調動不能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通常學生一時興起,會認真聽課,參與到教師的各種教學方法中去,教師在將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之后,也要注意維持學生的興趣。通過“有意”地設置一些問題,引起學生對課堂下部分的疑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閱讀文章,尋求問題的答案。
二、營造氛圍,創(chuàng)造參與條件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壓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比如,在課本中有《皇帝的新裝》一類故事,這時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引導學生。一是從想象角度出發(fā)。一般同學心中皇帝應該是什么樣,有什么樣的性格?或是在自己心中,皇帝一般穿什么樣的衣服?當學生興致勃勃搶答老師問題時,教師適當?shù)倪M行引導,進入課文中,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二是從實際角度出發(fā)。讓學生闡述自己“所見過”的皇帝穿的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學習課本內容。學生積極參與搶答也會引起其他內向同學的積極性,這樣全班的教學氛圍都會得到轉變,學習氛圍不僅民主平等,也會輕松有趣,每一位學生也都能跟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計劃進行有步驟、有目的的參與。
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學生在學習時,教師最害怕學生不懂裝懂,《論語》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生對于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問題,一定要在課堂里及時提出,在解決問題之后才能為課后復習奠下基礎。但是學生通常會因為膽怯將問題保留,而學生只有在解疑之后才能得到進步,這時,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堂有限條件讓學生將自己的問題說出,而這一步通常是教學過程里最關鍵的一步。學生提出問題,與老師溝通,和全班同學進行討論之后,得到問題的答案,不但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同時,老師也要注意,學生在發(fā)表自己觀點時,有些觀點可能比較幼稚,但是老師要正確評價,不能讓某一位同學的發(fā)言受到嘲笑或是攻擊,不然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都會受到打擊,若學生再次遇到問題,也自然不會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在課堂里的發(fā)言都是其鍛煉語文能力的一種方式,語文能力從書面上可以得到展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若是不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也只能使學生“紙上談兵”。知識只有在不斷地學習、應用中才可以得到鍛煉以及成長,才能為自己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興趣表現(xiàn)力,也要針對該種興趣能力的維持、實際應用進行針對性鍛煉。
三、結論
只有在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模式相互適應的情況下,雙方才能從各自的立場上獲得價值。教師若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意制定教學計劃,只會在與學生的溝通之間設置障礙。通過上文的論述,筆者從參與意識和氛圍、參與條件的角度進行分析,針對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學生課堂關注度,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提出了上述集中看法,以期教師在實際教學計劃中得以應用并且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