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貴??
摘要:在教學中進行美感教育,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文章以此為探討的對象,首先介紹了我國當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然后簡單地介紹了語文的教學與美感相結(jié)合,提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對美的感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高中語文;美感;教學
在現(xiàn)行的高中教材中,很多文章本身就具有非常美好的美感,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在眾多語文教材中,很多都屬于大師作品。在對大師作品進行講解品讀的時候,會給學生一種非常美的享受,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加對美的感悟,提升對美的把握。在高中語文學習的時候,既可以學習到毛主席過雪山的豪壯胸襟,也可以感受到史學家司馬遷的千古絕唱;既可以領會到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也可以領會到國外悠久的文明佳作;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學習到人類不同時期的佳作,感受不同時期人們的生活情感,這些文章都可以很好地給學生美學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道德情操。語文課本給學生學習美的機會,但是學生往往對這種機會不感興趣,對于語文的學習甚至會出現(xiàn)抵觸的態(tài)度。出現(xiàn)這種狀況主要是由于我國還是實行應試教育的教育機制,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往往是教學生如何考出更高的分數(shù),而沒有告知學生如何學習文章的優(yōu)美情感。在應試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是在機械記憶文章,而對于文章的美感學習非常缺乏。在遇到優(yōu)美的文章的時候,人們都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受美好的文字,例如在曹操的《觀滄海》一文中,我們可以從詩文中感受一代梟雄的廣闊胸襟。針對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這些現(xiàn)狀,教師應當減少教學生機械記憶的教學,增加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領悟,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 讓學生體會課本深意
在語文課本中,課本中的文字都是作者思想的體現(xiàn),帶有作者獨到的見解,飽含作者當時的情感。教師在講授課文的時候,應當重現(xiàn)作者當時的客觀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當時的思想,并將自己作為主人翁去看待課文中所描述的事情,用心去體會作者的想法,從而體驗到作者文章中的美。學生在學習課本的時候會感受到語言的美麗,并在潛移默化中將這些美麗的語言運用到自身的寫作之中,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例如在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文中,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品讀,感受到遠離都市喧囂,呼吸田園空氣的美妙。在對課文進行深入講解之后,學生的感情與海子的感情相互融合,使學生可以感受到當時海子復雜的心理狀況——對世俗生活既向往,而又不想淪為一個世俗的人的復雜心情。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師也有必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首先,教師要對文章的美進行深刻把握,用專業(yè)的素質(zhì)引導學生體驗文章的美。在引導學生對美進行理解之后,讓學生自讀,讓學生自己感受文章的魅力,并將這種魅力運用到自身的寫作中去。同時學生在學會了發(fā)現(xiàn)美之后,還可以將發(fā)現(xiàn)的美進行融合消化,創(chuàng)造出自身的美,將優(yōu)美詞句運用于自身的作文寫作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形式美
作者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其中不乏自身的獨到見解。在具體寫作的時候,作者將自己的感情融合,并將這種融合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之中,使得文章達到和諧之美。學習這一點不僅有利于分析文章,也有利于寫文章,還有利于感受文章的美。例如,在學習《荷花淀》一文中,學生通過品讀文章,可以了解到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感受一群機智、勇敢的婦女保家衛(wèi)國的偉大形象。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樹立愛國的高尚美德,增加對于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感。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全文布局嚴謹,邏輯清晰,給人一種和諧統(tǒng)一的美感。
三、 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上乘作品,都是作者的精華之作。在作者的文章中,我們可以閱讀出心曠神怡的美感。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把主要的教學經(jīng)歷放在分析“情”字上,通過自身對于文章中的人物情感進行剖析,使學生感悟到文中人物之美,并聯(lián)想到文中的主題思想,切身感受作者愛恨交織的情感。在這種教學方法指導之下,學生可以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在《百合花》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觀察文中的只言片語,通過細微處感受作者的思想,使得學生感受到純真的情感。在細節(jié)的分析中,可以重點分析通訊員的破陋的衣服等細節(jié),感受通訊員純潔的心靈。通過對護送員細致的描寫,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最純真的人性美。
四、 引導學生在美的欣賞中得到熏陶
在文學作品中,體驗文學之美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不是水中的月亮,可以伸手觸摸,不是夏日小蟲,可以抬頭觀望。在品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往往需要具有良好的審美情操,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使得學生可以掌握審美的要素。例如在講授《荷塘月色》一文中,我們可以利用文章中優(yōu)美的月光以及荷葉的形象,啟迪學生對于美的感受。例如,文中提到出水的葉子,就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生活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葉,再聯(lián)想到芭蕾舞中翩翩起舞的女演員,從而體會到荷塘月色中優(yōu)美的荷葉。
根據(jù)上文的闡述,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將美感教學引入到語文教學之中,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把控能力,使得學生的審美技巧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學生可以自覺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達到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盧向陽.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素質(zhì)教育,2012,(8).
[2]索桂芳,高翠任.新課程體系下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5).
[3]鄭宇.論探究式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