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華
摘要:健身氣功八段錦作為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體育項目之一是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中的主要研究對象。本文基于八段錦功法的特點和教學原則,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總結出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最優(yōu)化教學設計以及多種教學方法,針對教學問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案,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八段錦;教學理論;教學方法
一、 引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活除了追求更高水平的物質享受,更多時候追求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養(yǎng)生。如今,養(yǎng)生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課程在學校開設。健身氣功八段錦是傳統(tǒng)養(yǎng)生中重要的項目之一,憑借其簡明精練、舒展大方的功法特點以及行之有效的鍛煉效果,贏得眾多好評。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并喜歡上八段錦,作者根據自身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一些教學方法進行分享。
二、 八段錦簡介以及功法特點
(一) 八段錦起源
八段錦分為南北兩派:動作較輕柔,大多為站立式的是南派;動作多為馬步,較為陽剛的是北派。不論是南派還是北派都是師出同源,但是具體的創(chuàng)始人還無從考證。從目前已經掌握的資料來看看,八段錦起源于宋朝,明清時期取得較大發(fā)展,是由歷代養(yǎng)生家和練習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筆寶貴財富。
(二) 八段錦理論基礎
作為傳統(tǒng)養(yǎng)生項目,能夠保留至今,必定有自己獨到之處。八段錦之所以能夠取得較好的健身效果與中醫(yī)理論密不可分。它符合中醫(yī)基礎理論,配合中醫(yī)的經絡學說、陰陽學說以及腑臟學說,遵循三調合一的規(guī)律,從而使大腦皮層有序運行,中樞神經以及各個內分泌系統(tǒng)都在大腦皮層的支配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經過長期鍛煉,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行氣活血,疏通經絡,養(yǎng)氣存神。
三、 掌握動作要領,排除動作誤區(qū)
(一) 注重基本身形,規(guī)范動作形態(tài)
很多初學者在接觸八段錦時常常不重視規(guī)范基本動作,練習后無法得到應有的效果,從而抱怨或迷惑不解。不論何種功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礎,主抓基本身形。當學會基礎的功法后,再從動作的規(guī)格上進一步規(guī)范,爭取每個動作都能做到正確、得法,形態(tài)上盡量爭取姿勢優(yōu)美,簡潔大方。通常來說,會做不等同于做得對,做得好,想要真正做得好,每天的重復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運動的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反復堅持練習的過程,最終才能由量變達到質變。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動作會經過由緊變松然后由松到沉再變穩(wěn)的過程。漸漸地,也就掌握了動作要領,最后需要做的就是突出功法特點,尋求功法風格。
(二) 調節(jié)呼吸幅度,掌握呼吸方法
練習氣功最重要的就是對氣息的調節(jié),常用的方法是呼吸吐納法。呼吸吐納指的是吐出肺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八段錦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逆腹式呼吸方法,配合提肛呼吸。具體操作:吸氣時提肛、收腹、膈肌上升;呼氣時松肛、松腹,膈肌也順勢下降;每一個動作中的松緊與動靜變化處采用閉氣的方法。因為每個人自身體質不同,呼吸幅度也不相同,但是不論怎樣,呼吸的方法是一樣的,在練習時要注意靈活運用,不能照本宣科,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節(jié)。呼吸吐納根據掌握程度不同也分為幾個階段:初學者主要以自然呼吸為主,等功法嫻熟后將呼吸方法與自身的動作練習相結合,達到柔和均勻的階段,不能一味追求深長呼吸,自然呼吸作為基本的呼吸方法,在練習中起到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三) 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幅度
八段錦作為健身氣功的一種,屬于強度中等的有氧運動。由于練習者年齡、性別和身體條件的不同,在安排運動量的時候也是不盡相同,最佳運動量應該是結合自身情況,以身體最佳狀態(tài)為目標。所謂身體最佳狀態(tài)即練習后精神愉悅,脈象、血壓穩(wěn)定,而且食欲和睡眠良好。如果出現身體疲勞,脈搏長時無法恢復,睡眠質量和食欲均下降,那么要及時作出調整。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得出,一般來說一周應該至少有不少于5次的練習,每次40分鐘左右,大約做2遍,兩遍之間有2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最佳,如果算上前期的熱身運動,一整套下來大約為50分鐘的運動時間。
四、 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一) 講解示范法
教學中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講解示范法,這適用于絕大多數課程。在進行八段錦教學時,教師應當首先做出正確的示范,再輔以詳細到位的講解。通過示范,學生對動作要領、位置,以及練習次數都能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也為后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保障后續(xù)學習的順利進行;其次在學生進行練習時做好檢查工作,對于學生出現的不規(guī)范、易錯動作再進行詳細講解,加以鞏固。
(二) 心理暗示調節(jié)法
很多學生認為八段錦作為一項傳統(tǒng)運動,內容較為枯燥,缺乏趣味性,因此學習興趣低,學習效果不理想。教師要克服這一障礙,首先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境,通過運用聯(lián)想、暗示和音樂等方式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在學生思想不能集中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幫助學生逐步放松,集中注意力,保障學生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教學效果。
(三) 及時進行鼓勵反饋
對于大多數的初學者來說,由于缺乏練習,接觸較淺,在進行練習時有點摸不著頭腦,這時需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如“動作很優(yōu)美、技術不錯、真棒……”,通過語言刺激鼓勵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勵的語言并不需要太多但是要真誠,有針對性和突出點,幫助學生獲得情感滿足。
五、 總結
八段錦的教學更加注重的是實際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經驗的總結,分析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采用多種科學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手段,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樂,讓學生既掌握了方法要領也能真正感受到八段錦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徐景文.健身鍛煉與傳統(tǒng)養(yǎng)生[J].長治學院學報,2001,(814):81-82.
[2]朱會軍.中醫(yī)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體育[J].湖北體育科技,2009,28(2):148-149.
[3]潘靈,陳云海,單華,張波.試述健身氣功“八段錦”與終身體育的關系[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30(2):62-63.
[4]劉天君.中醫(yī)氣功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
[5]顧一煌.健身氣功教學淺談[J].當代醫(yī)學,2011,14(2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