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良
摘 要:語文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是認識世界,發(fā)展閱讀性思維的第一步。小學階段,閱讀是學生從課文開始的,然后老師的分享,自我收集賞析的過程。深入閱讀,獲得正確的三觀,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是他們閱讀思維形成重要的一步。要培養(yǎng)小學生們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關鍵是老師的引導和自我的積累,注重讓學生用自我情感去體驗生活,體驗閱讀中作者的思維觀點,學習其中好的優(yōu)秀品質,感受作者可貴的精神,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我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而且許多名人前輩都提倡要重視閱讀,閱讀是人精神的食糧。在豐富積累下,形成一個獨具風格閱讀方式,同時形成良好的感悟,在閱讀中不斷被熏陶,受到高尚情操洗禮,在閱讀中享受閱讀的趣味。現(xiàn)在小學語文中以“小學語文閱讀”為核心展開,開發(fā)他們閱讀思維,讓他們能快速閱讀更多文章,以最有效方式讓他們在閱讀中吸取他們范圍內的精華,這對一個人的身心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有些深遠又重大的意義。當然,孩子閱讀興趣離不開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家長的鼓勵引導。
一、找準閱讀方向,營造良好氛圍
從小學生就開始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老師起著重要作用,教會同學們讀什么書,引導孩子們的閱讀方向。老師可以搜集美文佳作與同學一起分享收獲,也可以通過學校圖書館,推薦優(yōu)秀書籍。在學校,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自習課安靜閱讀,感受濃厚的閱讀氛圍感染。在語文教學中,許多名人名言,要求孩子們背誦并理解,讓他們找準學習閱讀的方向。同時閱讀文章中,學會閱讀古詩,將古詩用句子描繪出來,用心感悟??梢栽囍喿x小學范圍能接受的了的簡單文言文,為初高中文言文閱讀學習打下基礎。
二、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
教學中,老師通過閱讀課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指導,同時也可以分享課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熱情。在課內外貫通融合中,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自發(fā)地去發(fā)現(xiàn)尋找適合自己的讀物。一但養(yǎng)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就好比人一日三餐要吃飯,這樣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性的在閱讀生活中,健康成長。當然,在不同的年級段,他們培養(yǎng)閱讀的側重點不同。低年級學生,首先教會她們愛惜書本,保持閱讀文章的干凈整潔不褶皺,做到靜下心來閱讀。堅持每天閱讀,不在于時間長短,只要適時就行。對于中段高段的同學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默讀學習基礎上,讓他們養(yǎng)成獨立閱讀思維的習慣,能自我自覺養(yǎng)成分析文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養(yǎng)成讀書看報多方閱讀的習慣。
三、正確閱讀的策略方法
遇到一篇閱讀文章,不能大而化之,粗粗閱讀。應該先回憶老師教的閱讀方式,然后再結合自我方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讀。閱讀的方法形式多樣,方法步驟簡單歸納如下:
1.通讀全文,反復閱讀理解,筆不離手
第一次接觸新文章時,要通讀全文,至少三遍以上,知道它大意。質疑問題,然后指導賞析。在興趣激發(fā)下,挖掘閱讀中有價值的信息,讓學生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這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這篇文章產(chǎn)生主動的學習觀念。閱讀的同時,要學會勾畫文章中重點詞句,找到它的中心思想表達的句子,做上勾畫,標上重點符號,有序閱讀,精讀與略度相結合,邊想邊讀,結合平時的閱讀積累知識來閱讀,做到反復閱讀理解。
2.品味題目,了解過度段,分析精華語段
一篇閱讀性文章的題目,就是全文的一個線索,首先要弄清題目的意思,是否是一語雙關,比如有一篇閱讀文叫“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花兒凋零落下,另一方面指爸爸“走了”,有的題目含蓄隱藏在文中,反而引起讀者興趣讓讀者去探索,有的題目直接明了直達全文中心。根據(jù)大多老師經(jīng)驗,一個完美的開頭和華麗的結尾,又或者是一個平凡細膩的開頭震撼性的結尾等。簡而言之,一篇好的開頭閱讀文,會大大激發(fā)閱讀者興趣,會帶領閱讀的學生們去思考去品味,就如一陣春風拂過心尖的感覺,讓你跟著先沉醉其中。在開頭后緊接著的就是行文結構的關鍵了,它能體現(xiàn)一篇文章的邏輯性,緊湊性,層次性,完整性,上下文銜接自然性,這些行云流水的優(yōu)秀閱讀文,再加上有聲有色的結尾,震地有聲。言無盡而意無窮,很多閱讀都韻味無窮,這需要每位學生去通過自己平日積累理解,來對同篇閱讀發(fā)表不同感受,讓后大家交流分享。就好比一首詩,你認真去閱讀就能陷入其中。好比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開頭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苯Y尾是:“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開頭就引人深思,回去考慮作者如此輕盈細致的開頭要表達一個什么情懷,如此美得開頭讓人忍不住往下閱讀的強烈興趣,最后結尾寓意深刻,韻味無窮。
3.找準中心思想,分析語句,體味情懷與之共鳴
一篇閱讀最關鍵也最重要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閱讀文全都是圍繞中心思想來寫的,沒有脫離中心的閱讀,那是不成立的。一篇閱讀,認真讀過后,就該先去文章開頭結尾和過渡段中先下手去找準中心思想,小學階段,大多分類有親情中孩子對母親的愛,父愛,師生之間的愛,關愛,愛心,愛動物環(huán)境等題目,也有表達相思之情,熱愛祖國之情,思念莫人之切,個人理想,希望,遠大抱負等等的閱讀文。你需要去文中找到直接或者間接的中心思想所表達,然后再從文中句子開始分析,分析句子的時候時刻圍著中心思想展開,有些語句可以從描述一件細微小事而強烈反襯出作者的情懷。比如“媽媽走進房門,輕輕放上一杯牛奶,然后又小心翼翼的反拉上門走除了了我書房”,閱讀中若是讀著這類句子,你可以從“輕輕”,“小心翼翼”來分析,能從一句簡單的話看出很多東西,媽媽的小心翼翼,體現(xiàn)了媽媽怕打擾孩子學習,輕輕放上一杯牛奶,說明媽媽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閱讀一篇文章,要由淺入深入體會。你將會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同時,收獲受益良多。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可以知道老師的重要性和學習氛圍的重要性,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在閱讀思維能力上突飛猛進。相信,孩子們只要養(yǎng)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堅持閱讀,自覺積極,自覺主動獨立學習,用正確閱讀方式讀好文,記好句,你將愛上閱讀,收獲滿滿。
參考文獻:
[1]青格勒.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內蒙古師范大學.
[2]周濤.新課標指導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
[3]周艷華.淺談小學語文略讀文教學[J].都市家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