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碧
數學學習是師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最重要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fā)展中的體驗與交往,使他們成為發(fā)展與變化的主體。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欲、表現欲很強。怎樣才能讓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的。
一、用愛去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家指出:膽怯和過分自我批評的心理狀態(tài)是妨礙創(chuàng)造的最危險的敵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創(chuàng)造個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我認為給學生關愛,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于持贊賞的態(tài)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覺到如坐春風,如沐春雨。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待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fā)開導。
二、重結果更重過程
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結果,忽視教師導和學生思維的過程,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就拿備課寫教案來說吧,以往教學時,往往要求備詳案,其實這反而限制了教師課堂上的教學,因為課堂是活躍、變化的,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照詳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臨場發(fā)揮。而新教材重結果更重過程,在教學上留有余地,教師在編寫教案上也注重中心環(huán)節(jié)的編寫,但不要求面面俱到,讓教師有應變的心理?;A教育改革重視教學后的總結評價,讓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確實反饋。這樣能讓教師根據不同的班級及時調整教法,游刃有余,能很好地體現新教材的設計思想。不僅教師減負,課堂的實效也加強了。教學時重在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了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創(chuàng)新的機會。
三、結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多感性知識,重生活經驗的應用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可以說數學知識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新教材很好地突出這一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畫面引出新課,讓學生們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使數學知識貼近生活。如人教版第一冊中的“比大小”這一課,就是通過“小猴分水果”的故事展開,水果數量與小猴只數不一樣,夠分嗎?怎么分?一年級的學生一看到這個場面,就已自覺進行比大小,并將水果分好了,一節(jié)新課就在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中上完了,課后學生們還能踴躍參與比大小分其它東西。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能時時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并不覺得累。可見,良好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生的探索學習活動架起橋梁。
四、重視合作學習,提供學生的交流空間,增強合作意識
研究表明:通過教學而獲得的數學知識只有10%。可見人的知識獲取的手段相當豐富,其中合作學習就是一種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為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群體磨合后的智慧,解決難題,互幫互學,共同進步。通過小組學習,同學們互相啟發(fā)、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觀點漸趨統(tǒng)一。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解決了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難題,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互相交往的能力,鍛煉了學生們的“情商”,培養(yǎng)初步的團隊精神。同時,教師從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閿祵W活動的組織者,給學生們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
五、增強民主,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權利
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在教學中我們也要重視挖掘學生們的“潛能”。新教材提倡“思維無禁區(qū)”,在教學中學生可以自由地求異和求同,避免了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控制,產生思維定勢。學生可以根據自已的情況選擇好的方法,也可以接受挑戰(zhàn)再尋求更好或更難的方法。新教材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自覺地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去,完成對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結構的構建。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大的自由,會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六、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創(chuàng)新意識
為了使低年級學生較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方法,很好地進行練習,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具,并且在教學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性格特點,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指導他們通過觀察和操作掌握數學知識。
七、評價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評價
學數學的目的在于應用,如果單憑一張卷于就斷定學生學習的好壞未免大片面了。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人才選拔標準的改變,評價方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教師應很好地根據本校情況,制定一個符合技情的方案,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們的各項能力,特別是應用數學的能力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全面評價一個人,培養(yǎng)出與時代接軌的合格學生。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分析、解決和運用數學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我們期盼著我們所思、所做的,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發(fā)展”,得到充分的“自主發(fā)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