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摘 要】近些年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愈發(fā)深化,新課程改革的方面也變得越來越大,語文也不單單只是課堂教學的改革了,作文也已納入了改革的范疇。而寫作能力應(yīng)該從小培養(yǎng),所以小學作文寫得好不好、基礎(chǔ)牢不牢對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作文,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從生活上入手,指導學生寫作。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了對寫作的要求,那就是:對習作有興趣,能夠?qū)懗鲎约合胝f的話,樂于表達,具有寫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寫作的快樂,并通過寫作增加自身的獨特感受。而從當前階段我國小學生的寫作情況來看,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寫作上還存在問題,總體來說就是作文教學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學生無話可寫、無事可談,若是這一現(xiàn)狀不加以解決,長此以往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將無法得到較好的鍛煉。所以說,教師要想改變當前作文教學的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學入手,把作文教學融入生活,指導學生進行生活化寫作。
一、教師首先要加強生活化寫作的意識和學習
從課程改革的方向上來看,基于生活化的寫作訓練將是今后學生習作的主要方向,而教師要想更好地在教學時指導學生進行生活化寫作,就需要先“打鐵本身硬”,修煉好自身的寫作功底,才能更好地去教學生。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前,一定要自身先樹立起生活教育的思想,并且保證自己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遵循生活性原則、主體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和和諧性原則,這樣在教學的時候才不會偏離軌道。同時,教師還要不斷的進行學習,通過各種方式學習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策略,借鑒各種教學模式提升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效果,不斷進行練筆加強自身的生活化寫作水平,以便能夠全方位的強化自身的寫作水平,為更好的教學打好基礎(chǔ)。
二、學會觀察是指導學生進行生活化寫作的前提
人們認識和了解事物的主要途徑是依靠眼睛看,也就是所謂的觀察,而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正確的觀察是作文訓練的前提和基礎(chǔ),只有教會學生學會觀察、懂得觀察,學生才能通過觀察從生活中獲得相應(yīng)的寫作素材,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事物或所發(fā)生的事情,才會使自己的情感與之產(chǎn)生共鳴,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內(nèi)容豐富,具有真情實感。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學生會學習《畫楊桃》這一課,課文就詳細的描述了楊桃的結(jié)構(gòu)和外貌,那么教師就可以趁此機會指導學生寫一篇類似的生活化小作文,以作練筆之用。像指導學生觀察一個蘋果,從內(nèi)到外、從顏色形狀到味道,這樣學生通過一定順序仔細觀察之后,就會對蘋果有一個較深入的了解,那么在寫起小作文的時候也就會更加輕松,寫得作文也會更加生動。所以說,教師要教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觀察和認識事物,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情感與所看到的東西產(chǎn)生共鳴。
三、培養(yǎng)學生記日記的習慣,為生活化習作積累素材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動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所以每一個學生眼里觀察到的世界都是各不相同、多姿多彩的,而這些不一樣的東西積累起來就是學生寫作的豐富素材。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勤動筆,把日常生活看到的、遇到的、發(fā)生的事情通過筆記錄下來,這樣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學生就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寫出自己看到的或活動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并說出了自己內(nèi)心最想說的話,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云亦云和無病呻吟,使文章寫出來更加有血有肉。
很多學生會說每天都是上學放學,根本沒有時間玩耍,也就沒有什么可寫、可記錄的了,其實并不是,對此,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學生指導,告訴學生日記都可以寫一些什么內(nèi)容。比如說:學校開運動會了,就可以記下自己看到的最激動人心的一場比賽;在學校上完了繪本閱讀課,就可以把繪本中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在上學、放學回家的路上,可以將自己看到的某一個賣東西的小商販、清掃街道的清潔工人等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對他們的外貌、動作、所做的事進行描述。這些內(nèi)容都不需要學生特地的去做什么就可以變成現(xiàn)有的素材,進行日記書寫,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記錄生活,養(yǎng)成勤記身邊小事的習慣。
(下轉(zhuǎn)第116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