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良
摘 要:文言文教學目標單一,即著眼于字、詞、句的解釋和翻譯。一般文言文教學都是教師一講到底,一灌到底,既會產(chǎn)生滿堂灌的反效果,又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因此要研究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285-01
初中語文教學是初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幾年,文言文的比重逐年上漲,也能看出國家教育部門對文言文教學的重視以及文言文對中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們都很關心和重視的問題。
一、文言文學習的必要性
民國白話文運動以前,我國的知識分子的所有創(chuàng)作、人民大眾的智慧都由文言文來記載。我們的祖先留下給我們的典籍,燦爛的文化瑰寶,這也是中華民族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就不足以為中國人?,F(xiàn)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延續(xù),如果我們只學現(xiàn)代漢語而擱置古代漢語,那么我們?nèi)绱藸N爛的古代文化是否要就此塵封?
二、從文言文考點找教學切入點
文言文是我們古代燦爛文化的記載,我們需要下功夫深入研究,可是對于初中文言文教學,則僅僅是入門、指引,因此我們不能一次性將浩瀚的文言知識講授給學生,這樣也不符合初中生的教學要求。怎么把控教學的“度”呢?這就需要我們從考點中找教學切入點。
1、攻克文言文詞語
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是我們閱讀文言文必須攻克的難關,決定著我們能否讀懂文言文,而同一個文言詞語可能有很多義項和用法,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一一指出。文言文教學中應以語言點的解釋為基礎。
2、翻譯句子
在語言點掌握之后,就是句子翻譯了,通常會出現(xiàn)翻譯題,這也是我們教學中必須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遵照原文語氣、語義和習慣。盡可能對應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風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語素的雙音詞,即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 要善于用“補”?!把a”:即補出省略內(nèi)容。比如主語、賓語和介詞“于”等。(譯出補足部分后用括號標示。 需要注意的是,增補的內(nèi)容一定要必要,不要畫蛇添足了。
還要巧妙會“刪”,即有些虛詞可以不翻譯。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句中“之”是幫助賓語前置的,不翻譯。
3、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斷句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文言學習技能,因此也是我們的教學重點之一。
4、理解內(nèi)容,分析品味
理解內(nèi)容分為以下幾類: 寫人記事型、寫景狀物型、敘事議理型、分析品味。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文言文,分析的時候,都離不開分析概括人物、事件以及物體的特點,其次分析作者蘊含在內(nèi)的思想感情及寫作特色,最后談自己的體會。
以上內(nèi)容基本上涵蓋了初中文言文學習的全部重難點,只要一一突破,就能保證文言文教學的高效性,也能保證學生文言文板塊的掌握效果,提高考試成績。
三、文言文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知其所以然
我們大多數(shù)初中語文教師在講授文言文的時候,一貫的上課模式是先講作者,再講寫作背景,再疏通文意,再講幾個重點詞,重點用法,很少去思考作者及作品的深層內(nèi)涵,甚至也不去介紹古代的一些文化傳統(tǒng)。這樣子教古文,在我看來根本就是表面功夫。比如,在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全文順了一遍之后,重點字詞句都講完了,以為已經(jīng)完美收官之時,學生提出來很多我未曾想過的問題。比如,蘇軾與張懷民是怎樣的關系,為什么蘇軾失眠必須要找張懷民傾訴,他為什么知道懷民亦未寢?有的學生認為“為什么偏偏是‘竹柏影也而不是其他的植物,這里的“竹柏”是否有其象征意義”;有的說“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著耳”中的“閑人”到底作何解……真的是文言文教學不光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挖出根基,才能理解透徹。
2、意境
意境是我們一直都講的一個文言文所具有的一個高級的標準,并不是所有的古文都有意境,所以我們要分析欣賞那些意境優(yōu)美的古文,感作者之感,察作者之心,心臨其境。《記承天寺夜游》,詩人借助悠閑的情調(diào)調(diào)節(jié)緊張的生活。在深秋的月夜里,月光如洗,竹柏搖曳,庭下如積水空明,詩人百無聊賴,心生感慨想要傾訴,于是去承天寺找自己的知己張懷民抒發(fā)感慨。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意境美,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3、文化
深厚精潤的文化應落實在語文課的方方面面,語就是吾知言,要有自己的個性和見解,要對文本有與眾不同的解說。文,是言之美,文質彬彬為美?!豆敗愤@節(jié)課中,老師設計了墨子與公輸?shù)谋硌?,學生用食指指著老師,學生的肢體動作與墨子的坐而論道是完全不符的。學生的演繹與文本產(chǎn)生了嚴重的偏差。從而對學生的人格構建也產(chǎn)生了錯誤的引領。
4、拓展
拓展知識點是我們教學中經(jīng)常會做的,但是應該如何拓展,把持怎么一個度,是我們初中文言文教學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我認為應該拓展一到兩個知識點,來啟發(fā)同學課外探究的意識,與知識無止境的觀念。以《狼》為例,蒲松齡筆下的狼,象征著貪官污吏和壞人,他的文章是啟示我們?nèi)绾瘟⒂谑篱g,怎樣面對像狼那樣的人。
5、意象
意象是主客觀的有機統(tǒng)一。比如《愛蓮說》中,周敦頤對蓮的感受,周敦頤構建的蓮這個君子意象。
總之,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善于思考總結,將優(yōu)秀高效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臧瑞瑞. 提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探討[J]. 新課程(中學),2016,(06):121. [2017-10-10].
[2] 劉艷輝. 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 新課程(中學),2014,(02):34. [2017-10-10].
[3] 李明云. 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的研究[D].魯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