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建玲
【摘 要】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親自實驗的機會,讓學生更多的動手實驗,在“做”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享受樂趣。科學來源于生活,有服務于生活,只有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去學科學,用科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放松,更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關鍵詞】科學課堂 快樂 平等和諧 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037
科學作為改革浪潮下的一門新型學科,只有讓學生走進快樂的殿堂,讓快樂真正走進科學課堂,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科學的快樂,中國的素質(zhì)教育才會得以實現(xiàn)。
一、教師要有高超的專業(yè)知識
俗話說:“一碗倒一碗永遠倒不滿。”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還要有不斷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給學生一桶水,自己要有一眼不斷噴涌的泉水,上課前充分準備,及時應對學生的疑問,駕馭課堂,游刃有余,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科學的快樂。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成功的教學取決于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想讓快樂走進課堂,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正視學生間的差異,這樣才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走進彼此的內(nèi)心,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一句真誠的關心,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不經(jīng)意的贊揚,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會給生很大的激勵。只有教師走進學生心里,才能打開學生的心鎖;只有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贊賞,才能讓學生充滿自信和動力,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自我的價值,這一切都源于溝通,源于和諧。
三、讓學生積極動手操作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親自實驗的機會,讓學生更多的動手實驗,在“做”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享受樂趣。在上《研究磁鐵》一課時,當研究感受磁鐵斥力,了解磁懸浮列車這一活動時,學生通過做一輛磁力小車,應用磁鐵斥力的作用推動小車運動,并用手感覺斥力的大??;通過課件演示磁懸浮列車的高速前進動畫,感受磁懸浮列車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學生通過動手實際感受了磁鐵同極互相排斥、異極互相吸引的性質(zhì),又對現(xiàn)代科技磁懸浮列車模擬體驗,激發(fā)了科學學習的興趣,從中享受動手操作成功,帶來的快樂。
四、帶領學生走進生活,真切感受科學的實用性
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只有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去學科學,用科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放松,更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如打乒乓球是小學生喜歡進行的一項運動,把乒乓球弄癟了也是孩子們常見的事情,在教學《熱脹冷縮》時,我拿出一個癟了的乒乓球問學生:這個球還能用嗎?學生個個直搖頭,我說:讓老師變個魔術給你們看看吧!”然后我把球裝進有熱水的盆子里,球慢慢地鼓起來了,學生個個目瞪口呆??戳死蠋焺偛诺膶嶒瀸W生就會感到科學就在身邊,從而對科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受科學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