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課堂提問,設計要有目的性、適度性、層次性,注意提問的藝術,針對學生的學情,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問得巧,問得趣,問得有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去獲取新的知識,帶領學生去遨游文章的海洋,探索文章的真諦,享受語言的優(yōu)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提問;目的性;層次性;針對性;適度適量;和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182-01
初中學生讀語文課文,往往一讀而過,不能正確理解課文的真諦,體會不到文章的“妙處”,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讀書不會生疑則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薄绊毥逃幸伞本褪且蠼處熖岢鲆蓡枺Q缘溃簩W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提問不注重藝術性,過于簡單。諸如“是不是”、“ 好不好”之類的提問,表面上營造了熱烈的氣氛,實質上流于形式,華而不實,有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的教師提問超出學生知識范圍,問題過難,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和信心;有的教師不善于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而適當引導,學生思維水平難以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如何來提問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呢?筆者從近幾十年的教學中采取了以下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
教師在備課時應對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問題精心設計,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fā)他們去探索,去發(fā)現,去獲取新的知識。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有目的性。每一個問題的設計要有目的性,要為教學目標服務。為提問而提問是盲目的提問,盲目的提問無助于教學,只能分散精力,偏離軌道,浪費時間。問題的設計要防止偏,脫離教學目標,抓不住重點,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外,還使學生沒有獲取新知識,獲得學習方法。所以課堂提問問題的設計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為刺激學生急于想了解課文的內容,引起其學習動機,而使之對于課文感興趣設計什么問題;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什么樣的問題;為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設計什么問題;為明晰課文知識結構設計什么問題;課堂小結歸納設計什么問題……有目的性的明提問的,就能使提問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產生直接的效果。
2、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有“度”。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問題過易或過難,都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或抑止心理。那怎樣的提問才算是適度呢?有位教育家說得好:“要把知識的果實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位置?!边@個比喻生動而準確地告訴我們: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讓學有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的懈怠。要讓學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問題的設計要防止淺,太容易的問題,缺乏吸引力,索然無味,引不起學生思索探究,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使課堂沉悶,課堂效率低;問題的設計要防止太難,讓學生覺得高不可攀,“聽”而生畏,一個問題問得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學生回答不上來不說,反而增大學生的壓力,抑制了他們的思維,打擊學生的興趣,致使課堂氛圍也陷入尷尬的境地;問題的設計要防止大而空,內容空泛,無從下手,學生覺得怎么答都對,又不對,造成心理壓力,效果適得其反。所以教師在備課時除了研究課標、教材外,還要研究學情,分析學情,要針對學生實際。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才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課堂問題設計避免所有的知識都變成問題,避免走入一問到底的誤區(qū)。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提得過多過繁也不行,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出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的既科學又系統(tǒng)的提問,做到有的放矢,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真諦,體會文章的奧妙。
二、課堂提問要注重提問的方式
1、課堂提問要問得適時,問得巧,問得趣,問得有價值,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點撥作用。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要想使你的提問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善于抓住契機,設置矛盾,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時,也就意味著對思維的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2、課堂提問要針對學生實際,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不同性格的學生應有所區(qū)別,因人而異。對優(yōu)生,提問內容要難些,要求應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壓力;對基礎較差學生,提問內容要相對易些,還要適當時給以引導和補充,使其增強信心;對性格內向而又膽怯的學生,不僅要考慮提問場合,還要注意提問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變化提問的角度,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現自己。
3、課堂提問應該有和諧的氣氛。居高臨下的提問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距離感,要盡可能多站在學生的旁邊和中間,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對面,要讓學生自然地把教師當作交流的伙伴,避免將提問作為懲罰手段,專門收拾心目中的“差生”; 提問時,注意自己的表情,語氣和手勢,要有一種親和力,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才能同學生進行平等的思想交流。用親切的語言、熱情的態(tài)度、輕松的氣氛將消除學生的緊張和壓抑感。要注意傾聽,糾正補充,無論學生的回答滿不滿意,都應盡量避免言語的刺傷、態(tài)度的輕慢,應充滿激情,充滿賞識、充滿期待。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正如一位教育家說過的“鼓勵對人類而言,猶如陽光一樣,沒有陽光就難以生存?!币o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盡說。
總之,精心設計并進行一堂語文課的提問,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創(chuàng)造了學習的氛圍,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