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音樂的合唱教學,可謂是音樂教學模式中難度最高的一種教學模式,他不僅需要音樂教師本身擁有較高的音樂素質(zhì)和涵養(yǎng),同時還需要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因為,小學音樂合唱是一個群體性的事情。所以,要調(diào)動所有人員的積極性,讓所有人員都學會,才能算得上有效教學。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廣大音樂教師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進行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合唱教學;有效性
一、 前言
合唱教學有著音色豐富、音域較廣的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演唱能力,如果能夠提高小學生對演唱的學習興趣,則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各方面素質(zhì)的提升。合唱又是一種音樂綜合性的實踐表演活動。它需要合唱的每一個隊員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映襯,在合唱中既要求每個隊員唱好屬于自己的聲部和旋律,又要保證隊員之間的音樂協(xié)調(diào)性和有效的配合,最終達到音樂的和諧演唱效果。在合唱的實踐中,它需要每一個隊員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高度的集中,在演唱的歌曲韻律中產(chǎn)生共鳴,達到一種具有高度“震撼性”和“藝術表現(xiàn)性”的音樂表演形式。
那么,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合唱的效果呢?首先就是要明確現(xiàn)階段,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再對癥下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并以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來提高合唱教學的效率。
二、 小學音樂合唱課堂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合唱要求學生自身具有較高的素質(zhì),但對于小學學校,幾乎很難滿足應當提供的師資力量。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往往缺少專業(yè)的教師授課,一般采取由其他課程的教師代課的方法,因此,教師對音樂教學的認知度和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其次,合唱要求學生不僅要對每一個音節(jié)唱得很準,還需要在演唱時運用不同的聲部,對此,學生沒有足夠的信心,甚至存在抵觸情緒。最后,由于師資力量的落后,導致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形式單一,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導致了合唱課堂教學效率低,影響了整體的音樂教學質(zhì)量。
三、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方法
1. 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小學生受其心理特點的影響,對其感興趣的東西會明顯表現(xiàn)出愿意學習的態(tài)度。所以,在合唱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夠抓住小學生的特性,尋找小學生的興趣點,引起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小學生便能熱情地投入到合唱學習中。當合唱的主體能夠積極面對教學,那么,教學的效率自然能夠提高。
2. 加強技巧引導,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
合唱是一項集體表演藝術,不同聲部之間要有效配合,達到平衡、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需要一定的教學技巧,不能是生搬硬套的教學。為了提高合唱教學的效率,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掌握合唱中的技巧,使學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合唱呼吸節(jié)奏方面的有效指導,讓學生掌握合唱的基本呼吸方法,并能正確運用到合唱中。當學生掌握了合唱技巧后,自然信心倍增,合唱教學的效率也就上去了。
3. 利用器樂輔助合唱課堂教學
器樂本身的獨特優(yōu)勢在于,能夠表現(xiàn)出不同聲部之間的音準和音高,所以利用器樂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也是提高合唱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器樂能夠從宏觀概念上促進小學生對音準和音高的把握。例如,在教授《送別》這首歌曲時,由于這首歌曲屬于二聲部歌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分聲部進行練習,使學生先了解不同聲部之間的音準和音高,對其進行初步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進行合奏訓練。這樣有計劃、有步驟的指導教學,有利于促進合唱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4. 適當降低合唱歌曲的難度
合唱本身就具有高難度,合唱教學更是音樂教學中的難點教學,他是有多個聲部同時存在的,如果讓學生分不同的聲部進行演唱練習,就會發(fā)生不同聲部串音的現(xiàn)象,而小學階段的學習本就屬于一個初級階段,難度設置過大,學生根本無法完成學習目標,自然無法體會學習過程中的喜悅。為此,教師可以把不同的聲部變成同度,使合唱變得容易些,使學生自然投入到合唱課堂教學的學習中,避免由于難度過大而導致合唱一次次失敗帶給學生的挫敗感,以此來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5. 增加創(chuàng)造性教學思維
人們一般所說的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奇獨特的產(chǎn)品或能力。在音樂的合唱教學中,音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的這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和聲音的旋律以及音域、音響等做到開創(chuàng)性的探索,給學生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發(fā)展提供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與機會。
如:《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曲,就可以將整個樂曲分為不同的小章節(jié),把原來的韻律和曲調(diào)打亂。讓學生們對新的音調(diào)和音高進行自主的探索和編創(chuàng),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創(chuàng)造性演唱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性以及對音樂的樂趣感都得到了有效的發(fā)揮,學生也更加能夠認識的自己的力量和有更多的音樂成就感,對其以后的人生熱愛音樂會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四、 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自身素質(zhì)的缺陷。師者,當以表率也。作為音樂教師自當從自身做起,注重合唱教學的方法引導,充分利用器樂來對合唱教學進行輔助,適當增減合唱教學的難度,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秋子.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51):41-42.
[2]吳競.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現(xiàn)狀與策略[J].教師,2012年06期.
[3]張爾宏.對小學音樂課合唱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教研),2010年05期.
[4]王孝晶.對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1期.
作者簡介:
謝朝偉,重慶市,重慶市南川區(qū)隆化第一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