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云
摘要:汽修專業(yè)是高等職業(yè)學校緊缺的四大專業(yè)之一,怎樣把汽修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成當前社會所急需的綜合型人才,正是汽修專業(yè)探索實施“做、學、講、練”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本文圍繞四個方面闡述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汽修專業(yè)中的運用,旨在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汽修專業(yè);一體化;實訓;教學
所謂“做、學、講、練”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在給出了某項維修任務的基礎之上,學生在教師的教導和講解下進行邊學邊修理的一種教學方式。相比起過去那種單一地對照課本來進行理論式的學習,“做、學、講、練”理實一體化更顯得有效果,使得學生們避免了在實踐中造成理論和技能不匹配的脫節(jié)現象。同時,運用這種邊學邊做的方式,可以節(jié)省很多課堂教學的時間,極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 提高學生認識,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
我們知道,高職學校各專業(yè)所培養(yǎng)的學生都是為了今后能夠致力于企業(yè)工廠中的工作人員。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踐行“做、學、講、練”,需要不斷地對學生灌輸學習汽修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具體表現在學習汽修的對于今后的人生工作具有如何的能動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再者,教師可以時不時地帶領學生去周邊的汽修廠進行參觀和學習,以幫助他們學習和了解更多現代汽車的基本構造以及相關的汽修行業(yè)的發(fā)展。這其中主要包含了現代汽車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汽車的維護與修理等基本專業(yè)理論知識,掌握汽車各總成的拆裝、故障診斷與排除、零件損耗分析與檢測分類、合理維護與修理等技術。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工作的環(huán)境,既是學生也是工人。為今后學生們真正步入社會,對于流水線上的汽車修理和保養(yǎng)工作,能夠更快地上手,使得他們可以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職業(yè)素養(yǎng)是每一個技能型人才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是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二、 注重實踐培訓,加強直觀實驗教學
心理學研究認為,直觀是人的思維第一直覺,是獲得信息的最早感知。除了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各式各樣的汽修技能,還可以在課余之時,安排學生班級之間進行一些技能操作的比賽,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作為高職的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精力旺盛,競爭欲望也強烈,因此“做、學、講、練”需要時時進行,比如開展汽修技能的比賽,學生們參與的熱情也會變得空前高漲起來。很多時候,通過實踐和比賽,學生們才會更直觀地發(fā)現一些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這是光由教師在黑板上授課是達不到的。比如,在學習有關于《汽車的部件——離合器的構成結構》的課程時,教師可以演示離合器這個部件的主要零件實物,讓學生對實物進行直接觀察和理解,對其部件的內部構成有清晰的認識,從而對其工作原理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師除了可以講一些汽車離合器的部件帶給學生們進行觀察之外,還可以在課后,安排比賽,鼓勵學生們比一比賽一賽,看看誰的離合器組裝得又快又好。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們既可以互相學習對方的優(yōu)勢之處,也可以同時發(fā)現各自存在的不足和缺點,并加以改正,提升學生們的能力。
三、 重視實訓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為,技能的形成不僅需要動手也需要動腦。汽修專業(yè)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專業(yè),相比起過去傳統(tǒng)單一的黑板板書教學,新時代的理論實踐相結合“做、學、講、練”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很多時候,學生們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很多關鍵內容都能倒背如流,可一到實際操作的時候,便會感到手忙腳亂,不知如何下手。這就說明了學生們缺乏實踐操作。因此,不難看出,只有讓學生們親自去動手實際操作,才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技巧,這恰恰印證了那句老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例如,在學習在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中的曲柄連桿機構這一模塊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汽車發(fā)動機的特點,讓學生能較為熟練地進行曲柄連桿機構的拆卸和組裝。教師可以先大致簡單地介紹一下其中的內容后,就將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一邊探索一邊學習,遇到問題先保留,最后再進行匯總和講解,這樣可以更加有效果地提升汽修水平,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 開展仿真實訓,注重職業(yè)技能訓練
高職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一線的有技術的產業(yè)工人。因此,注重職業(yè)技能培訓與仿真實訓是職業(yè)學校的根本任務。為了使得學生們今后步入社會,能夠對汽修這個行業(yè)更加得心應手,教師可以針對“做、學、講、練”的模式進行教學。實踐證明,仿真實訓既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又讓學生產生一種使命感,那就是必須掌握扎實的技能才能為顧客服務。例如:在講解“項目手動變帶器的拆裝”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電腦來為學生講解一下有關變速器的構造原理,使學生對該機器有一個最基礎的認識。之后,再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分組實驗活動,進行機械的拆分訓練。教師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可以進行來回地巡視,發(fā)現學生們在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加以記錄,在課后進行統(tǒng)一針對性的解答。這樣的理論加實踐的授課方式,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課堂枯燥無味,反而會更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們感到這種活動可以明顯地提升自身的水平,學習起來就更加充滿信心了。
綜上所述,在高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重視“做、學、講、練”,實踐與理論并重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學生們的汽修水平才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才能對汽修真正充滿興趣,為今后步入社會成為汽車修理能手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雅坤.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汽修專業(yè)的開展[J].科技展望,2016,(19).
[2]張錢斌.高職汽檢專業(yè)中高職教育銜接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J].職教通訊,2012,(26).
[3]梅新坤.汽修專業(yè)課教學策略的制定、選擇和運用[J].考試周刊,201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