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本文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就業(yè)能力需求,以實踐能力的建設和提高為核心,指出在大學生的實踐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學習和掌握應用型知識結構及實際動手能力,提出了運用信息化手段改革實踐類教學考核體系,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類課程考核機制改革提供了積極的探索經驗。
關鍵詞:實踐教學;應用型;考核方式;改革
大學生就業(yè)難已經成為一項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推進應用型課程考核模式變革,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使學生積累項目實戰(zhàn)經驗,提高學生就業(yè)資本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引入,傳統(tǒng)考核方式在不少大學課程的教學中都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尤其是對于像我校這類具有國際背景的獨立院校來講,更加體現出明顯的不適應性。這些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不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推進及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也不能適應社會對高校專業(yè)人才的需要特征或素質要求。在我國就業(yè)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獨立學院畢業(yè)生就業(yè)面臨更大的困難與壓力,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起一套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考核評價機制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 充分認識課程考核改革及評價體系的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課程考核改革及評價體系單一,主要是通過課程結束時的考試或考查來評價,再加上一部分平時成績,一些實踐類課程會通過課程報告或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試卷的考核內容基本上同教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掛鉤,而給予的平時成績也基本上參考平時課堂的考勤情況,從而缺少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無法全面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更不能鍛煉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為“分數”而學習,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發(fā)揮。
(二) 課程考核改革是高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隨著全球教育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及社會各行業(yè)對應用型人才需求量的飆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隨之改變,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長遠發(fā)展離不開特色辦學這一全新理念的有效實施。學生就業(yè)和職業(yè)方向規(guī)劃及發(fā)展是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點?,F在各本科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問題的根源主要在于各院校之間的獨立為政,互不溝通;政府教育部門中間組織能力的缺失;課程教育不夠深入、缺乏使用性;學生自我獨立生存及解決問題能力的低下等。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就應該從根源入手,加強實用型課程的教學投入,定期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創(chuàng)新改革院校的教學體系,從教學格局入手幫助應用型本科院校完成教育模式的轉型,從而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長遠發(fā)展。
當前應用的高校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及能力的發(fā)展,禁錮了學生的思想發(fā)展,這顯然是不符合當前應用型人才需求大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國內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及政府現行的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教學方向的實施。尤其像我校這種應用型獨立本科院校,為推進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充分體現“工本位”辦學理念,全面深化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培養(yǎng)適應地方經濟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必須擺脫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發(fā)揮考試的總結性評價、目標導向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激勵功能。建立合理的考核體系,提倡個性化發(fā)展,激勵探索,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之路。
二、 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考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考核方式單一
現在大部分的考試還是往往局限于卷面考試,而且基本上是閉卷考試。這雖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學生課程知識掌握水平,但過分強調記憶技能,考核內容也僅限于課本范圍,過于重視知識點細節(jié),使學生會針對重點進行強記。為了通過率,教師常常會給出考試的重點和范圍,這樣無形中會助長學生的懶惰性和厭學、厭考心理。
(二) 注重考試分數而不注重能力考核
傳統(tǒng)考試方式,把考分作為衡量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在每年的各項評優(yōu)評獎活動中,分數依然是作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評選依據,導致許多學生一味追求卷面考試分數,而忽視全面素質的提高。
(三) 缺少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考核,不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生的成績主要取決于期末卷面成績,而與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無關。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強,平時不努力,期末突擊復習,靠短期記憶應付考試,所學知識很難轉變?yōu)閷嶋H能力。這也是為什么大學生走出校門后容易“眼高手低”,無所適從。
三、 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我們通常將課程考核作為檢驗學生成績的主要標準,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考核往往就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只強調其本身的成績公平合理性、試題的標準化客觀性,而缺乏對教學目標的深度探討及教學目的的更好地實現,忽視了學生與社會實踐的結合,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層面,從而達不到課程的考核形式、內容和課程教學的要求一致。高校的課程考核要與時俱進,要將“以學生為本”作為根本,將課程考核列為人才培養(yǎng)的有機組成部分,力爭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實踐型人才!
(一) 注重過程考核
根據不同專業(yè)、不同課程的性質和特點,靈活選擇考核形式,可采取平時考核、定期考核與學年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可采取校內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采取演講與互評和項目答辯相結合的方式。
(二) 轉變課程考核管理理念
要想提升大學生就業(yè)效率,必須轉變教師“教”、教師“給”的這種考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成為“主體”,將學生推到教學的“前臺”,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加上考核多樣、靈活,學生自己如果不精心準備,積極參與,很難獲得理想的成績,甚至不能通過相關課程考核。這樣就能多角度解決課程考核結果缺位或反饋延遲的弊端。
(三) 設置課程考核體系
高校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已經探索出合理的考核方案,比如:課程章節(jié)項目、課程設計項目、職業(yè)認證考試、論文、測驗等。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但又各有側重點,要遵循考核原則,就要進行歸納梳理,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就是課程考核體系,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
如表1設置課程考核體系表。
四、 結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育管理者對課程考核管理觀念的轉變和認同,更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和全身心地投入。在新的形勢和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續(xù)增高,就業(yè)形勢愈加嚴峻的情況下,利用獨立型本科院校在管理、師資及資源方面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只需要大膽地進行探索和實踐,形成自身人才模式培養(yǎng)特點,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和完善科學有效的、可操作的考核長效體制,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能自如應對嚴峻的社會生存之道。
參考文獻:
[1] 彭伊凡.高校課程考核及評價體系改革思考與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6,37(1):142-143.
[2] 史楠,劉柏霞.應用型本科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5,(12):115-117.
[3] 鐘英.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與課程考核改革[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08):133-136.
[4] 鄺礫,于美琪,馮文韜,花宏宇.基于層次考核的計算機類課程考試改革研究——以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計算機教育,2017,(01):62-66.
[5] 門秀萍.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Java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15,(17):196-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