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枚玉??
摘要: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運用廣泛。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提升整體的語文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應用
信息技術就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主要依托于多媒體技術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真正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 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信息技術是集聲音、圖像以及視頻為一體的綜合性較強的一門技術,其能夠展示的內(nèi)容非常的豐富,信息也非常的廣泛,能夠?qū)⒊橄蟮闹R以具體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將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以豐富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一定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 啟迪學生智慧,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注重教,而不注重學生的學,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積極地思考和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地等待教師給予固定的答案,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非常的有趣,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學生喜歡學習語文這門課程,卻不喜歡上語文課。
3. 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手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熟練地掌握這一知識點,能夠恰當?shù)乩眠@一功能,就能夠?qū)W生所學的知識拓寬,積極的思考。語文教學的開展是離不開作家作品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給學生籠統(tǒng)地介紹一下作者,而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詳細的作者知識,這樣就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 整合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閱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積極的思考,豐富學生的知識。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只有將學生的閱讀學習和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學生才能夠主動地去感受、去收集、去嘗試,積極地進行思考、討論,主動地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和探索問題,更好地解決問題。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可以將信息技術恰當?shù)剡\用到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在閱讀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需要,結(jié)合信息技術,讓學生積極地進行閱讀,進而提升學生閱讀教學的效率。如,在教學《望天門山》這首古詩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首先,可以從詩歌作者開始介紹,以視頻的方式將與李白相關的知識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充分地了解作者李白。然后在通過視頻朗讀的方式了解到其他的人是如何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的,接著讓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進行朗讀。
2. 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拓展性學習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結(jié)合教材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能夠充分地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媒介查詢相關的資料,拓寬課本知識的學習,進而能夠獲得新的更為廣闊的知識,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熟練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教學更加的有趣生動,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向更加廣闊的方向發(fā)展。同時,教師可以將自己查資料的方法教給學生,并且能夠?qū)⑺鶎W的知識及時地進行融會貫通,在繼承的基礎上及時地有效地進行創(chuàng)新,真正地創(chuàng)設生態(tài)課堂和動態(tài)課堂。如,在講解《自然之道》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在預習文章的時候就完全可以通過網(wǎng)絡這個媒介來充分地了解一些人類的行為方式和動物生存的一些習性,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了解大自然的規(guī)律并能夠與自然和諧的相處。如,在學習《動物過冬》這一課的時候,課文中出現(xiàn)了各種動物過冬的方式,而這些知識學生大多數(shù)是不知道的,同時教師還可以了解到學生喜歡的動物后,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這些動物的過冬方式,讓學生們在課堂上了解這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并積極地展開討論和交流。
3. 運用多媒體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
語文課程對于小學生,尤其是男生而言是比較枯燥的一門課程,小學語文的知識面是非常地廣泛的,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和經(jīng)驗都是有限的,思維發(fā)展也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對這些知識不可能一次性地完全的吸收。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加深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要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設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們能夠明白學習的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聲情并茂的課堂,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落花生》這一課的時候,在課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搜集花生生長階段的圖片和視頻,整理成課件,在課堂上通過播放這些課件,幫助學生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4. 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
信息技術在小學中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理,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運用多媒體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如,教師在教學六年級《山中訪友》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地運用多媒體,將古橋、森林、山泉、石頭、山雨等等這些自然景物運用多媒體的方式直觀地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談一談自己對大自然景物的感受,引導學生親近自然,感受到自然中的美。
參考文獻:
[1]王靚.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258-259.
[2]高書賢.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J].學周刊,2013,(02):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