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摘要:機械加工基礎訓練是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程,按照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特點來設計課堂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了解機械加工的全過程。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機械加工基礎訓練;教學
《機械加工基礎訓練》是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yè)實踐課程。理解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的基本操作技能,是打開機械加工的鑰匙,學生對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對后續(xù)的專業(yè)課程產生直接影響,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是將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一種教學方法。在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的理實一體化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而是采用交叉進行的模式,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融為一體。這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 以項目為導向的理念來構造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理實一體化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按照某一個項目內容作為學習的情境,以實訓教學內容為主線,指導學生完成零件的加工和裝配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教學、仿真模擬、零件加工相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最后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按照學校高職本科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教學內容的設計遵循“操作從簡單到復雜,精度從低級到高級,任務從單一到綜合”的思路。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的核心是零件的加工過程,涉及單項內容的加工。如學生不能掌握單項內容的加工,那么零件的綜合裝配就無法實現(xiàn)。對于教學內容如何教學,采取先進行理論和模擬仿真,在老師課堂教學后組織學生利用相應軟件進行模擬仿真,仿真過程結合教學內容實例,講解加工方法。模擬完成后再加工零件,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實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踐,最終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 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理實一體化教學的保障措施
1. 合適的理實一體化配套教材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引領
當前,機械加工類教材主要存在的問題:1) 理論性較強,按照理論課程要求編制實踐類教材,重視理論教學結構,輕視實踐技能的特殊性。在內容安排上理論知識的篇幅占了很大的比例,對實踐操作內容的表述寥寥無幾,有時在理論知識的部分增加的部分例子,也只是對理論知識的補充和襯托,實踐部分的內容缺乏相互之間的銜接。不能滿足課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需求。2) 教材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對社會崗位的要求介紹較少。高職本科職業(yè)教育的目標側重于提高學生技術應用綜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通過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將機械加工的這些必要的知識點以項目導向進行綜合,融于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全過程。課程的核心是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使學生畢業(yè)以后很快能融入社會崗位。但對于社會崗位的要求除了具有操作技能以外,對崗位的職責還有其他要求,例如職業(yè)道德、工作流程等,而現(xiàn)行的機械加工類教材對崗位的其他職業(yè)要求的描述幾乎沒有。
要實現(xiàn)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理實一體化,就必須要編寫一本符合高職本科目標培養(yǎng)要求的教材,在編寫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理實一體化教材時,編寫組應該有企業(yè)類人才的加入,到企業(yè)去深入了解企業(yè)對具體崗位人才的要求。以培養(yǎng)崗位核心技能為主線,設計以項目導向創(chuàng)立學習情境,內容包含機械加工基礎訓練各工種的學習。按照項目的零件,合理安排各工種實訓,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鞏固。教材在編寫過程中,要注意崗位職業(yè)資格證書的需要,加強實際需要與課堂教學的融合。
2. 多功能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場所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重要保障
現(xiàn)在的教學環(huán)境大多是理論教學部分在多媒體教室完成,實訓教學部分再轉到所需實訓場所進行。這樣的話,理論教學部分和實訓教學部分被分割開來,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要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踐,相互融合。所以,為了達到理想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效果,必須建立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教室。建立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室,必須具有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需要的功能。理實一體化教室的建立必須考慮工廠的實際工作崗位要求,模擬出工廠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從而實現(xiàn)學校、企業(yè)的無縫對接,縮短學生畢業(yè)后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時間。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的理實一體化教室必須具有以下功能:1) 多媒體理論教學區(qū),多媒體教學區(qū)應配有投影儀、零件和刀具展示臺等多媒體教學設備,便于把抽象的內容進行具體體現(xiàn),使理論教學內容簡單易懂,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2) 仿真模擬區(qū),有的教學內容通過仿真模擬零件的加工過程,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印象,有時還可以模擬出零件加工或裝配中的缺陷,利于在實際加工中改進。3) 學生實訓區(qū),學生實訓的區(qū)域應按照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依據零件加工中涉及的工種、內容來設計學習情境場所。實訓區(qū)應配備相應的配套設施和安全措施。
3. 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水平和課堂組織能力是搞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關鍵因素
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有時會看到盡管工作做得很具體,但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沒有提高。對于這種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理實一體化水平的缺乏不能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要求。為了達到課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效果,任課教師應具備以下應用能力:1) 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操作能力。機械加工基礎訓練這一課程,對于課程的任課老師,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現(xiàn)階段的教師,有的大學剛畢業(yè)踏上工作崗位,理論水平具有,實踐經驗欠缺;有的是從企業(yè)而來,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一般。這兩種情況的老師在高職本科的任課老師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有不足,怎么能搞好理實一體化教學呢?要搞好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必須選派相應的教師去相關的企業(yè)和院校去學習和考察,完善自己的不足,切實提高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水平。2) 具有課堂教學的設計和組織能力,理實一體化的教學主要是體現(xiàn)理論和水平同等,而沒有側重,這就對任課老師提出了課堂設計和組織的能力,對教學的內容要突出教學重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選取好合適的教學內容后,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合理安排,使其融會貫通,承上啟下。對教學內容的教學組織要做到心中有數,游刃有余。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要靈活多變,理中有實,實中有理,按照預先安排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程序,扎實推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師的主動性。endprint
4. 新穎的評價方式是檢驗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有效手段
在大部分課程的教學評價中,考試成績占很大的比重,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在機械加工基礎訓練理實一體化教學中必須改變這一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在課堂評價中,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應注重課堂上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因素來進行綜合考評。在評價中要考慮單項練習考核和綜合練習考核,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兼顧,要加大單項練習考核的比重,按照學生在平時練習中的表現(xiàn)來綜合考慮評價。老師對學生所做練習要加以指導,在學習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應該注重綜合能力的提高,綜合練習應綜合考慮理論知識的考核,還應注重單項練習的綜合。以便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對所學知識的實踐應用。除了對學生理論和實踐進行評價外,評價中還要兼顧考慮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對一些規(guī)章制度的遵守情況等。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價。
5. 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有效補充
在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對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和示范動作不一定會全部掌握。另外,由于教學的課時有限,有些內容老師不會講的面面俱到,這時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程教學引入微課教學網絡平臺。老師在課程建設時,根據教學的知識點錄制一些微課,導入一些圖片,做一些教學PPT等放入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采用開放式,學生可以在課上或課后進行點擊學習,老師通過后臺適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答復學生的留言。學生通過微課和平臺的學習,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延伸,提高了自學能力。課堂上老師可以按照某一例子進行課堂教學,課后的網絡平臺可以列舉一些與課堂例子相關的案例,使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知識點更加鞏固。教師對學生線上的作業(yè)要及時答復,提高學生線下的學習效率。
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旨在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叉進行,融為一體。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培養(yǎng)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教師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相互融合,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在學習和實踐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技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練習,積極總結,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柳汀.“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與在數控加工的結合[J].改革與開放,2011(20):163-163
[2]陳冰.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數控專業(yè)中的實踐與應用[J].職教論壇,2007(6):16-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