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暢
“三不粘”與“鴨糊涂”是傳承很久的佳作,許多名廚以能精巧制作而自居。其一清一濁的風格,充分表白了中國烹好的烹制技巧和五味調和的至理妙趣。
“三不粘”是北京風味甜食,尤以北京同和居最有名。制法是將蛋黃、水、糖混和勻,入煉凈的勺內,用慢火烹制,先不停撥轉、不停炒動,繼爾水干后,又不停摜壓、不停拍打,使其油亮不粘,其是處處潔凈,一絲不粘。吃后不粘盤、不粘牙、不粘調羹,故名“三不粘”。
“鴨糊涂”的制作更有其獨到之處?!峨S園食單》介紹其制法:“用肥鴨煮八分熟,冷定去骨,拆成不方不圓之塊,下原湯內煨,加鹽三錢、酒半斤。捶碎山藥,同下鍋作纖。臨偎爛時再加姜末、香米、蔥花,如要濃湯,加放粉纖。”這樣做出的鴨舌,不方不圓,若明若暗,似羹非羹,似湯非湯,的確“糊涂”。此菜全在調和滋味、均衡濃淡,使混雜之物,味道分明有條理,而不是一味真“糊涂”。
“三不粘”作法上講究精細成形,成肴后要似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牽不掛、明明白白;而“鴨糊涂”則一味混沌,昏天黑地,糊里糊涂為止。不粘也并非全不相粘,不但要和味而且要成形;糊涂也并非一片糊涂,因其料多而不雜、味濃而不亂才不斷得以傳承。如此能就清趨濁,清爽者能清而不寡,濃厚者能濃而不亂,于大快朵頤之后體驗到五味調和的至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