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記敘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較高的比例,對于初中生的文學底蘊積累具有重要的意義。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等,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基于此,作者結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對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新要求,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注重學生的閱讀認知能力,以此來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學習效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關鍵與核心,尤其是記敘性文本閱讀,對于初中生來說,至關重要。
一、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內(nèi)涵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閱讀是日常語文學習的最基本內(nèi)容,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對于我國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明確的規(guī)定:“閱讀是利用閱讀相關的語言文字,認識世界、擴展思維發(fā)展、獲取信息以及審美體驗的主要途徑”。并且,語文閱讀也是教師、學生、文章作者以及文本之間開展有效交流的一種方式,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強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為教學目標,有效進行記敘性閱讀教學指導,從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二、當前我國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傳統(tǒng)
在初中語文記敘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影響,教師沒有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意識的培養(yǎng),未能明確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生閱讀的引導者,仍以自身為閱讀教學主體,在課堂中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教學理念落后,難以滿足當前的新課改要求,教學效率不高,效果不明顯[1]。
2.教學方式傳統(tǒng)單一
當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傳統(tǒng)落后,并且受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影響,單純的文字敘述,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不高,積極性不強,認為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不必浪費太多的時間與精力,甚至出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其它學科的現(xiàn)象,導致課堂學習效率較低。
3.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力度不足
在初中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語文學習興趣,并幫助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目的,從而提升我國初中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提高閱讀效率。但實際教學時,我國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材料講解時,只是單純的講解材料的段落含義或中心思想,對學生的引導力度不足,從而導致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較片面,閱讀效果不佳。
4.教師教學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
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準備相關的教學課件、制定完善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避免教學內(nèi)容過于生硬。但當前我國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前,未能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沒有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直接生搬硬套的講解,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
三、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
1.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初中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與自主閱讀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創(chuàng)新當前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明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教學,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并且,初中語文教師應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與結構,利用創(chuàng)新的閱讀教學理念與學習理念,不能故步自封,積極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完善自身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水平與文學素養(yǎng)。例如,上海某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會要求學生自行進行閱讀學習,并建立多個閱讀交流小組,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語句會進行明確的標記,當閱讀完整篇文章后,教師要求學生針對自己在閱讀時遇到的不理解之處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描述自己理解的觀點時,其他小組成員用心傾聽,并與自己的觀點相對比,找出理解的不同之處,從而擴展自身的理解思維,提升閱讀效率。該初中語文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理念,將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從根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提升了閱讀質(zhì)量。
2.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由于記敘性文本閱讀材料文字敘述性較強,對于學生來說,長時間的文字閱讀容易形成疲勞感,從而產(chǎn)生厭煩心理,影響閱讀質(zhì)量,因此,教師應結合當前初中生的生理特點、思想特點、生活經(jīng)驗以及體驗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根據(jù)記敘性文本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設計有趣的教學模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提升閱讀效率。同時,初中語文教師應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在情境學習中不斷積累感悟,從而形成獨特的體驗,加深對記敘性文本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其表達的內(nèi)涵,提升自身的文學底蘊。例如,北京某初中教師在講解魯迅《故鄉(xiāng)》中的節(jié)選內(nèi)容《少年閏土》時,為加強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該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時,建立了有趣的情境模仿,要求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以舞臺劇的表演形式,將文章描述的畫面靈活的表現(xiàn)出來,學生們積極踴躍的參與表演,興趣濃厚,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為表現(xiàn)出真實的情感,反復的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揣摩,深刻的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提升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閱讀的好習慣[2]。
3.提升引導力度幫助學生積累經(jīng)驗
在初中階段,學生自身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與閱讀基礎,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簡單的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分析,并逐漸積累經(jīng)驗。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將傳統(tǒng)的教師傳授與學生接受關系轉變?yōu)榻處熞龑c學生自主探索關系,當學生對寓意深遠的閱讀內(nèi)容進行閱讀時,可以通過自己閱讀進行文章理解,并逐漸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例如,上海某初中教師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時,要求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并提示文章以父愛為主體,讓學生進行自行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4.結合教學情況豐富教學內(nèi)容
在初中教師進行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初中語文知識的結構、學生的價值觀等因素,合理選擇閱讀素材,并結合現(xiàn)階段的文體特點,幫助學生科學的分析與解讀閱讀材料,利用合理的方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角度,同時,改變當前教學內(nèi)容缺乏延展性情況,充分發(fā)揮教學方法的作用,豐富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擴展相關知識,提升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活力,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與思維能力。例如,上海某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要求學生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優(yōu)秀文章分享給其他同學,以此來豐富教學內(nèi)容,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記敘性閱讀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強自身的能力與水平的提升,打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結合當前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選擇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nèi)容,從根本上提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劉春文.基于記敘性文本特質(zhì),構建不同的知識框架——兼評“語文知識在初中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性探索”研討課[J].語文教學通訊,2016,35:26-28.
[2]王利丹.課文標題在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張丹青(1990.6~ ),女,上海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