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鳳,張永紅,張新斐,劉麗容
(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510)
對放療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礙的鼻咽癌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的效果
劉美鳳,張永紅,張新斐,劉麗容
(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510)
目的:觀察對放療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礙的鼻咽癌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某院進行放療后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的8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吞咽訓練組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在30d后比較兩組患者進行飲水試驗結果的陽性率及張口困難、口腔干燥的發(fā)生率。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吞咽訓練組患者張口困難的發(fā)生率、進行飲水試驗結果的陽性率及口腔干燥的發(fā)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放療后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的鼻咽癌患者實施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可顯著改善其張口困難、口腔干燥及吞咽功能障礙等癥狀。
鼻咽癌;放射治療;吞咽訓練;吞咽功能障礙
鼻咽癌是發(fā)病率較高的癌癥之一。放療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鼻咽癌患者在進行放療期間??砂l(fā)生吞咽功能障礙,進而可因發(fā)生飲食嗆咳、不能進食而中斷治療。進行吞咽功能訓練是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吞咽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放療后吞咽功能障礙的鼻咽癌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中的80例患者均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進行放療后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的鼻咽癌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吞咽訓練組。對照組40例患者的年齡為31~65歲,其病程為30天~3個月。吞咽訓練組40例患者的年齡為33~77歲,其病程為20天~5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1)患者的形體消瘦、在進餐時難以咽下食物。2)患者發(fā)生輕微的一側(cè)或雙側(cè)顳頜關節(jié)僵硬及疼痛。3)患者用舌體攪拌、運送食物的功能下降。4)患者的頸部有僵硬感且各方向的主動活動均受限。5)患者在飲水時嗆咳且偶爾有水從鼻腔返流的情況。6)患者出現(xiàn)輕微聲音嘶啞的癥狀,但說話尚清晰。7)患者出現(xiàn)口干、唾液減少、食欲減退的癥狀?;颊呷舫霈F(xiàn)上述1種或 1種以上的情況、經(jīng)洼田飲水試驗[2]其吞咽功能障礙的分級為 I~Ⅱ級且無肺部感染的癥狀,可判定其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用藥護理、口腔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具體的方法是: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指導其用口靈漱口液漱口,每天漱口2次?;颊呷粲刑狄赫吵?,難以咳出的癥狀,可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每天治療2次。為吞咽訓練組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指導其進行吞咽功能訓練:1)頸部肌肉放松訓練:按摩患者頸部的肌群,牽拉其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并指導患者做頸部各方向的運動。2)張口、下頜關節(jié)及舌功能訓練:a.張口訓練:讓患者張口至最大的限度,保持5秒后放松口部肌肉,然后再張口,每天反復練習100下。 b.下頜關節(jié)運動:指導患者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下頜運動至極限位置,然后使下頜緩慢恢復至原位。c.舌運動功能訓練:用紗布或吸舌器裹住患者的舌體進行被動或抗阻運動。3)功能性恢復訓練:a.咳嗽練習:指導患者在每日早晨起床時先進行深呼吸,再屏氣,然后在呼氣時用力咳嗽。b.Mendelsohn手法訓練:在患者做吞咽動作時,將其甲狀軟骨抬起數(shù)秒鐘。c.聲門上吞咽訓練:讓患者含住3毫升的清水,用鼻子吸氣,在屏氣后吞咽清水,然后咳嗽。d.用力吞咽訓練:讓患者在輕咬舌尖的同時做用力吞咽的動作。4)進食訓練[3]:a.調(diào)節(jié)患者的飲食,按順序為其提供糊狀食物、糜爛食物、剁碎的食物、軟食及固體食物。b.為患者提供的食物應從少到多,從3~4毫升漸增加至10~15毫升。c.囑患者在進食時速度不能過快,在確認將第一口食物完全咽下后再吃第二口食物。d.囑患者在進食時不可說話,并采取點頭樣吞咽的方式進食,以利于在進食時關閉氣道,防止發(fā)生吞咽嗆咳的情況。e.讓患者適當吃一些可滋陰潤燥生津的食物,如甘蔗汁、梨汁等。
在兩組患者完成放療后對比分析其進行飲水試驗的結果、發(fā)生張口困難及口腔干燥的情況[4]。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后對其進行洼田飲水試驗[1]:使患者取端坐位,讓其喝下30毫升的溫開水,觀察其發(fā)生嗆咳的情況。
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率值或構成比(P)表示,無序分類資料采用pearsonx2檢驗,四格表資料改用Fisher確切概率法處理。上述資料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有序分類資料以頻數(shù)(?)和平均Ridit值(`R)表示,采用 Ridit分析,采用DPS7.0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a=0.05。
在完成放療后,吞咽訓練組患者張口困難的發(fā)生率為25%,進行飲水試驗結果的陽性率為30%,口腔干燥的發(fā)生率為27.5%;對照組患者張口困難的發(fā)生率為 60%,進行飲水試驗結果的陽性率為65%,口腔干燥的發(fā)生率為62.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吞咽訓練組患者張口困難的發(fā)生率、進行飲水試驗結果的陽性率及口腔干燥的發(fā)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發(fā)生張口困難、口腔干燥及進行飲水試驗情況的比較(?、`R、P)
鼻咽癌患者在進行放療后其頸、咽、面部的肌群可發(fā)生纖維化,其顳頜關節(jié)可逐漸僵化,進而可出現(xiàn)張口受限、牙關緊閉的癥狀。為了預防此類癥狀,應指導患者進行頸部肌肉放松練習、張口練習、下頜關節(jié)運動及改善舌功能的練習。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吞咽訓練組患者張口困難的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鼻咽癌患者在進行放療后其迷走神經(jīng)、舌咽神經(jīng)、副神經(jīng)及舌下神經(jīng)可受到損害,逐漸出現(xiàn)吞咽肌群癱瘓、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及咽部感覺減退等情況,進而可發(fā)生飲水嗆咳、吞咽費力、鼻腔返流等癥狀。此時,可對患者進行功能性吞咽訓練,以減輕其不適的癥狀。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吞咽訓練組患者進行飲水試驗結果的陽性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姡萄视柧毥M患者在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后發(fā)生吞咽困難的程度較低。
鼻咽癌患者在進行放療后可發(fā)生黏膜炎、口腔潰瘍及口腔干燥癥,進而出現(xiàn)咽痛、食欲減退、口干等癥狀。此時,可讓患者進食少渣軟滑的食物,并適當攝入一些有助于唾液分泌的飲料及食物,以減輕其上述癥狀,改善其食欲,延緩其病情的發(fā)展。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吞咽訓練組患者口腔干燥的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放療后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的鼻咽癌患者實施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可顯著改善其張口困難、口腔干燥及吞咽困難等癥狀。
[1]劉清濤,江曉聰,潘秀花,等.早期個體化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對鼻咽癌放療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13(8):94-96.
[2]孔結球,馮順燕.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2):18-19.
[3]湯遠興,羅子芮,李世剛,等.鼻咽癌放射治療后吞咽困難的早期康復介入[J].當代護士旬刊,2012(8):98-99.
[4]王一平,劉宜敏,蔡望青,等.鼻咽癌放射治療后吞咽困難及張口受限的系統(tǒng)康復治療與療效分析[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12):832-834.
R47
B
2095-7629-(2017)8-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