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艷春,龔世江,韋秀柏,戚茂超,唐月璐,蒙志好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龍?zhí)夺t(yī)院 a.關愛門診;b.營養(yǎng)科;c.護理部,廣西 柳州 545005)
【健康管理】
抗病毒治療艾滋病患者基于QQ群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寧艷春a,龔世江a,韋秀柏a,戚茂超b,唐月璐c,蒙志好a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龍?zhí)夺t(yī)院 a.關愛門診;b.營養(yǎng)科;c.護理部,廣西 柳州 545005)
目的探討基于QQ群健康教育在抗病毒治療艾滋病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0例抗病毒治療艾滋病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QQ群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觀察比較2組患者服藥依從率、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HIV-RNA載量<20拷貝/mL的患者例數(shù)、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結果干預12個月末,觀察組服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HIV-RNA載量<20拷貝/mL的患者例數(shù)多于對照組,機會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QQ群健康教育可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能有效提高其體內(nèi)CD4+T淋巴細胞和降低HIV-RNA載量水平,減少機會性感染發(fā)生。
QQ群;艾滋??;抗病毒治療;依從性
高效聯(lián)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能重建機體免疫,提升CD4+T細胞,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減少機會性感染,延長患者的生存期[1]。抗病毒治療由于存在不良反應,且需終身服用,患者耐受性和服藥依從性差,嚴重影響治療效果[2]。QQ是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軟件,集文字、語音、視頻、Email、文件存儲及傳輸?shù)榷喾N功能為一體的網(wǎng)上傳播形式[3]。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科學技術的全面進步,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手機、QQ成為了人們最常用、最方便的通訊工具,QQ群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為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保證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有效性[4],我院通過QQ群應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護理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關愛門診進行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納入標準:年齡18~40歲;會使用網(wǎng)絡進行溝通交流;初次接受高效聯(lián)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艾滋病患者;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并簽同意書。排除標準:非初次抗病毒治療患者;伴精神疾患或有理解能力障礙者;抗病毒治療1個月內(nèi)死亡或失訪者。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選取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20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男 77 例,女 23 例;年齡 20~39(30.50±11.3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中專59例,大專及以上29例;婚姻狀況:未婚56例,已婚29例,離異10例,喪偶5例;傳播途徑:異性傳播90例,同性7例,雙性1例,靜脈吸毒2例;居住地:城鎮(zhèn) 72例,農(nóng)村 28例。觀察組男 80例,女 20例;年齡21~40(31.75±10.8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14例例,高中/中專60例,大專及以上26例;婚姻狀況:未婚60例,已婚27例,離異9例,喪偶4例;傳播途徑:異性傳播89例,同性8例,雙性1例,靜脈吸毒2例;居住地:城鎮(zhèn)74例,農(nóng)村26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艾滋病傳播途徑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照門診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護理常規(guī)進行管理,即患者復診時護士發(fā)放宣教資料、一對一健康教育,1季度1次60 min的知識講座,每月1次15~20 min的護士電話隨訪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QQ群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2.1 研究小組成員構成及任務分配(1)成立QQ群干預小組:在醫(yī)院護理部主任領導下成立QQ群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由護理部主任1名、副主任1名,門診關愛科主任1名、護士長1名、護士4名,艾滋病科主任1名、護士長1名,營養(yǎng)師1名,質控科1名共12名成員組成。12名成員中男2名,女10名;年齡 37~50(44.58±5.62)歲;工作年限 24~30(28.46±4.38)年;文化程度:研究生 6 名,本科 5 名,大專1名;職稱:主任醫(yī)師1名,副主任醫(yī)師1名,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技師1名,副主任護師6名,主管護師2名;12名中有2名分別為國家2級、3級心理咨詢師。其中關愛門診護士長全面負責本研究的籌備指導工作;科主任、護士長、門診關愛醫(yī)生和護士等7名負責輪值每日的QQ在線指導工作;門診關愛4名護士中的2名負責群內(nèi)學習資料的上傳、QQ群內(nèi)相關每日資料收集及反饋,并做好記錄,每周匯總;2名為群管理員及隨訪指導;營養(yǎng)師負責患者的飲食營養(yǎng)指導;質控員負責課題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控制。(2)培訓:由醫(yī)院計算機工作人員對研究組成員進行QQ應用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患者由研究組成員專人負責在其干預前,通過一對一手把手指導、發(fā)放圖文并茂的QQ使用宣教手冊等方式對其進行QQ及群的應用培訓,直至患者能熟練掌握為止。
1.2.2.2 QQ群應用(1)QQ線上指導:QQ在線指導由護理部主任、科主任、護士長、門診關愛科護士等具有主管護師以上職稱的7名研究組成員負責,1人輪值1 d,在線時間為8:30—22:00。群管理員在線時間為7:30—22:30,每日上線第一步活躍群氣氛,其次收集匯總離線留言的疑問,問題交由當值指導人員優(yōu)先答疑。同時公布當日的活動主題和內(nèi)容,并主動聯(lián)系各患者及時在線參與。對超過3 d不在線患者主動電話聯(lián)系,督促患者堅持在線接受管理。(2)QQ課堂:利用QQ語音和視頻功能在周五或周六20:00—21:00進行艾滋病相關知識講座,以及邀請依從性好、治療效果明顯的患者并在征得同意下進行同伴教育,知識講座每2~4周舉行1次,每次60 min;同伴教育每月1次,每次1~2 h。每次授課均提前1周在群公告發(fā)布和通過群郵件發(fā)出授課通知,授課前1 d在群內(nèi)發(fā)起“口令紅包”,已領取紅包者為已收到授課通知,未領取紅包者由管理員電話通知授課時間,要求每位患者均參加。每次授課的前30 min為專家知識講課,后30 min為專家與患者間的互動交流,授課內(nèi)容為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相關基礎知識、心理輔導、用藥指導、行為指導、社會支持、服藥依從性教育、飲食和運動、自我監(jiān)測、生活指導等。同伴教育由患者自行選擇群語音或群視頻功能與群內(nèi)患者共同分享抗病毒治療、心理應對、藥物不良反應及應對、飲食和運動等自我管理經(jīng)驗和方法,之后由群管理員鼓勵群內(nèi)患者暢所欲言、互相交流、相互學習共勉。每次課程或活動結束后均將內(nèi)容整理成課件發(fā)到群共享,鼓勵患者隨時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查閱學習。(3)壓力接種訓練:由科研組成員中的心理咨詢師每月通過QQ群視頻進行訓練1次,訓練時間根據(jù)患者當日狀態(tài)隨機而定,最少不低于30 min,最長不超過2 h。訓練內(nèi)容包括心理壓力認知重建、壓力情境導入、各種放松技能應對等。
1.2.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患者的服藥依從率、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HIV-RNA載量<20拷貝/mL的患者例數(shù)、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及死亡率。(1)服藥依從性[5]:由專人于患者干預前和干預1年時觀察2組患者1周內(nèi)的服藥情況。服藥依從性是由過去1周中患者的實際服藥量與醫(yī)囑或處方規(guī)定的服藥量的比值(%)表示,比值≥95%為完全依從,90%~<95%為基本依從,<90%為不依從。服藥依從率=(完全依從患者例數(shù)+基本依從患者例數(shù))/總患者例數(shù)×100%。(2)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CD4+T淋巴細胞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免疫損害狀況的最明確指標,其檢測結果對艾滋病治療效果的判斷和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判斷有重要作用,其數(shù)量越低預后越不良。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12個月末,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送實驗室,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的白細胞分化抗原CD3/CD8/CD45/CD4檢測試劑盒,美國BD FACS CantoTMⅡ流式細胞儀通過流式細胞計數(shù)單平臺法進行檢測。(3)HIV-RNA載量[5]:HIV-RNA載量是評價抗病毒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抗HIV的藥物若產(chǎn)生效果,感染者體內(nèi)的病毒量就會下降。干預12個月末,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送實驗室采用美國羅氏公司生產(chǎn)的羅氏原裝配套試劑、COBAS Ampliprep前處理儀、COBAS Taqman實時熒光定量PCR儀,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法進行檢測,由專人負責記錄統(tǒng)計HIV-RNA載量<20拷貝/mL的患者例數(shù)。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5.0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多組均數(shù)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服藥依從率的比較干預前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服藥依從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 12個月末,觀察組服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服藥依從率的比較(例)
2.2 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的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 經(jīng)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8.846,P<0.001),觀察組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高于對照組。不同時間點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9.584,P<0.001),組間與組間有交互作用(F=30.283,P<0.001)。進一步分析單獨效應,在固定時間點條件下,結果顯示,干預前2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053,P=0.602),干預 3 個月末、6 個月末、12個月末2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固定分組因素條件下,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2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逐漸增高,觀察組增高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的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S,個/μl)
表2 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的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較(±S,個/μl)
注:#表示主效應,*表示交互效應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3個月末 干預6個月末 干預12個月末 合計 F P觀察組 100 164.05±40.87 284.09±34.51 289.10±32.57 350.32±31.24 271.89±34.80 10.487 <0.001對照組 100 170.28±36.72 218.02±20.82 255.21±20.61 290.13±25.69 233.41±25.96 13.362 <0.001合計 167.17±38.80 251.06±27.67 272.22±26.59 320.23±28.47 252.65±30.38 19.584# <0.001#F 0.053 36.007 23.890 58.195 28.846# 30.283* <0.001*P 0.602 <0.001 <0.001 <0.001 <0.001#
2.3 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干預12個月末的HIV-RNA載量、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及死亡率的比較 干預12個月末,觀察組患者HIV-RNA載量<20拷貝/mL的患者例數(shù)多于對照組,機會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組患者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HIV-RNA載量、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及死亡率的比較(例,%)
3.1 應用QQ群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服藥依從性 艾滋病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最有效治療的方法和手段仍是高效聯(lián)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而確保治療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患者服藥依從性[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2個月末,觀察組服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1)。究其原因,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主要依靠患者復診、電話隨訪等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受時間、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護患之間存在溝通不及時、互動差,導致效果不理想。QQ群是騰訊在QQ基礎上推出的多人交流系統(tǒng),具有多媒體性、共享性、即時性等優(yōu)點,克服了傳統(tǒng)護理中受時間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護患之間通過QQ群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互動交流,護士可以把各種疾病知識的資料等相關信息發(fā)布到群里,亦可以通過QQ視頻對患者進行授課,使患者獲得知識和教育的渠道更順暢,督促和提醒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藥物管理,促使其服藥依從性提高。
3.2 應用QQ群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和HIV-RNA載量 高效聯(lián)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應用是艾滋病治療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能將患者體內(nèi)的艾滋病毒載量控制至現(xiàn)有方法無法檢測的水平 (≤20拷貝/mL)[7],可推遲感染的臨床進程,重建機體的免疫功能,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顯著降低艾滋病毒母嬰傳播的危險性,降低患者將艾滋病毒傳播給他人的風險。因此,實驗室血漿CD4+T淋巴細胞和HIV-RNA載量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HIV-RNA載量<20拷貝/mL的患者例數(shù)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文獻報道[9],服藥依從性好的患者,抗病毒治療12個月檢測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優(yōu)于依從性差患者。治療依從性差而病毒載量目前控制尚可的患者,如果不提高依從性,將達不到持久控制的效果[10]。應用QQ群進行健康教育,打破了時空限制,為患者與醫(yī)護人員建立了一個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溝通交流的平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心理、生理、生活等方面的疑難問題或經(jīng)驗、心得體會時,可通過在群中留言獲得來自醫(yī)護人員、病友間的解答和幫助,此舉拉近了醫(yī)患、患患之間的距離,增進了感情,克服了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失管漏洞,為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治療效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3.3 應用QQ群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降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機會感染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機會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艾滋病患者由于體內(nèi)細胞免疫功能遭到破壞,機體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到多種病原體侵襲而造成機會性感染而導致患者死亡。據(jù)報道,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越低,表明機體的免疫水平越低,發(fā)生機會性感染的可能性越大[11]。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均在門診進行治療,由于護理人員受繁重的護理工作所限,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及管理等僅限于其復診或電話隨訪的短暫時間內(nèi),難以對患者進行持續(xù)性的追蹤管理,導致患者服藥依從性差、治療效果差。利用QQ群平臺終端的設備多樣化、好管理、易使用的特點對艾滋病抗病毒患者進行管理,在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改善患者體內(nèi)CD4+T淋巴細胞和HIV-RNA載量水平的同時,亦減少了患者機會性感染的發(fā)生率。
[1]陳 曉,陳小英.艾滋病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4,21(2):1-4.
[2]徐六妹,吳寶紅,李莎茜,等.持續(xù)隨訪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耐受性及依從性[J].護理學雜志,2014,29(23):29-31.DOI:10.3870/hlxzz.2014.23.029.
[3]李春艷.“博客+QQ群”網(wǎng)絡輔助教學平臺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5):62-64.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3.05.020.
[4]翟翠紅,葉海琳,韋秀柏.艾滋病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患者逾期不復診原因分析及干預[J].護理學報,2013,20(1A):74-75.
[5]張福杰.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手冊[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6]苗逢雨,劉中夫.HIV感染者/AIDS病人退出抗病毒治療的影響因素[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4,20(2):134-136.
[7]沈銀忠,張永信.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新認識[J].上海醫(yī)藥,2011,32(11):527-530.DOI:10.3969/j.issn.1006-1533.2011.11.003.
[8]曾長玉,張 靜,陳學玲,等.HIV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療CD4+T淋巴細胞水平變化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8):873-876.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08.002.
[9]徐六妹,吳寶紅,陳素青,等.心理護理結合同伴教育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8):587-590.
[10]江英骙,薛以樂,蔣衛(wèi)民,等.影響艾滋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因素及干預措施[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5,33(9):572-574.DOI: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5.09.018.
[11]樊安芝,張曉蓉.CD4+細胞計數(shù)對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的護理指導[J].重慶醫(yī)學,2015,44(21):3021-3022.
[本文編輯:方玉桂 謝文鴻]
Effect of QQ Group Platform-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 HIV/AIDS Patients with Antiviral Treatment
NING Yan-chuna,GONG Shi-jianga,WEI Xiu-baia,QI Mao-chaob,TANG Yue-luc,MENG Zhi-haoa
(Longta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Care Clinic;b.Dept.of Nutriology;c.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Liuzhou 545005,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QQ group platform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antiviral treatment.Methods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HIV/AIDS antiviral treatment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was conducted in control group and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QQ platform in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medication compliance,CD4+T lymphocyte count,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V RNA loads<20 copies/mL,the incidenc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in 2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as better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12-month intervention (P<0.01);there were higher CD4+T lymphocyte count,lower incidenc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and more cases with HIV RNA loads<20 copies/mL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in mortality in 2 groups(P>0.05).ConclusionQQ platform-based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antivir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effectively improve CD4+T cell count and reduce HIV-RNA level and the incidenc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QQ group;HIV/AIDS;antiviral treatment;compliance
R473.5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1.059
2016-12-14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自籌經(jīng)費科研課題(Z2013279)。
寧艷春(1972-),女,廣西天峨人,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門診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