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峰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的反思與對策研究
陳小峰
新形勢下,正確把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高校應結合形勢的變化和教育對象的特點,從提高課程重視程度、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多種教學手段等措施加強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
高校 課程建設 形勢與政策 大學生
形勢與政策教育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將學習到國內外形勢與政策知識內化為其思想,幫助學生實現(xiàn)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廣州十所高校在校大學生,共發(fā)放問卷2000份,其中有效問卷1915份,有效問卷率為95.75%,據統(tǒng)計,大一學生534人,占比27.89%;大二學生684人,占比35.73%;大三學生468人,占比24.44%;大四學生229人,占比11.96%.。研究主要以調查問卷統(tǒng)計為依據,主要針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這四部分。
(一)關于教學效果的調查分析
該課程教學效果滿意度還比較低,僅有37.5%的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表示滿意,而45.9%的學生表示一般,認為該課程對提升自我沒有太大的幫助;而有16.6%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可見,切實加強該課程教學效果已迫在眉睫。
(二)關于教學內容的調查分析
據統(tǒng)計有47.22%的學生表示由于課程內容枯燥,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該課程的興趣。而有36.14%的學生對該課程內容感興趣,47.51%的學生表示一般,有16.35%的學生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
(三)關于教師隊伍的滿意度調查
在問及學生對本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的滿意度時,33.45%的學生表示對該課程教師非常滿意,62.43%的學生表示一般滿意,而8.33%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學生提出增強師資力量、邀請專業(yè)老師進行授課等意見。
(四)關于教學方法的調查分析
據統(tǒng)計,31.52%的學生認為單一的教學方法是制約形勢與政策課吸引力的最主要原因。學生提出了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互動、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戶外實踐等建議。
近年來,如何進一步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和教學效果,各高校在課程建設方面不斷深入探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然而,由于這門課程的獨特性,帶來了獨特的問題和困難,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一)學校重視不夠
不少高校認識不到位,沒有把形勢與政策課當作一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課程來看,它作為一門高校教學必修課的地位,在多數(shù)學校不能得到充分保證和有效落實,沒有落實到本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有些學校雖然做出一些單獨的教學安排和具體措施,但缺乏可操作性的安排和措施。
(二)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缺乏針對性
該課程教學內容涉及面非常廣,以政治、外交、經濟、文化、軍事等形勢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主要內容,還囊括大學生學習、生活、就業(yè)等問題。由于形勢與政策課具有時效性,其教學內容處在變化與發(fā)展中,教學內容需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而更新,因此無法設定固定不變的教材,也沒有恒定不變的教學內容。雖然有《形勢與報告(大學生版)》、《時事》、《時事報告》作為參考教材,但仍然缺少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
(三)教師隊伍雜亂不堪
第一,專業(yè)化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缺少一定的針對性和專業(yè)化,主要是按照教學要求制作PPT或撰寫講稿,不能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制作最優(yōu)的教學計劃,不能適時根據學生關注的熱點進行講解,或者講解不透徹、分析不全面。第二,教師隊伍參差不齊,人數(shù)較少,組成情況復雜,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第三,教師隊伍個人素質參差不齊,絕大部分教師還是具有優(yōu)良的個人品質,忠于國家、忠于教育事業(yè),但有少數(shù)教師敬業(yè)精神差,工作不積極,在教學中敷衍學生,照稿宣讀或者只念PPT上的備課內容,個別教師無故推遲上課或提前下課。第四,個別教師雖有較高的學歷、專業(yè)背景,知識儲備也豐富,但教學能力有限。
(四)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
第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tǒng)模式,單向灌輸為主,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第二,教學手段落后,部分教師不能有效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未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部分教師采取簡單的流于形式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整堂課播放視頻資料或者按照PPT課件內容照本宣科,缺乏對理論的系統(tǒng)分析與講解,忽視對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度解析。由于師生比例失調,一個教師在課堂要面對一百或幾百名學生,即使是有經驗的教師也難以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難以解決學生課上、課后疑問,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具有獨特的問題和困難,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我們要找出它的原因,更應探尋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策略:
(一)完善課程建設
(1)提高認識,從戰(zhàn)略高度認識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性。中宣部、教育部在《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研社[2004]13號)指出:“形勢與政策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培養(yǎng)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途徑。”提高認識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性、提高學校領導對該課程的認可度、增強授課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度,充分發(fā)揮該課程的導向作用。
(2)健全組織,保障到位。學校應建立健全的組織機制和保障機制,為該課程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可成立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全面負責該課程教學和研究工作,定期舉行集體備課、研討會、組織授課老師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學水平。
(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第一,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要把握社會總體形勢,根據當前國內外形勢和重大事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時效性。第二,教學內容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tǒng)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特點,注重因材施教,從學生實際、個別差異出發(fā),制定最為貼近學生的教學內容,最大限度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思想。第三,加強教學互動,組織調查小組和討論小組,針對重大事件設置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和發(fā)言,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
(三)強化師資隊伍
要加強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必須從師資力量入手,建立一支專業(yè)的教師隊伍,提高專業(yè)化水平,優(yōu)化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知識結構,整合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優(yōu)化教師隊伍。首先,全力建設一支有專業(yè)背景的專職教師為主、具有思想政治工作背景的兼職教師為輔的教師隊伍,聘請有專業(yè)背景的專家、教授來校教學。其次,課前集體備課,強化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課中交叉聽課,評課發(fā)現(xiàn)不足,課后交流反饋,互動帶動發(fā)展,發(fā)揮專職與兼職教師各自優(yōu)勢,打造一支優(yōu)勢互補、合作互動、團結向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師隊伍。再次,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改變單純灌輸教學的權威性教學方法,尊重學生,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最后,加強師生課上和課后互動,建立微信、QQ等溝通橋梁,強化師生關系。
(四)優(yōu)化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效果的好壞往往與教學方法的得失直接相關。第一,教師可以運用課堂答辯、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專題研討、情景模擬、團隊作業(yè)等方式,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第二,把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走出校門,踏入社會,組織與形勢與政策課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或社會活動,如支教、三下鄉(xiāng)等,或與學校各專業(yè)課教學結合。第三,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實施教學多樣化、網絡化,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形象直觀教學。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有聲有色,感染力強。制作精美的PPT課件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方海峰.新時期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書育人,2006(2):20~21.
[2]金祥波.當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06(12):29~31.
(作者單位: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陳小峰(1986-),男,漢族,廣東梅州人,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外語系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