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萍
【摘 要】人文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從人文精神的意義及內涵、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滲透人文精神的問題三方面進行簡單的闡述,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問題做了重點的分析和探討,同時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進行研究,以求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文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發(fā)展。讓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真正的與人文教育結合在一起,為祖國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思想向上的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1人文精神的意義及內涵
1.1人文精神的意義
人類的自我關懷即是人文精神,他主要表現在對人的尊嚴、命運的維護、人的價值追求上。人文精神是對人類發(fā)展變化中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人文,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現象,它是萬物的尺度,人類智慧與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所特有的且為人而存在的人類有史以來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在人類的世代繁衍承傳中一直占據著優(yōu)先的地位。
1.2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不僅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而且影響到物質文明建設。它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文化個性的核心內容;是衡量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尺度。一個國家的國民人文精神的修養(yǎng)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地位和水平。《人文精神的時代內涵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一文中說:“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們關于‘人應當如何生活,‘人之為人的價值標準等一系列命題的自我意識和解讀?!币虼?,在不同的時代,人文精神所反映出來的特點和重點是不同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人性觀以及時代精神。
人文精神的精神內涵一方面是提倡人文精神與科學性的相容性。另一方面是指“區(qū)別于自然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人與社會的事物”,人文精神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種文化活動的內在靈魂與生命。第三方面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貫注于人的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第四方面是人文精神是人類不斷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
2小學語文教學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是對受教育者進行的目的在于促進自身人性境界提升,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根本實質是人性的教育,他的核心是涵養(yǎng)人文精神。一個人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需要通過多重途徑,這其中包括高雅的文化氛圍的陶冶,深厚的文化知識的滋養(yǎng),深刻的人生經歷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染等等。這種教育在重視受教育者由外而內的文化的養(yǎng)成的同時,更加強調受教育者自我的心靈覺解和體悟。人文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它使人更加理解并且重視自我的人生意義,同時可以給社會更多一些的人文關懷,它在根本上體現的是現代教育的本質,即人與理想。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上對人文精神教育進行理解,第一個層面是人文主義的教育,第二個層面是人文學科的教育,第三個層面就是“成人”教育。
3小學語文教學滲透人文精神的問題
3.1語文教師的文化底蘊欠缺
每一個學科的學科知識,對其中的人文因素過濾,變通以及重組都受到教師個體的極大影響,受教育者最終收獲的精神財富都是由個體教師通過以上步驟進行傳授的,通過教師個體的傳授是受教育者獲得人文精神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受教育者心目中始終充當著榜樣和引導的作用,且這種地位是始終不變的,教師的行為和語言在受教育心中甚至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當代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十分高的,在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學水平的同時卻忽略對自身的人文精神底蘊的提高,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人文精神的傳播十分的有限。
3.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導向不夠
由于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我國并不完善的素質教育改革,導致我國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觀念出現偏差,在教學中經常出現無視受教育者的語言,依靠語言來學習語言,語文的工具性盛行,教師不重視課本中的人文精神。語文教學中丟失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語言積累和點評批注這些精華部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越來越功利化和機械化,所使用的語言越來越華麗,答題越來越格式化。這些都限制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的滲透。
3.3學生學習人文精神的意識缺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意識的滲透,其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落實到受教育者的身上,讓他們的人文精神得到提高,而經過調查,現在的學生因為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最缺少的是人文精神中的生命意識?,F在的科技發(fā)展越來越快,互聯網和傳媒的發(fā)展,讓現代人觸摸到一些負面的思想,學生因為挫折而跳樓輕生,為了所謂的自由而選擇離家出走鬧事等等。因為他們已經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生命在現在的學生意識里變的無足輕重,這一種社會現象是十分可怕的。學生本身學習人文精神的意識缺乏也是滲透人文精神的一個問題。
3.4對小學語文教材的人文精神的挖掘不夠深
語文教師對語文教材的解讀一般都是按照教學大綱上的要求,對文章進行解讀,從而忽略了對文章中的人文精神的解讀。教師的教學目的太過于純粹,導致教師錯失了文章中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這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意識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4小學語文教學滲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4.1豐富當代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底蘊
教師擁有的才能,智能,文化素養(yǎng)以及個人魅力對受教育者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同樣的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師所傳授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同樣的,受教育者所接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人文底蘊,這樣才可以盡可能的讓受教育者在同樣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4.2加強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導向
實際上,小學階段是一個受教育者接受人文精神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的塑造對他們都是十分重要的,語文和文學的聯系是十分密切的,也是最容易滲透文學精神的一門學科,語文中包括了很多以文字作為載體的人文精神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把這些人文精神從文章中提取出來,對受教育者加以提醒和引導。
4.3提高學生學習人文精神的意識
在語文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中的生命教育,這是教師關心學生未來的一種真正的表現,也是在關心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它可以從根本上讓學生脆弱的心靈和精神變的強大和堅強,它會讓學生真正的明白生命的可貴,還有生命的精彩之處,讓他們去感受人生的魅力,從根本上改變現在學生的負面思想,讓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語文教師也許沒有辦法像詩人和作家那樣,用文字去傳播人文精神,但語文教師是對那些人文精神的解讀者,他們可以用自己的關愛和自己的心,以身作則的讓學生懂得生命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和如何實現生命的價值,這也是語文教育中關于人文精神教育的原始使命。
4.4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人文內涵
文學也是人學,文章都是反映了人的現實生活和現實生活中的思想變化,同時反映了人的精神生活是很廣闊很豐富并且很深刻的,這些精神很直接的影響著人的個性,情感,氣質和心理品質。所以語文的教學應該是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的,在解讀文章的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解讀。
5結論
我國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入人文精神的解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潤物細無聲的人文精神的滲透。同時,語文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學生。小學是學生對一切知識文化進行了解的啟蒙階段,是滲透人文精神的關鍵時期。本文對在小學語文教育中人文教育滲透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可以對當代小學的人文教育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楊平.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