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芳莉??
摘要:首先,希望大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不要有誤解,以為我們的教師因為一些問題而被冤屈。非也。我這里所要說的是教師教育孩子的一些苦心,希望能被我們的家長,能被我們的社會所理解和信任。
關鍵詞:教師;教育;理解
現(xiàn)在,我們會時不時從各種媒體上聽到或看到個別教師因懲罰學生而被處分、曝光甚至被開除的一些報道。的確,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那么極個別的教師因為懲罰學生的方式極端,產生了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這是應該得到譴責或給予相應的處分的(當然對于教師中的一些敗類我們另當別論)。但我想這并沒有必要引起各種媒體的輪番轟炸,仿佛這名教師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需要社會群起而攻之。我們的先人偉大吧?聰明吧?那我們的先人又是怎樣懲罰犯錯的弟子的呢?僅僅是動動嘴規(guī)勸說教嗎?那先生不離手的戒尺又是干嘛用的呢?的確,中國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度,傳統(tǒng)的教育是以嚴格著稱:老師高高在上,張口金科玉律,學生正襟危坐,洗耳恭聽,講究師道尊嚴,教鞭、戒尺是其產物。傳統(tǒng)教育方式剝奪了學生人格尊嚴,扼殺了學生的個性。遺憾的是近年來,中國教育在反思傳統(tǒng)教育的過程中,又片面強調尊重學生,善待學生,以生為本。導致社會、學校、家庭對學生形成一種畸形保護,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學生犯錯誤時不敢運用懲罰的教育方式,只能聽之任之,其結果是懲罰教育迅速在中小學中淡出。對行為失范的學生只能說服教育,還要和風細雨,讓學生如沐春風。但往往道理說服不了這些學生,情感和愛心也感化不了這些學生。于是稍有懲罰,便是侵犯學生人權,遇上溺愛孩子的家長,又是舉報又是投訴,到時有理說不清,引火燒身,招致社會各界口誅筆伐。所以懲罰教育成了教育的高壓線,學生也恰恰抓住了老師的這種心理,一味肆無忌憚,信馬由韁,放任自流,以致行為失范。造成這一邊倒的根本原因,是懲罰教育缺乏法律法規(guī)條文支撐。而外國對懲罰教育有明確、詳細的法律條文。美國懲罰學生是允許的,其中21個州出臺法律,保護懲罰教育的合理性,比如佛羅里達州達得縣教育委員會規(guī)定,教師可以懲罰學生,包括用不超過2尺長,4寸寬的板打學生的臀部,但不能超過五下,并且不能造成身體的明顯傷害。韓國《教育懲罰法》明確規(guī)定,準許使用長度不超過100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的戒尺,對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而我國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中只有“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法》中“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的行為”。這些法律條文模糊,操作性不強。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盡快制定詳細的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guī),使懲罰教育有法可依。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如果學校中沒有懲罰,必然使一部分學生失去保障,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也是一種義務?!?/p>
所以我認為對于犯錯的孩子當苦口婆心的勸說不起作用時,一些適當?shù)膽徒浠蜇焸涫潜匾?。適當?shù)膽徒浔旧砭褪墙逃囊环N手段。從教育角度出發(fā),懲戒本身不是目的,對學生合法的懲戒也是有必要的。懲戒對集體管理來說有必要,在班集體中適當運用懲戒方式教育,對多數(shù)孩子也是一種保護,它可以起到威懾作用。它可以幫助學校和老師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職責、責任和使命,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是一件好事,這讓學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保護。如果一個學生犯了錯誤,而沒有受到懲戒,對別人就是一種傷害;如果學生犯了過錯而沒有受到相應的教育或者懲戒,那就是一種放縱。有了“懲戒”這條鞭子,就讓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底線意識,可以讓孩子自覺自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燕學敏表示,懲戒權是教師職業(yè)所固有的一種權利,也是由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特點所決定的一種教育方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形成時期,可塑性較強,教師正面的教育引導和相應懲戒,有助于增強教育效果。但同時,教師又不能變相體罰學生,否則將違反相關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
樹不樵不成材,何況我們那些正在認知社會的懵懂少年呢?我們大家都知道,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籠中的鳥兒一旦回歸自然,就有可能失去生命,一味的夸獎孩子,表揚孩子,只會讓他們自我膨脹,迷失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承受來自外界的一點點挫折。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有可能讓他們自殺,這類事件估計我們都有聽過?;蛟S教育他們的人語言傷到了他們的自尊,動作傷到了他們的身體,導致他們輕生。可是當我們在譴責這些教育者的時候,怎么就不想想我們的孩子的過錯呢?一句話就能讓孩子輕易的放棄生命,這一丁點兒承受力都沒有,那長大后走上社會的風風雨雨又怎能經受得起呢?所以,我呼吁我們的家長,我們的社會給予他們一些挫折訓練,失敗經歷,讓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的思想變得堅強起來。教師的一些教育方式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今天不允許教師懲罰學生,明天你的民族就會被懲罰。這并不是說支持我們老師去懲罰學生,只是希望教師適當?shù)膽土P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更希望我們的教師明白:懲戒學生,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獲得進步。懲戒本身不是目的。
首先,懲戒學生的唯一前提: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即不傷害學生身體,不侮辱學生人格。身體損傷不必說,肯定不允許。“侮辱學生人格”的提法比較嚴厲,而且比較籠統(tǒng),具體一點說,我個人認為:用不堪的詞匯描述學生行為、辱罵學生(帶有歧視性、臟話粗話等語言)、令學生當眾出丑、曝光學生的隱私、對學生的長相外貌行為或家庭背景進行嘲諷等折磨學生心理、精神的一系列行為,可稱之為冷暴力。
其次,執(zhí)行懲戒必須有適宜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營造。主要包括:大家認可并能接受;家長信任和支持;班級風氣健康。
任何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都需要相應的秩序作保障,說服教育是一種方法,懲罰教育也是一種方法,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說服教育與懲罰教育是教育的兩翼,缺一不可。
我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教師是春蠶,教師是蠟燭,教師是園丁……我們之所以賦予教師這么偉大的稱謂,就是因為我們的教師無怨無悔的為學生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沒有一絲雜念,也許個別教師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被你認可,但我只希望人們能理解教師的一番苦心,教育孩子方法極端的教師,管理部門自然有其處理方法,只是希望我們的家長,我們的社會做教師教育的堅強后盾,對教師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攜手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作者簡介:
康芳莉,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蘇坊鎮(zhèn)代家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