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翔
[摘要]視唱練耳教學是一項基礎性的音樂學科,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可以考慮引入民族民間音樂元素。本文通過調(diào)查分析,得出民族民間音樂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音樂情況,并提出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元素 視唱練耳教學 重要性
民間音樂在古代稱“俗樂”,由包括知識分子在內(nèi)的民眾創(chuàng)作的音樂。它主要依靠口頭傳播,也有個別的類別輔以書面記錄。因為民族民間音樂主要是民眾的集體創(chuàng)作,又主要靠口頭流傳,所以在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都具有很強的變異性。我們經(jīng)??梢钥吹揭皇酌窀琛⒁恢鳂非苹蛞欢螒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或由不同的人表演時而有所不同。變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地區(qū)不同或內(nèi)容不同會引起變異;其次,民族民間音樂主要依靠口傳心授,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地加入新的創(chuàng)造和新的成分;最后,因為不同表演者根據(jù)各自不同的審美角度和喜好而進行了不同的處理。
民族民間音樂按其研究的角度和目的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分類方法。它可以按照作品的表演方式分為歌曲、器樂曲、歌舞、說唱音樂、戲曲音樂等五個類別;還可以按表現(xiàn)音樂所用的媒介和藝術手段,分為聲樂類、器樂類以及與其他文藝門類結合在一起的綜合類:按照作品流行的社會層面又可以細分為民俗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三個類別。
視唱練耳作為一門基礎的音樂學科,有一定的專業(yè)難度。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識譜能力弱,音準差,節(jié)奏把握不準確等等。在高校視唱練耳課堂教學當中,西方音樂作品視唱與聽辨練習占了很大的比重,忽視了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教育與傳播,所以筆者強調(diào)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性,提倡在視唱教材中更多地融入民間音樂的元素。
視唱練耳這門課程,對于學習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不免顯得枯燥而乏味。尤其是在如今的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diào)理性化的教學內(nèi)容而忽視感性化的音樂之美,整個教學過程呆板、沉悶,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在視唱練耳教學課堂中加入更多的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讓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使學生在獲得美的享受和熏陶的同時掌握視唱知識,達到好的教學目的。
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融入到視唱練耳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把學生吸引到民族音樂課堂上來,使他們充分領略到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培養(yǎng)他們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是我們每一個音樂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視唱練耳教材的編配中,民歌素材廣泛的運用到了教學當中,可是民間音樂還有很多形式,我們應該改進教材,增加其它民間音樂元素例如戲曲、器樂、歌舞音樂等。
我國的戲曲音樂五彩紛呈,主要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昆曲、越劇、豫劇、粵劇、晉劇、漢劇、湘劇、黃梅戲、花鼓戲等。本文在視唱練耳課堂的教學示例中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戲曲選段,希望可以通過擴充民間音樂素材來提高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筆者查閱了幾本師范院校和音樂學院所使用的視唱練耳教材,得出以下結果:
1、孫虹于2001年6月編著的《視唱練耳(三)》,教材中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占了55條,西洋大小調(diào)作品占了99條。這本教材的主要教學對象是師范院校的本科生,教材在前面兩本的基礎上加深了難度,使用比較靈活,調(diào)性增至七個升、降號及四部和聲進行,出現(xiàn)了較復雜的七和弦轉位??勺鳛椴煌潭葘W生的補充教材。
2、上海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研組于2004年編寫的《單聲部視唱教程上下冊》,這兩本教材中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作品319條,外國作品869條,視唱曲目比較充實,內(nèi)容豐富,主要以訓練專業(yè)音樂院校學生的固定唱名法為教學目的。這本教材中列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民歌,而民間音樂作品如戲曲、器樂作品比較少,這是我們還需要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3、陳雅先于2008年編著的《樂理與視唱練耳》兩冊,含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作品105條,外國作品163條。這本書注重對學生多聲思維感的培養(yǎng),教材中采用了中外優(yōu)秀的民歌作為視唱曲目,豐富了練習素材。這本書很好的把姊妹學科樂理與視唱練耳有機結合起來,綜合的教學模式拓展了學生的音樂思維。
上面為這三本教材中視唱曲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作品相對于外國作品來說占了很小的比例,而在中國民族音樂作品當中,又屬民歌作品最多,民間音樂如歌舞、器樂、戲曲占的比例非常少,視唱練耳教材中暫時還沒有說唱音樂的作品。本人對一些民間音樂作品進行了歸類,希望在視唱練耳教學當中能夠得到有效地利用,豐富教學內(nèi)容。
筆者通過以上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三部教材都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我國其他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在教材中出現(xiàn)得很少,這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應該更多地運用到視唱練耳教材的編配中。視唱練耳課不僅要強調(diào)對學生音樂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加強對音樂專業(yè)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雖然這四本視唱練耳教材中民族民間音樂占有了一定的比重,但是在視唱練耳的教學當中,民族調(diào)式的音樂作品仍然是按著西洋大小調(diào)的理論體系教學,沒有改變其本質。大小調(diào)式的訓練模式已經(jīng)根深蒂固,如何從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變值得大家思考。
筆者認為,要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更進一步能夠掌握好視唱、聽辨的能力,只是靠視唱練耳課堂的教學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必須加強視唱練耳教材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任何一門音樂學科,都離不開識譜、聽辨能力,調(diào)式音感、節(jié)奏感、音樂感知力及表現(xiàn)能力等視唱練耳基礎訓練的因素,因此將視唱練耳與其它一些相關音樂學科的融合都是提高民族民間音樂綜合知識能力的必備條件。在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時,要用傳統(tǒng)音樂理論作為基礎,用中華民族自己的風格去表達我國特色的音樂文化,而不是把民族民間音樂體系限制到西方大小調(diào)理論的框架中去。加強視唱練耳與其他音樂學科教學的密切聯(lián)系,才能進一步改善視唱練耳這一基礎學科的教學質量,達到觸類旁通。
此外,在視唱練耳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接觸不同風格特點的民族民間音樂選段,講解我國各民族、各地方音樂風格的藝術特色,讓學生加深民族意識,理解音樂所具有的民族性、繼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師在視唱的訓練當中貫穿對不同風格音樂片段的詳細講解,達到讓學生升華理論知識的同時,視唱練耳的水平逐漸提高的效果。
民族音樂是民族的象征,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作為視唱練耳專業(yè)的一份子,筆者認為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音樂文化,在教學課堂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讓民族民間音樂這筆珍貴的藝術財富能夠積累得深厚而久遠,這不僅成為了豐富視唱練耳教學內(nèi)容的一種途徑,也能使學生們了解、熟悉、熱愛祖輩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財富,使他們樹立起繼承、豐富、弘揚民族民間音樂的理念。從而不斷增強對民族民間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加深民族自豪感,熱愛祖國燦爛的文化。
經(jīng)過筆者的調(diào)查,大多數(shù)音樂院校使用的視唱練耳教材都是以西方大小調(diào)體系為主編配的。這樣,在視唱練耳教學課堂中,內(nèi)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唱的視唱曲目都是大小調(diào)式,對視唱曲目的了解也會不夠。融入更多的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可以拓寬學生的專業(yè)視野,增強民族音樂素養(yǎng),豐富視唱練耳教學的內(nèi)容。從而讓教師和學生都對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有一定的重視。
鋼琴是視唱練耳教學中必備的樂器,同時被稱為“萬能樂器”。鋼琴上的八十八個琴鍵可以奏出豐富多彩的美妙音符,同時它也是用來衡量視唱音準的標尺。在視唱中,西洋大小調(diào)式當然可以用鋼琴伴奏來演繹得惟妙惟肖。可是將它來演繹民族風格的視唱曲目,顯得不那么生動。如果在課堂中加入民族樂器的聽辨練習,課堂內(nèi)容會變得具體而且生動些。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更多地理解民族民間音樂的內(nèi)涵。
當前應加快改進視唱練耳教學模式,運用更好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法豐富課堂內(nèi)容,真正做到逐步地讓學生融入到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課堂氣氛中來,真切地感受地道、濃郁、極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音調(diào),從而更好地掌握視唱練耳這門重要的基礎音樂學科。這是所有熱愛中國本土音樂文化的音樂教育者所希望達到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