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軍
(沈陽市和平區(qū)少年兒童業(yè)余運動學校 遼寧沈陽 110031)
中小學田徑運動生活化探究①
戴小軍
(沈陽市和平區(qū)少年兒童業(yè)余運動學校 遼寧沈陽 110031)
田徑運動是最古老的運動項目之一,因為其隨時隨地都能進行鍛煉的健身屬性,所以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體育運動。田徑運動在中小學體育運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中小學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方法。不僅僅在體育課中,在課間也存在許多田徑運動?,F(xiàn)今中小學的田徑運動中,競技田徑占主要位置,沒有充分展現(xiàn)田徑的健身屬性。隨著“以人為本”“健康第一”觀念的普及,社會大力提倡讓田徑回歸普通生活。本文以中小學田徑運動生活化的角度,分析中小學田徑運動現(xiàn)狀,從而找到田徑運動生活化途徑,提升中小學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身體素質。
中小學 田徑運動 “以人為本” “健康第一” 生活化
田徑運動有著體育之母的美稱,是各項運動的基礎,良好的田徑基礎能有效地提高其他運動的作用。在傳統(tǒng)田徑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追求田徑技術,注重田徑的競技屬性,忽視了其健身屬性。在“以人為本”的觀念影響下,讓田徑普及于生活中,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觀念,大部分中小學的田徑觀念也逐步發(fā)生改變,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質量得到了質的飛越。隨著生活中自動化工具的普及,人們逐漸擺脫了繁重的勞力勞動。在城市中,中小學學生這個年齡段,乘車基本上代替了徒步行走,能輕松地使學生到達學校,這使得學生對勞累的體育運動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難以承受勞累的體育運動。
經(jīng)調查研究,我國自1985年起,青少年身體素質趨勢呈下降狀態(tài)。中小學是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涯中基礎的基礎,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國國民綜合素質?,F(xiàn)在學生由于課業(yè)繁重,除了體育課,很少從事其他的體育鍛煉,沒有體育習慣和體育意識,甚至在體育課上,學生也處于懶散的狀態(tài),對體育運動有抵觸。
田徑運動是體育運動中最基礎的項目,也是靈活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教材的局限性較小,也沒有場地的局限性,是中小學學生最常練習的運動項目,在中小學運動會上,田徑運動也是體育項目最多的。但是由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分注重田徑運動的競技屬性,導致田徑運動對學生來說,只有辛苦勞累,缺乏趣味性、娛樂性。由于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課程內(nèi)容設置上,采用傳統(tǒng)的示范、講解、練習的模式,限制了田徑運動的豐富性,無法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意識的目的,挫傷了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在田徑運動考核中,也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造成對有些學生來說,運動量過大,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損害。由于部分學生身體素質不足的原因,達不到考核標準,也極大地傷害到了學生的體育心理,長此以往,使得聞田徑色變,學生對田徑有著更大的抵觸。
在學校中,田徑運動的主要場地還是操場,操場是田徑運動開展的基礎之一,操場的質量關乎學生的安全與健康。在近年來許多新聞報道中,“毒操場”屢見不鮮,尤其是在夏季,“毒操場”事件頻發(fā),對許多學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由于劣質塑膠跑道的成分對身體傷害極大,可對學生造成了無法預估的影響。
在我國傳統(tǒng)田徑教學中,教師過分注重田徑技術和運動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以“達標”為目的,忽略了學生自己的主觀努力,使田徑的健身屬性得不到發(fā)揮,取而代之的是“分數(shù)決定一切”,使得學生對田徑產(chǎn)生的畏懼心理,無法“以人為本”,達到鍛煉身心的目的。將田徑和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發(fā)揮田徑在中小學學生中最主要的價值,讓學生感受田徑鍛煉給身體帶來的好處,了解田徑運動的長處,激發(fā)學生對田徑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意識。
田徑運動本身就是和生活中連接最緊密的運動,讓田徑回歸生活。用學生的田徑技能經(jīng)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達到田徑和生活的共融,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用田徑磨練學生意志、耐心、拼搏精神。
由于許多限制原因,中小學生基本上每個都有著不夠良好的體育習慣,體育其健身屬性和競技屬性能在生活中能隨時隨地展開,田徑運動生活化改變了人們的運動概念,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從而改變他們的不良習慣,也更新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是中小學體育運動一直提倡的觀念,但是由于“速度”“規(guī)?!薄吧龑W率”等原因,導致觀念僅僅是觀念,無法將觀念變?yōu)楝F(xiàn)實。所以首先,田徑運動生活化第一步就是使教學目標生活化。中小學生處于一個對自然、對世界都有著好奇,想要探索的階段,在生活中他們需要隨時隨地去了解社會、自然。所以田徑運動生活化的目標應該著手于中小學生的生活,以培養(yǎng)具有良好田徑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學生為目標,不以分論人,尊重學生的個人主觀意志,以生命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田徑行為,提高體育意識。
在現(xiàn)代生活中,田徑的教學意義不只是教授學生運動技能,提高運動成績,還需要使得學生意識到田徑對生活的意義。對于教學內(nèi)容,不應設置難道較大的教學目標,從而采用較高難度的學習內(nèi)容,需要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加強情境教學。學生在田徑課程可以設置一些好玩的情景,例如學生某某即將遲到,但是到學校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學生該以怎樣的奔跑速度在上課打鈴之前趕到學校,這樣使學生能立馬帶入自己本身到情景之中,讓學生能快速地將田徑運動融入到生活之中。不以固定標準來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量避免枯燥無味的練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田徑的快樂,能帶入學生在生活中思考田徑,擁有田徑意識。
要將田徑融入生活之中,田徑評價也需要生活化。在傳統(tǒng)田徑教學中,田徑評價經(jīng)常是作為一個學生的運動能力的參考的,田徑評價的好壞高低,對學生的體育心理有著很大的影響,田徑評價能使學生直觀感受個人能力,好的評價能提高學生的體育積極性,但是對田徑能力不足的學生來說,一個壞的評價也能嚴重挫傷學生對田徑的學習熱情。所以,田徑生活化后,教學評價也應該將生活作為評價的一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對田徑習慣的培養(yǎng),在生活中對田徑知識的掌握、田徑實踐能力,都應該作為教學評價的一部分,讓中小學生從小事做起,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1]熊德.中小學田徑教學生活化的理論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秦劍杰,張雷,李江峰.我國青少年業(yè)余田徑運動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5):54-56.
[3]陳永勝,王巖.中小學田徑業(yè)余訓練方法的幾點體會[J].青少年體育,2013(4):65.
[4]連佩運.與體育教師談少兒業(yè)余田徑訓練[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2):54-55.
[5]駱新明.淺析中小學田徑教學的現(xiàn)狀和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0(16):217.
[6]歐陽金花.陽光體育運動下中小學田徑教學改革困境及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93-96.
[7]沈舜堯.“以人為本”的中小學田徑教學改革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1):91-93.
[8]張嘉偉.體育游戲在中小學田徑教學中的重要性[J].內(nèi)江科技,2013(3):205.
G807
A
2095-2813(2017)10(a)-011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115
戴小軍(1960,12—),男,漢族,遼寧人,大專,教練員,研究方向:體育田徑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