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嘉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和運用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學生引至情境中,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的興趣、激發(fā)起學習的動力、從而能優(yōu)化原有的認知結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大膽創(chuàng)設情境,以用情感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著手點,并將學生引至情境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優(yōu)化原有認知結構。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情境導學;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249-01
一、關于情境導學
1.情境導學的基本定義。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以此來創(chuàng)設最佳的教學情境。在教師的主導下,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知識和技能由學生自己建構的素質教育過程。也可從字面上作簡單的理解: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要抓“情”和“境”。所謂情即是情景、情感,境就是環(huán)境、場景,使它們相互結合,從而形成美術教學特有的感觀世界。
2.情境導學的理論依據。從方法論看,情境導學是利用反映論的原理,根據客觀存在對兒童主觀意識的作用進行的。而世界上的萬物正是通過直觀形象的進入兒童的意識中去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學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因其是人為有意識創(chuàng)設的、優(yōu)化了的,所以更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的外界環(huán)境,這種經過優(yōu)化的客觀情境,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兒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僅促進兒童的認知心理,而且促使兒童的情感活動參與學習,從而引起兒童全面的進步。
二、情境導學對美術教育的影響
1.情境導學能陶冶學生的情感。在教育心理學上講陶冶,就是對人的思想意識產生有益或良好的影響。關于情境導學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時期的教育家孔子就把它總結為“無言以教”、“里仁為美”;南朝學者顏之推進一步指明了它在培養(yǎng)、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義:“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與款押,熏清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易暗化,自然擬之?!奔垂湃怂f的“陶情冶性”。情境導學的陶冶功能就像一個過濾器,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它能有效剔除情感中的消極因素,保留積極的成分。
2.情境導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啟迪。情境導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音樂欣賞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換言之,情境導學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線索,經過思維的內部的重新整合,學生就會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為情境所提供的線索起到一種喚醒或啟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處于某種問題情境中的學生,會因為老師的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啟發(fā),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
三、情境導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用情感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著手點,并將學生引至情境中,幫助學1.帶入情境。教學的目的,只有通過學習者本身的積極參與、內化、吸收才能實現。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把兒童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fā)學習動機;又在連續(xù)的情境中,不斷地強化學習動機。情境導學非常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掌握,根據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描繪畫面,呈現形象,產生美感,使兒童因愛美而要學;可以觸及兒童的情緒領域,喚起心靈的共鳴,使兒童因情感的驅動而要學;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讓兒童因好奇而要學;也可以聯系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親切感,使兒童因貼近生活形成關注而要學……無論是好奇求知,還是情感、關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兒童形成一種意識去探究。對于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兒童來講,這就是一種樂趣,一種滿足。
2.優(yōu)化情境。學習動機激發(fā)起來后,兒童會興致勃勃地去學習教材。在體驗審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變單一的“聽分析”為多側面的感受?,F在的小學美術課本可以說是充滿童趣的,入選的課程生動形象、選材范圍涉及范圍更廣,向兒童展現了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更加注重對孩子的主動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小學美術教材本身的美感幫助我們打開了思路:即通過優(yōu)化情境,引導兒童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
美術學習的樂趣,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于參與的過程而絕非僅限于學習的結果。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參與活動進行多方面的鼓勵,運用多種方法去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情境的運用,它改變了以往“注入式”教學的那種閉門讀書、單一的“聽分析”、效率低的被動式的學習狀況。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針對教材內容、針對兒童心理的特點,合理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因情感的驅動而生趣,從而進入積極的參與狀態(tài),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為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契機。
參考文獻:
[1]馮衛(wèi)東,王亦晴.情境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余洋,馬晴.中小學美術教育論[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