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瑩
摘 要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生通過對自己達到某種學習目標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總結,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培養(yǎng)小學生教學反思習慣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新課程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新課程改革到今天,“反思”這個詞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已經耳熟能詳了,教師的反思習慣、反思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然而在教學反思已成為領導的“口頭禪”成為教師的“主餐”時,很少有教師去顧及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反思。其實,讓學生不斷地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恰恰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反思習慣理應成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部分,教師也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積極地反思。
1新課后的反思
課后,我們要求學生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對所學的內容和學習過程及所運用的數學思維方法進行再一次的回顧和思考,就會發(fā)現這不但對于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和加深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會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通過整理獲得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會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提升起到推動作用。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以“知識”為基點,那么課后的反思就是以“思想方法”為核心,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鞏固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如學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后,啟發(fā)學生互問互答: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你在推導時出過什么錯?它跟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之間有什么相關聯的地方?計算中特別要注意些什么?這一系列互問互答,會讓學生們形成思考的習慣,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學生們成了問者、思者、論者,不斷將課文中學的知識和所運用的方法進行提取、再現、整理和提升,對所學內容有了更進一步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質疑的能力,久而久之,思考成為了一種習慣。
2解題后的反思
由于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的影響,學生們習慣了簡單地解題,很少主動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沒有形成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反思的習慣就在這個層面上體現了它的意義。
比如在計算9/23€?/11+8/23€?/11這道題時,先讓學生獨立運算,再請學生分別匯報其計算過程,第一種是按照題中的運算順序計算,但計算過程比較繁瑣,第二、三種則是將 9/23€?/11+8/23€?/11轉化成3/23€?/11+8/23€?/11或9/23€?/11+9/23€?/11之后按照乘法分配率進行運算。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想想這三種解題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好?說說你的理由,你有什么收獲啊?通過這一系列的交流反思,學生一致認為第三種方法最簡便,不容易計算錯誤,而且節(jié)省了時間。學生通過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以及自己的收獲。有的學生說“我平時經常是一看到題目就立刻去做,以為這樣最節(jié)省時間,從來不去想是否會有更簡便的方法?!庇械膶W生說“遇到問題后,先要觀察,想一想能否運用轉化方法進行簡算?!边€有的學生認為不但做題前要想,而且做題后還要對方法進行總結,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
解題后引導學生反思規(guī)律,可以開拓思路,溝通知識,掌握規(guī)律,權衡解法優(yōu)劣,在更高層次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學習、摸索、總結,使自己的解題能力更勝一籌。
數學問題不是孤立的,有共同產生的背景,體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對于同一類型的數學問題,解法具有相似的規(guī)律性;對于不同類型的數學問題,解法也可能呈現一致性。學生在這樣的反思過程中得到啟發(fā),不知不覺地感受了數學方法的本質,感悟到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力量。
3單元結束后的反思
數學單元實質上是知識單元,通過教學的過程又會衍化數學思想方法的單元。單元結束后的反思內容,除了反思學習內容、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外,有必要重視學生學習情感和態(tài)度的反思。
一個教學單元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反思實驗:這一單元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是怎樣學的?我們還學到了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段時間里,自己的學習狀況如何,是否有倦怠的情緒,是否一直保持積極向上?你的心情感覺如何,還有什么問題?并給自己打打星。同時說說下一單元你準備改正哪一個缺點?
這種反思的目的在于告訴學生,數學不僅僅是做習題,學習的目的更在于掌握思想方法,在于以后用于工作,用于生活。教師經常引導學生針對于自身學習活動中的實踐感情與以往經歷、感受、態(tài)度進行反思。
綜上所述,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通過長此以往的培養(yǎng)和訓練,能使學生的思維有序化、條理化、判斷性、深刻性。
4結語
目前,我和學生共梳理出以下反思方法:質疑反思法。不管是面對具體的數學知識,還是數學學習的方式,教師要建議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這樣做對嗎?”“這樣合理嗎?”“這是最佳的方案嗎?”歸納反思法?!拔业倪@些錯誤有相同之處嗎?”“這么多挫折說明了什么呢?”經過這樣的歸納反思,找出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就不難了;換位反思法。人的認識受自我經歷的局限,難免會使自己的認識產生偏頗,這就容易在人際關系中產生沖突?!叭绻沂抢蠋煏趺礃??”“這位同學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學生經常進行這樣的換位移情反思,對于形成融洽和諧、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是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吳端志.小學生數學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師版,2016(37):60-60.endprint